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理念從學術角度講可稱之為“理想”,是抽象概括的,但對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的運行管理而言,它是具體形象的,能夠向所有教改人員表明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運行管理方向和目標。本項目在吸收其它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運行管理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合作共享,交融發展”的運行理念。
(1)合作共享。
合作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開放的目的。合作共享是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在運行管理上的目標方向,它要求集團內的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和中高職院校等成員單位在人力、物力(含科技)、財力等方面彼此相互開放,共享各種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合作共享有利于中高職院校充分利用職教集團內部諸要素(人、財、物、時、地等)的合力,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統籌規劃中高職教育的續接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與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兩種教育水乳交融深度銜接。
(2)交融發展。
交融發展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是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在運行管理上的價值要求。它要求中高職學校在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與師資隊伍建設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交互協調,通力融合,合作發展。交融發展是實現中高職教育水乳交融深度銜接根本保證。在集團化辦學條件下,中高職教育交融發展有良好的現實基礎:同屬一個職教集團,有豐富的共享資源(人、財、物、時、地等),有便捷的研討渠道,有共同的發展愿景等。
2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管理運作的機制
在“合作共享,交融發展”的管理運行理念的指導下,本項目試圖構建“統一管理,分級負責,聯動協作”的管理運行機制。
(1)統一管理。
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要在一個健全完善的銜接組織體系下,統一部署,系統規劃,科學安排。加強中高職教育的交融式銜接,需要一個健全完善的交融式銜接組織體系。健全完善的交融式銜接組織體系是交融式銜接的組織保障,能統一且有效調配集團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各種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與效益最大化。借助集團化辦學的“合力”,統一管理,可以有目的、有組織地推動中職、高職、行業和企業等各方面之間的互動合作,集中調研,系統規劃和科學安排中高職續接專業、課程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
(2)分級負責。
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管理按職責進行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單位、成員或個人。具體而言,集團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一般是市政府、市經信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及相關行政部門及負責人組成)負責統一人事管理制度,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規條例等政策層面的宏觀工作;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理事會(即職教集團理事會,集團常務組織)負責統一調配集團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各種教育資源,負責系統規劃和科學安排中高職續接專業等中觀方面的工作;專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即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一般是各專業產學合作分會的人員,主要由中高職相應專業的教師和行業企業專業人員組成)負責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微觀方面的工作。
(3)聯動協作。
其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集團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理事會和專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三方之間的聯合行動與協作;二是中職學校、高職學校校際之間及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聯合行動與協作;三是校企(中職、高職與企業)人員之間的聯合行動與協作。前兩者是指組織之間的聯合行動與協作,第三者是個體之間的聯合行動與協作。在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管理過程中,需要多方互相協調,合作處理專業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或需要各方協作處理的問題。如試點專業的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教學條件的改善、師資互派等方面的工作雖有相關歸屬部門負責,但也需要各方(包括個人)協作,互相商討與研究確定。
(4)完善共享制度。
以互利為原則,實現集團師資、設備、場地等各種教育資源共享,通過資源共享,促進中高教育有機銜接,協調發展。
3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管理運作的方法
3.1規范化
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運行管理要有一整套完整的規范性文件或標準作指導協調銜接教育的正常運行,使方方面面融合為一個整體,并彼此協調照應。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銜接過程中不穩定性、突發性和異外因素經常存在,為此必須加強集團內行業、企業、中職和高職院校的互動,制訂相關規范性文件,加強過程調控,保證教育交融式銜接過程的規范化。一是專業設置規范化。校企統一制訂中高職教育續接專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原則意見、五年制職業教育交融式銜接實施辦法等文件,確保專業設置的規范化。二是層級目標規范化。行業、企業、中職和高職院校等集團內各成員單位協商、研討,共同編制中高職教育續接專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工學結合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等文案,促進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各層級目標的順利實現。三是教學管理規范化。校企聯合制訂五年制中高職教學管理及學籍銜接實施辦法、畢業綜合實踐工作規范、課程編排與動態調整的若干規定、學分制柔性管理規定、工學結合的教學質量評價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確保教學過程規范化。
3.2制度化
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在管理的過程中強調依規治理,主張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的理性和權威對集團成員單位和個人的行為進行激勵與約束。制度化管理的實質在于以科學的制度規范作為組織協作行為的基本約束機制,主要依靠科學合理的理性權威性實行管理。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建設是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規范運行的有效約束與得力保障。為此,必須以交融為目標,加強相關制度建設,促進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一是完善人事制度。在集團中運行統一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單位之間人事體制的限制,在集團內各單位統一人才認定、評價、獎勵標準,使人才聘任、交流更加便捷。尤其應完善人員聘任、職稱評審和員工考核制度,將教師下企鍛煉和工程師或技師等從事職業教育作為崗位考核與職稱(職務)晉升的重要指標。二是完善培訓制度。加強教師的實戰能力培養和工程師、技師等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作,提升其參與交融銜接教育改革的能力。三是完善責任制度。明確集團內行業、企業、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的進行交融銜接教育的責、權、利,調動各方推進中高職教育交融銜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3.3信息化
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在管理過程中將管理理念、運行機制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對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和職教資源等進行信息化管理,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管理效率和銜接效益。在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的專業選擇、課程建設與教學管理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對相關過程性信息進行數據集成、整理、分析、綜合,不僅方便、簡捷、易行,而且能加強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溝通”——即時反饋。即時反饋有利于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過程中的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解決。強化運行的信息化管理時,尤其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實做細:一是建立信息采集點,將與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有關的過程性信息接入信息采集點(信息網點)。二是加強信息網點之間溝通聯絡,構建信息網絡,實現信息共享,便于信息整理、分析。三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及時與各部門、組織或個人進行溝通、協商,以便于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作者:巢新冬 王雪亙 單位: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 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