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交優先下現代交通管理理念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交通是城市的命脈,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創建文明城市,交通管理要先行。而要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貫徹實施“公交優先”很重要。本文結合國內外實施“公交優先”這一管理概念的措施和經驗,探討它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
關鍵詞:公交優先;公共交通;管理;城市發展
廣義上的城市公共交通,既包括各種機動、非機動車在內的陸上公共客貨運輸,也包括輪渡等水上公共運輸業。本文取其狹義,即現代電車、地鐵、公共汽車等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城市公共客運業。
一、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而提出的“公交優先”
我國從1997年開始實施“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此后數年里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得以充實,公交發展不僅擁有了一個政策平臺,而且提升到了觀念創新的境界。最初,“公交優先”政策的落實是試圖通過改變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以實現改變交通結構,進而減輕交通壓力。的確,“公交優先”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而出現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現代交通管理新概念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是切實可行并且是可持續發展的。“公交優先”的意義還在于:
(一)提高流通效率,推動經濟發展
土地利用密度增大,交通密度自然也會增大,以汽車為交通手段時汽車的密度也必然增大。人開車時的速度與密度之間是呈負的關系,交通密度一旦增大,相鄰的汽車間的距離就會減小,行車速度便會減慢。因此,在道路容量不變、承載量不變的情況下,只有減少私家車,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才能提高流通效率。同時,隨著流通效率的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運輸量便會增加,更好地建立起各個地區(或城市)間的連接,進行商品交換和信息交流,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降低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
進入21世紀,汽車污染日益成為全球性問題。汽車化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不僅限于此,在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能源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下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絕大多數依然是要靠燃燒石油提取物來驅動的,而石油是天然產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能源消耗貽盡,帶來的后果將不堪設想。大力發展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提高以高速鐵路、城市地鐵和輕軌為代表的新型軌道交通在交通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降低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的的有效途徑。2007年9月16日,108個城市同時啟動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從16日至22日活動期間,全國108個城市一起號召市民選擇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9月22日為“無車日”,108個城市劃定一個或數個區域,只對公共交通開放。此舉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的結構,促使城市交通模式轉變,節約交通能源消耗,減少尾氣排放,進一步推進城市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改善城市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同時開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也是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
(三)保護公共領域,促進社會和諧
公共領域作為們共同擁有、相互交流的場所,是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城市的汽車化將意味著大規模地喪失公共領域。因此,在城市戰略上要遏制對汽車依賴性,建立以徒步、自行車及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體系。在汽車本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高密度市中心,應該把汽車的使用限制在急救等必要的最小限度內,應該引進輕軌等不妨礙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城市核心區與中心城區邊緣及周邊大型居住區之間的聯系,使城市居民不再扎堆市中心,起到了分散作用,從而創造新居住中心及新商圈。縮短相互間的時空距離,同時對疏散市中心區人口、促進中心城區邊緣的發展,形成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布局會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現代化軌道交通的應用還可以讓普通的老百姓不再需要在交通成本與高昂房價之間作出艱難的選擇。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生活環境和快節奏的都市工作不再沖突,如果你沒有車,你還有公共交通,它會讓你比自駕車更便捷。隨著公共交通網的形成,人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了,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躍起來,生活質量也會明顯提高。
二、落實“公交優先”,發揮其最大效能
(一)注重基礎建設,全面給予優先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加大了基礎設施交通建設的力度,但受傳統的道路交通建設理念的影響,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形象、輕建設的現象,沒有意識到交通管理設施是道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先導性的行業。科學地搞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對于建立現代化城市,適應高速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存在結構單一、運營落后、服務質量不高、乘坐及換乘不方便等問題,在城市客運交通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快全面落實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的步伐。在基礎設施用地優先、投資優先、路權分配優先、財稅扶持優先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盡可能在條件允許的城市啟動地鐵輕軌項目的建設,使之與系統的公共客運線網一并構成多層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
(二)優化交通組織,緩解交通擁擠
道路交通組織的合理性與交通擁堵有著密切聯系。通過科學組織單向交通、科學渠道化路口路段、增設交通信號燈、優化信號燈配時、科學組著掉頭交通、完善道路交通語言、實施公交優先、優化公交線路及站點設置、加強完善城市道路臨時停車管理、建立完善城市交通誘導系統,嚴格實行夜間貨運等措施,方能不斷優化交通組織,緩解道路交通擁堵。
(三)加強科技應用,提高管理效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管理是新形勢下做好交通道路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的發展不僅僅是修建更多的交通基礎設施,而且更應該重視采用先進技術使人們出行信息化,提供交通的機動性、安全性和道路的交通能力。ITS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發展方向,智能交通系統除了能夠更為有效的幫助交通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其另一大職能就是“服務”于廣大的交通參與者,向交通參與者提供各種能夠幫助他們出行的信息,諸如交通擁堵信息、換乘信息、誘導路徑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等等。因此,如何更好地應用和實施智能交通系統是今后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四)實施交通需求管理
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其實質就是設法處理好城市交通供求關系。但是在實際運作中,往往會出現以下的惡性循環:由上圖可知,其關鍵點在于私人交通工具的增加導致了交通擁擠,那么假使能夠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使更多的人放棄選擇私人交通工具轉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減輕這樣的惡性循環。實施交通管理需求,有利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并引導其他交通方式合理發展,構成城市最佳交通模式,同時合理調節和控制不同時段、不同區域城市道路桑激動車輛總量,避免低效利用有效道路空間。實施交通管理需求主要有變更行駛路徑、提高汽車利用效率、調整交通發生源、變更出行時間、變更交通手段等五種基本方式。
(五)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管理及從業人員素質培養
政府和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政府對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實施的管理。政府不應當直接干涉企業的生產經營,但是由于公共交通企業社會公益性的特點,決定了政府應對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等的均餓暈系統通過政策法規進行宏觀管理和調控,目前的是為了促使公共交通企業改善服務、提高效率。當然政府對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和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管理應當承擔的責任絕不僅限于此。城市公共交通點多面廣、流動分散,城市公共交通從業人員在營運一線每天要接待成百上千的乘客。對于這些年齡、性格、文化素養、道德水準等有著千差萬別的服務對象,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準,熱情地為乘客服務,最終使乘客滿意。這就需要廣大公共交通從業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研究乘客的心理,認真落實公共交通行業的職業道德,使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劉牧著.當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話[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9.
[2]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及北京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課題組編著.世界大城市交通研究[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北村隆一著.汽車化與城市生活:21世紀的城市與交通發展戰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2.
[4]裘瑜,吳霖生著.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管理實務(第二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5]蔣水良著.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實踐與探索[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1.
作者:吳承敏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