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分析及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全面掌握連云港市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科學指導農產品生產,在連云港市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根據2020年市級風險監測方案,對全市主要種植業生產基地的蔬菜樣品進行了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分析發現,風險大的產品風險依然較大(芹菜、普通白菜、茼蒿、葉用萵苣等)、高風險蔬菜需要持續跟進(芹菜、豇豆、韭菜等),并提出加強監管的針對性、建立健全市場倒逼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析;對策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消費者對蔬菜的品種、結構和內在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品種多樣、品質新鮮,而且要求衛生、安全、營養搭配齊全。近年來,由于蔬菜品種與栽培技術的改變,害蟲的抗藥性也普遍提高,農藥的用量與施藥的次數不斷增加,尤其是有些菜農不了解禁、限用農藥的使用范圍,致使蔬果的禁用藥物殘留有超標現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對發現問題隱患、開展風險預警、加強風險防控和加強執法監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為了解連云港市全年主要生產基地的蔬果藥物殘留情況,開展了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對蔬菜、水果主要監測有機磷類、菊酯類等藥物殘留參數。此外,由于連云港市灌南縣食用菌產業位居全國第1,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有些商戶為了保持運輸過程產品新鮮度、賣相好,用熒光增白劑浸泡食用菌,而含熒光物質的食用菌給人身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在專項監測中增加食用菌的檢測。
1蔬菜質量安全監測對象
2020年,連云港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包括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覆蓋全市主要生產基地(包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散戶等),且均在地頭采樣。例行監測抽檢產品以當地地產蔬菜為主,可全面、客觀地反映全市蔬菜質量安全狀況,具體監測品種有:結球甘藍(包菜)、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白花菜)、蕹菜、葉用萵苣、韭菜、普通白菜、芹菜、油麥菜、菠菜、豇豆、菜豆、番茄、茄子、黃瓜、苦瓜、辣椒(青椒)和西葫蘆等,以上品種總數不應少于監測總數的80%。個別基地沒有上述蔬菜品種,可以適當地抽取其他品種,數量不超過總品種數的20%。專項監測針對高風險果蔬產品及食用菌。水果重點監測各類型生產主體的采摘園,主要監測草莓、葡萄、梨、蘋果、獼猴桃、桃、西瓜、甜瓜等。食用菌重點監測灌南縣食用菌生產企業及收、貯、運環節,兼顧其他地區合作社和基地,主要監測品種有雙孢蘑菇、杏鮑菇、金針菇、秀珍菇、海鮮菇等。
2監測方法及內容
2.1監測方法
例行監測全年進行,分4個季度展開,覆蓋全市3縣2區(灌南、灌云、東海、贛榆、海州),全年共計抽檢蔬菜產品540批次。具體任務分配見表1。專項監測在五一、國慶、元旦等重點節日前后開展,根據種植面積或風險情況,確定抽樣范圍,全年共計抽檢190批次。具體任務分配詳見表2。
2.2監測項目、檢測方法及判定依據
蔬菜、水果樣品主要檢測有機磷類、有機氯類、菊酯類以及吡蟲啉、多菌靈等27個農藥殘留參數。根據NY/T761—2008、NY/T1275—2007、NY/T1680—2009等標準進行檢測,根據GB2763—2019規定要求對檢測結果進行判定。食用菌樣品根據NY/T1257—2006標準進行檢測及判定(表3)。
3檢測結果
3.1蔬菜農藥殘留參數檢出情況
通過對生產基地地頭所抽730批次樣品的檢測,發現主要檢出常規農藥殺蟲劑、殺菌劑等,偶有限用農藥檢出。殺蟲劑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吡蟲啉等檢出批次較多。殺菌劑多菌靈、百菌清、腐霉利等檢出批次較多。僅在大蔥上檢出限用農藥毒死蜱超標,超標率為0.14%。其他蔬菜有檢出的為常規農藥,數值均在允許范圍內(表4)。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全年總體合格率在99%以上,合格率不斷提高,禁、限用農藥檢出率下降。芹菜、葉菜類蔬菜仍是超標風險最大的2類蔬菜,超標風險比較大的農藥品種是毒死蜱、多菌靈、腐霉利、吡蟲啉、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等(表4)。近幾年,連云港市蔬菜例行監測情況總體向好,整體合格率高于省級例行監測合格率。超標品種較為集中,其中普通白菜、芹菜、韭菜等綠葉類蔬菜品種超標樣品較多。禁、限用農藥偶有檢出,主要來源于小散戶,需要重視(表4)。
3.2檢出結果分析
3.2.1風險大的產品風險依然較大參考省、市級例行監測蔬菜超標樣品分析,按農藥超標率排列位于前10位的蔬菜品種為:芹菜、普通白菜、茼蒿、葉用萵苣、辣椒、韭菜、大白菜、番茄、豇豆、茄子。近2年與2015年之前比較,以往農藥超標風險大的蔬菜品種風險依然較大。3.2.2高風險農產品品種需要持續跟進監測風險監測中,芹菜、豇豆、韭菜等高風險蔬菜,需要持續跟進,并加強調查統計工作,系統地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檢測參數應根據生產實際合理調整,且應適當開展農藥篩查,發現更多風險因子。
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建議
4.1加強監管的針對性
針對質量安全風險比較大的產品采取精準監管措施,如芹菜、普通白菜農殘等,推廣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綠色防控、更替藥種、科學用藥等),實施針對性監管措施(重點督促技術措施落實、加大抽檢力度、把嚴準出關口)。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生產指導和執法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將監測結果與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相結合,追根溯源,深入分析,排查原因,及時指導,督促整改。針對農藥殘留超標的產地,要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加強跟蹤檢查,及時查處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從生產源頭降低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確保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4.2建立健全市場倒逼機制
市場暢銷時生產者、銷售者對產量關注度基本上大于質量,靠監管和自律很難讓生產者、銷售者提高關注度,需要市場自我調節這個無形的手發揮作用。現在農產品與食品因部門分工各管各的、各監測各的,都不能長臂管轄。雙方可以通過采取聯合抽檢、監管等方式,既加強監管的力量,同時又能把產品質量安全市場信息有效地傳遞到生產者、銷售者,產生倒逼作用。
作者:劉淑梅 劉曉鵬 徐悅 單位:連云港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