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困境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及政府會計準則的實施,我國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工作在提高使用效率、加強資金監督作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部分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這與廣大人民群眾對事業單位政府資金合規高效使用要求仍有一定的距離。加強和改善資金管理,能夠促進事業單位合理規劃、科學安排資金使用、有效配置資源,為社會持續提供優質服務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本文針對事業單位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資金管理審批程序不科學、資金績效管理質量不高、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缺少素質過硬的資金管理人才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有效解決事業單位目前存在的資金管理困境。
關鍵詞: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問題;對策
一、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的多項職能不斷轉移給事業單位,國家對事業單位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社會公眾對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關注度日漸增加。加強事業單位資金管理,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就能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提高事業單位社會公信力;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嚴格按照資金管理辦法使用資金,可以防范發生結構性財務風險,遏制事業單位腐敗的滋生;同時,通過對事業單位資金的申報、撥付、使用及績效評價的全過程監控管理,及時發現和總結資金管理等內控制度的缺陷,確保事業單位資金安全完整。
二、目前事業單位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不健全、貨幣資金管理不科學貨幣資金是停留在貨幣形態的資金,是每個事業單位不可或缺的資金資源,為保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和其他資產的獲得提供了資金保障。因此事業單位資金管理需要重點加強貨幣資金的閉環管理。由于部分事業單位資金內控制度不夠健全,導致貨幣資金管理不到位,具體體現在:一是重業務管理、輕資金管理。各事業單位為完成政府部門制定的部門職能和具體工作目標,業務任務繁多、工作量大,工作重點是業務工作,資金管理淪為次要任務。二大多數事業單位屬于全額撥款單位,預算資金都來自于國家撥款,運營資金都會比較充足,即使基本資金不夠的,有些地方財政還會安排專項資金,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壓力不大,對貨幣資金管理動力不足,造成大量的貨幣資金積壓浪費[1]。
(二)資金審批流程設計不科學,資金日常支出管理不夠嚴密有些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完整的資金管理制度,在資金審批程序上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具體表現為,一是有些單位無論資金支出大小,統一由單位分管財務領導審批,因其工作繁忙,造成支付流程積壓,影響業務的完成的時效性;二是有些單位沒有建立“三重一大”議事制度,對大額資金支付缺乏科學評價,缺乏監督,有些單位的大額資金限額定的很低,比如將大額資金的標準定為3000元,導致單位頻繁召開班子會議討論,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三是有些單位在資金支出報銷上沒有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批,資金經手人簽字走流程后直接報銷,導致部門之間信息不暢,容易造成重復報銷或者責任不明。所有這些易造成事業單位資金使用不暢,最終影響公共服務的質量。
(三)資金績效管理意識不強,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事業單位資金絕大部分是財政撥款,單位每年通過部門預算申請資金,根據預算進度安排撥付資金,在資金撥付下來后,就脫離了財政的監督管理,造成了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績效管理成為加強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重要手段。績效管理正在所有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鋪開還是近兩年的事情。然而事業單位因絕大部分資金由國家財政撥付,資金比較充裕,在資金使用上執行的是收付實現制,撥多少錢就做多少事,資金使用效率概念不強。加上各地主管部門對資金績效評價重視程度不一致,例如筆者所在的地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近200家,2019年前只要求一級主管行政部門和安排了市級專項資金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績效評價,所有這些單位不超過70多家,直到2020才要求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這些造成了有些事業資金績效管理意識不強,績效評價流于形式。主要表現在:一、資金績效管理就是確保支出合規合法。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執行,資金支出的合規合法成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的第一要務,各單位制定了一整套的費用報銷制度及流程,確保資金支出合規合法,忽視了資金支出應達到的預期效益。二是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工作安排不夠合理,沒有明確績效管理的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及其工作職責和范圍,導致績效管理各部門配合不緊密,不能科學設定資金績效評價中指標體系和績效目標,影響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2]。
(四)缺乏專業的資金管理人員和定期培訓制度財務人員是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主要參與者,但是部分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能適應現代資金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原因:一是事業單位編制有限,高水平資金管理人難于引進,而部分在崗的財務人員思想僵化、學習能力差,跟不上國家新制度、新準則要求的步伐。二是一些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沒有制定財務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專業培訓制度,導致財務人員專業知識不能及時更新。財務人員業務能力不強,培訓制度不健全,導致事業單位部分工作人員輕視資金管理工作,甚至出現無視法律法規的約束,從而出現道德缺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資金管理的質量。
三、加強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對策探討
(一)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制度,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可以合理避免事業單位的貨幣資金和其他資產被挪用、貪污、盜竊等風險,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效率和效果。事業單位需要結合實際,不斷完善相關的管控體系,提高內部控制的系統性、全面性和科學性,針對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要素等進行嚴格監督,制定清晰的內控流程圖,落實具體控制指標,嚴格控制標準,統一控制規范,確保內部控制工作有序開展。資金管理是財務內控管理的核心部分,事業單位應重點加強貨幣資金的內控管理。首先,設立管人管理,專人負責,一般事業單位應設立出納專崗,不得由會計等其他崗位兼任;二是加強稽核管理,單位應定期對貨幣資金檢查核對:定期進行會計賬與出納賬的核對,單位資金賬與銀行對賬單的核對并編制余額調節表,單位賬與財政指標進行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確保資金安全完整。三是應加強資金流動性的管理,不管單位預算資金充裕與否,都要加強資金的流動性動態管理,確保事業單位預算資金支出均衡有序、既防止資金積壓和浪費,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又要確保事業單位資金適度充裕,防止因資金短缺導致工作停擺、影響年度目標的實現。
(二)設計分級授權管理的資金審批流程,合理調動資金建立分級授權的資金審批管理流程,做到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既得到有效監督,又相對提高資金審批速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具體方法是:在事業單位內控機制健全且從未出現無違法亂紀現象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單位特點建立分級授權審批制度,具體內容:工資類人員支出,根據單位管理層議事決策上報主管人事部門審批后定期造表支付,無需逐級審批;其他資金支付審批原則上執行統一的流程及標準:計劃內單筆資金支付5000元及以下(大額資金不得拆分至規定以下),由單位財務部門根據權限審核支付,超過5000元以上計劃內資金及計劃外資金支付的嚴格按正常資金審批流程辦理。資金審批流程優化如下:一是支付申請,經辦人用款時,應提前向部門負責人提交申請,填寫規范的費用報銷單,列明報銷事由,取得正規發票、并附事前審批單、會議紀要等附件。二是支付審核,部門負責人應對業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及必要性審核;財務負責人根據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核準支付申請;三是支付審批,單位分管財務領導應當根據資金支付授權審批權限的規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對不符合規定的資金支付申請,審批人應當拒絕批轉;四是資金支付,出納人員應根據經審批的支付申請進行最后復核,確認無誤后付款。這樣,資金支付經過逐級審批,經手人及審批人員簽署審批意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加強事業單位資金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是增強預算績效管理意識,全面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事業單位管理層的應高度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始終貫穿"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首先,要積極推進、逐步加強本單位制度建設,量身制定一套適合本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其次,應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全員參與、全員配合。最后,根據績效評價工作的專業性強,指標設定復雜、工作量大的特點,應定期不定期進行績效管理、績效評價評價的專項培訓,提高績效評價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營造"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厚氛圍。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事業單位應科學、合理設定績效評價指標,建立一套共性與個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層級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績效指標的同質化和差異化來設立事業單位績效評價的一二級評價指標,確保績效評價結果可核查、可衡量、可借鑒、可使用。
(四)加強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夯實資金管理基礎單位領導層應始終重視加強財務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新制度、新準則、職業道德、行業規范、業務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財務管理人員主動深入研究資金管理方案,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實行切合單位實際的管理措施,提高資金管理工作水平,為保證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3]。
四、結語
事業單位應根據改革的需要,制定完善的資金內控管理制度,保證資金安全完整;優化資金審批流程,合理利用分級授權資金審批的制度,明晰資金使用的權利和責任;加強資金的績效評價,提高使用效率;建立德才兼備的資金管理人才梯隊,夯實資金管理基礎。通過加強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事業單位持續健康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產品。
參考文獻
[1]田明.關于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探討[J].時代經貿,2020(16).
[2]李敏.關于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探討[J].財會學習,2020(15).
[3]連聰鑾.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管理的困境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20(10)
作者:黃云華 單位:黃岡市農業“三場”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