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固定資產的總量也逐漸增多,加強此類固定資產的管理水準日益重要。本文詳細介紹了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的分類,并通過調查與研究歸納了此類固定資產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加強動態管理、增強管理意識、完善內控制度、健全資產核算方式及設置現代化管理模式五項優化此類資產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利于提升交通運輸部門的資產管理水準。
關鍵詞: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管理;內控制度
當前,我國交通運輸事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固定資產總量的規模隨著經濟增長而獲得快速增加,其管理問題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相關部門應借助科學的管理制度使資產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合理,在增加管理投入后提升固定資產的整體運用效率,從而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一、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的分類
通常來講,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的總體特征多為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過1年、專用設備的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著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一般包括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等。若單位價值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如圖書、家具、用具、裝具等,也應當確認為固定資產。具體來說,交通運輸部門的固定資產擁有多種資金來源渠道,其可主要分成帶有國家財政性質的資金購置、交通自籌的資金購置、上級部門調撥及交通項目建設完工后的固定資產。與此同時,根據管理主體的區別,財政部門、省、市交通的主管部門、國資委管派的交通部門的固定資產也會被歸入交通運輸固定資產管理內。此外,依照國家標準的固定資產代碼與分類,一般分為六類:(1)房屋及構筑物;(2)專用設備;(3)通用設備;(4)文物和陳列品;(5)圖書、檔案;(6)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
二、當前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管理遇到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管理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在管理上存有缺失,相關人員難以有效監管各類資產。具體來說,在采取國庫集中支付后,在政府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上達成有效規范,在各地方部門中仍存在管理缺位現象。比如,在開展上級無償調撥資產的過程中,由于部分資產未擁有原始價格憑證,其實際價值不僅難以估量更較難確認。財務管理者在整理此類固定資產時多以難以入賬為由,沒有將其納入資產管理計算范圍,因而導致賬實不符的現象出現。此外,交通運輸行業的管理范圍較大,且牽涉的部門職能較多,在受到地方財政限制的情況下,部分設備的使用并沒有體現在資產賬面上,因而其固定資產的管理存有問題。
(二)缺少統籌規劃事業部門中的固定資產多源于自籌資金購置與財政撥款購置,部分資產在生成后被各類部門或單位無償使用,其再運用過程中缺少對該類資產的監督與評價。交通運輸行業的部分部門沒有精準的估計出其客觀需求,在購置固定資產期間較為盲目,使部分資產發生了閑置或重復購置現象。一般來講,交通運輸行業帶有公路建設或養護職能,其采用到的專業設備或儀器需達到國家設置的技術標準,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人們對運輸質量要求的提升,該技術標準也在不斷改變。在實際操作時由于統籌規劃性不強,且部分采購人員缺少專業知識,在購置過程中更為看重設備價格或單一指標,導致整體性能難以達到使用要求,使部分資產處于閑置狀態。
(三)責任監督不到位在完成購置后部分管理者會將固定資產直接交付到資產的保管者或使用者手中,在進行后期跟蹤檢查時由于制度的落實性較差,難以達成更為有效的監督效果。部分單位在開展責任追究的過程中,由于保管制度的使用不嚴格,造成了多項財產損失,且相應責任難以落實到當事人身上。針對大型資產設備的使用與監督狀況,部分保管或監督者多為臨時指派,其難以實現動態監管效果,給交通運輸的管理帶來不良效果。
三、優化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增強動態管理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快速發展,若仍采用傳統手工的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當前的時展與當前工作需求。由于交通運輸部門固定資產的種類繁多,且規模龐雜,只有合理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才能提升資產管理的總體水平。財政部門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時會借用信息管理平臺,將靜態管理調整為動態管理,利用多角度、多部門的監控與管理來掌握固定資產的需求、購入與使用等內容。針對上級無償調撥類資產,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需進行同時監督,若與資產調撥相關,應利用專業化的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單獨協調,在收到上級調撥資產的各項手續后,管理人員需將該通知單傳送到財務部門,其內容主要包括該固定資產的名稱、價格與性能等要素,并通過財務部門將此信息及時入賬,資產接收部門、財務部門與資產管理部門需完成科學監督,提升固定產管理的專業性。
(二)加強管理意識若想合理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相關部門應增加此項工作的重視力度,即加強所有員工的主動性與責任感,不斷提升其管理認知水平,不僅能有效保障管理水準,還能保障國有資產的總體價值,改善其應用效益。一般來講,交通運輸部門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借助專業化的教育能更好的讓員工了解到固定資產從購置、調撥、驗收、對外處置到報廢的整個使用流程,并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或某一科室中,確認使用者的運用范圍或相關責任人。與此同時,管理人員還可依照當前的工作需求來合理配置資產,在接收采購申請以后,其應主要考慮該資產在各系統內的調撥活動。在購置設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關注該設備的性價比,即質量、性能與價格三項指標并重。在開展公路養護建設期間由于此項工作的專業技術性較強,如治超檢測等環節會采用到不同類型的大型設備,技術人員與管理者需進行專業化研究,并論證該技術運用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切實增強該項目建設的整體水平。此外,在購置專業性設備時工作人員需嚴格審查其內部參數與性能,確保該技術能適應當前交通建設,防止其過早淘汰,在交付與采購設備的過程中還應聘用專業人員,其可對相關設備的整體性能實行嚴格測試。
(三)健全內控制度在固定資產的內控管理上,管理人員需設置專業化的卡片賬(實行信息化管理的按信息系統要求處理),在卡片賬上明確資產的使用者、購置日期、存放地、資產價值與使用壽命等,對固定資產應當貼上標簽,標簽的內容與卡片賬類似,增加固定資產管理的專業性,即使該項資產調撥到其他部門也可憑此依據增強管理。交通運輸系統內會涉及到部分重要資產,如危險資產、貴重資產或帶有特殊保密要求的資產等,應由指定專人保管、專人使用,并規定嚴格的接觸限制條件和審批程序。財會、資產管理、資產使用等部門或崗位應當定期對賬,發現不符的,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并按照相關規定處理。部分事業單位的審計部門也需定期監督與檢查賬務處理狀況與固定資產的應用情況,從而利用合適的內控制度有效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水準。
(四)規范資產核算依照交通運輸部門的會計準則,管理人員需根據財務制度中的規定開展固定資產的折舊。具體來說,針對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工作人員應依照相關制度內的詳細規定進行科學處理,若沒能進行計提折舊,則無需設置累計折舊項目,在開展賬務處理的過程中,對其他項目中涉及到的累計折舊項目可不予考慮。若部分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或事業收入較少,管理部門可不必提取相應的修購基金,也就是說,針對其內部的固定資產可利用計提折舊替代計提修購基金。此外,在后期改良固定資產期間,相關部門可參照企業內部的會計準則,在完成改良后對相關資產實行重新評估,并利用評估后的價值進行統計與計算,從而獲取到固定資產的實際賬目。
(五)建立現代化管理方式為增強交通運輸行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水準,一方面,管理部門需增加責任追究系統,即設立專業化的獎懲機制,在原則上需建立“誰使用、誰負責、誰管理”的基本策略,針對與固定資產浪費、損毀或丟失的相關責任人,在查明原因后可依照情節的不同對其實行對應性懲罰措施;另一方面,利用現代化管理方式還可設置多重管理責任制制度,即確認使用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或實行單位的主要領導,只有三個方面的管理者統籌安排,才能使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變得更為專業。若固定資產出現損毀、流失,不僅要追究該過失人的直接責任,還需對其相關領導開展問責工作。此外,現代化管理方式還包括了多種信息技術或設備的使用情況,比如,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平臺內設置RFID讀寫器,即借助該技術內部的讀寫功能數字化盤點其內部各項資產的整體使用狀況,了解各類資產的應用現狀,并將該結果呈報給管理部門,使其做出更為清晰與明確的判斷,促進固定資產的管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加強交通運輸中的固定資產時,當管理發生問題時,相關部門的管理制度與會計準則難以切實解決所有問題,因而部門內部管理人員應加大重視力度,利用科學、縝密的管理制度提升固定資產的管控水準,并加強各部門的協作與溝通,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曉春.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0):118-119.
[2]洪舒琦.交通運輸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風險管理對策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15):40-41+77.
作者:王大莉 單位:河南省衛輝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