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突發性耳聾耳鳴焦慮優質護理緩解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優質護理對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緩解作用。方法此次將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按隨機數字表發分成兩個不同的組別,每組平均為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方法,進一步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評價。結果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PSQI評分、氣導平均閾值均顯著要比對照組更低,兩組之間的數據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優質護理應用于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護理中,可有效改善其焦慮情緒、睡眠質量及聽力狀態,值得推廣應用。
突發性耳聾(suddendeafness)是一種突發性的致因尚不完全明確的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疾病,該類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且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眩暈耳鳴以及耳堵塞感等癥狀[1]。這種耳鼻喉科急癥雖然不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無法正常與他人交流,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學習、工作,而且由于疾病的發生毫無征兆,且病因不明,患者會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影響到其生活質量,必須加強護理干預,改善其心理狀態,引導患者積極治療[2]。此次試驗旨在探究優質護理對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緩解作用,現將研究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講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中,男一共23例、女一共17例,年齡跨度為22-64歲,平均為(42.6±1.3)歲;病程分布在4h-2d,平均為(18.7±1.2)h。觀察組40例中,男一共24例、女一共16例;年齡跨度為21-65歲,平均為(42.9±1.5)歲;病程分布在3h-2d,平均為(18.6±1.3)h。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沒有明顯差異性(P>0.05),有納入比較的意義。
1.2入選與排除標準
(1)入選標準:①均經臨床查體及聽力學檢查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伴有耳鳴,符合中華醫學會2005年濟南會議制定的突發性耳聾診斷標準;②均知情簽署相關醫護同意書[3]。(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惡性腫瘤的患者;②認知及語言功能障礙患者。
1.3方法
此次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以科室常規護理流程嚴格執行,處理好護理期間出現的問題,確保護理工作順利、有序進行。觀察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方法,主要包括:①環境護理。注意定期對病房衛生進行是打掃、清潔處理,同時每天對病房進行2次紫外線消毒處理,將每次消毒的時間控制在1h;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30min至1h,墻上掛設健康知識圖冊,窗臺上布設綠蘿、吊蘭等綠植,物品整齊擺放,床單干燥平整,無血跡、污漬,根據患者需求調節室內溫度、濕度,廣播中播放輕音樂,營造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②心理護理。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對于外界聲音較為敏感,耳邊不斷出現的嗡鳴聲,令患者不堪其擾,出現焦慮、焦躁等不良情緒,神情恍惚,注意力無法集中,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需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耐心為患者講解實施相關護理操作的意義、流程及注意事項,動作輕柔精準,關注患者感受,獲取患者的信任,引導患者將自己的疑問與不適癥狀說出來,認真傾聽,對患者的主訴感受表示認同和理解。
1.4判定標準
根據焦慮自評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心理癥狀分別進行評估,心理健康狀態與評分成反比。同時,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質量與評分成反比,記錄兩組氣導平均閾值,計算平均值[4]。
1.5統計學分析
本次涉及計量和計數兩種數據,其中計量數據用(x±s)代表,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代表,用χ2檢驗,數據處理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相關心理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SAS及SDS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積極護理之后,觀察組均顯著要比對照組更低(P<0.05)。如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臨床指標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PSQI評分為(17.30±2.51)分,氣導平均閾值為(45.16±4.82)dBHL,對照組PSQI評分為(17.28±2.49)分,氣導平均閾值為(45.20±4.76)dBHL,差異不顯著(t=1.273、1.879,P>0.05);護理后,觀察組PSQI評分為(6.37±1.01)分,氣導平均閾值為(20.73±3.26)dBHL,對照組PSQI評分為(10.97±1.26)分,氣導平均閾值為(30.61±3.84)dBHL,高于觀察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t=6.278、6.549,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由于聽力驟然下降,甚至完全喪失,耳內持續出現嗡鳴聲,無法有效接受外界信息,易滋生焦慮、恐懼、不安等負性情緒,需做好護理方面的工作。基于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本次提到優質護理的應用,包括環境、心理、耳鳴控制、飲食、睡眠等方面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紓解其負性情緒,幫助患者適應患病后的生活,減輕不適,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病情的康復[5]。此次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方法,結果表明:經積極護理之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PSQI評分、氣導平均閾值低于對照組;從中可得,優質護理方法的實施價值顯著。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應用于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護理中,可有效改善其焦慮情緒、睡眠質量及聽力狀態;因此,值得在臨床治療工作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孫芳,楊學梅.聚焦解決模式護理對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聽力恢復及焦慮抑郁狀況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0,41(13):1716-1717.
2.詹雪美,趙翠青.優質護理對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2):166-167.
3.謝碧梅.預見性告知護理對改善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狀態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03):97-98.
4.王紅梅,許彬.研究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狀況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4):145+147.
5.張希琨.預見性告知護理對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分析[J].名醫,2020(01):221.
作者:石建英 陳玉英 譚結梅 區美儀 麥偉娟 黃秀霞 李梅花 陶攀琴 單位: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五官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