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德育文化融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要意識到德育文化融入的重要作用。為促使德育文化的融入可以達到更好融入效果,可以利用民間故事滲透、利用傳統文化典籍滲透、利用傳統文化藝術滲透等。使德育文化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德育文化
漢語言文學教學是很多高校教學中的一項重點內容,通過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落實,促使學生能夠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正確認識與了解,主動參與到優秀文化的傳承中,實現我國優秀文化的更好發展。在如今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為達到更好教學效果,會將德育文化融入到其中,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德育意識,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德育文化滲透必要性
從當前各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不難看出,老師采用的往往是傳統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能夠意識到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期間過于注重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對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培養。而大學時期是學生的轉折時期,同時也是正確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1]。學生在畢業之后就要步入到社會中工作,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意識或者價值觀念,學生的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在實際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將德育文化融入到其中。通過德育文化的融入,使得漢語言文學課堂教學能夠更具趣味性,符合學生實際發展特點與發展規律。而且漢語言文學教學非常適合德育內容的融入,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不斷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德育文化滲透的重要作用
在將德育文化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
(一)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期間,通過德育文化的合理融入,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會逐漸提升,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德育文化很多是有關品德以及品質的內容,與優秀的漢語言文學內容相融合,使得學生掌握更多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同時,思想品質也會在無形之中得到提升。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語言交流是其中的基本內容,在教學期間通過語言交流,老師能夠對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正確認識。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在詢問他人年齡過程中要使用“貴庚”,特別是在與長輩的對話中,該種詢問方式會更加禮貌。在此期間,學生能夠形成更加尊重他人的意識,促使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可以得到提升。
(二)培養更多語言人才人與人之間的主要交流方式是語言交流,在彼此的溝通過程中,可以實現對思想的交流、文化的傳達,同時也可以促使問題得到更好解決。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德育文化的滲透,可以培養出更多、更加專業的語言人才[2]。專業語言人才的專業性,不僅可以體現在掌握豐富的詞匯中,同時還體現在語言的具體使用方式中。特別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語言、確保語言使用方式的合理性,學生都能夠正確把握,確保能夠與其他人之間能夠擁有更好的溝通效果。德育文化的滲透,促使學生的精神品質得到提升,保證學生能夠意識到,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要給予其他人充分的尊重。尊重其他地區、國家的文化,這樣可以體現出學生的高素質。
(三)實現漢語言文學的有效傳播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是漢語言文化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好傳播的重要方式。在漢語言文學傳播期間,最為重要的一點內容就是可以讓其他人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3]。在此背景下,通過德育文化的融入,使得漢語言文學的魅力能夠被凸顯出來。這樣外國人通過漢語言文學,就可以對我國優秀文化有一定認識與了解,促使我國漢語言文學能夠走上國際,面向全世界,能夠成為世界的財富。在德育文化的滲透中,使得文化的傳播態度可以被端正,保證文化交流的和諧性,為我國優秀文化的更好發展打下基礎。
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德育文化的融入措施
(一)利用民間故事滲透民間故事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民間故事教學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對我國民俗文化有一定認識與了解,同時傳統民俗文化的思維特征,通過該種方式,使得跨文化交流之間存在的誤解問題能夠得到更好解決。因此,在德育文化的滲透中,需要對民間故事進行合理應用,因為在很多民間故事中,都有著一定教育意識,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一定影響,而且還有很多民間故事具有一定趣味性。老師在民間故事的講述中,可以將緊張的課堂氛圍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創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學生更好學習知識而言具有重要作用[4]。例如,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可以向學生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個故事,很多學生在小時候就可以聽到這個故事。這一故事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同時能夠感受到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堅持不懈的品質,是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一個品質,也是德育文化中的重點內容。從當代大學生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在很多面臨問題的情況下,學生都想要放棄,而沒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這對于大學生未來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故事的講述中,為能夠達到良好教育效果,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在互聯網中搜索相關內容,確保故事講述的全面性。
(二)利用傳統文化典籍滲透我國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典籍,其中儒釋道文化典籍占據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此類典籍都要較為陳舊,但是其中的內容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仍然具備較強的引導價值。例如,在儒家典籍《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最為根本的含義是,在與他人的相處中,要尊重他人,同時要對他人的長處與優點進行學習、虛心請教。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為促使德育文化可以得到更好滲透效果,可以從傳統文化典籍方面進行滲透。對傳統文化典籍中的內容進行全面分析與了解,比如,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通過講解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學習態度[5]。從世界發展角度進行分析,大學生要肩負起文化溝通的重任,能夠虛心向其他國家、其他人學習,這樣才能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將自身價值發揮出來。因此,老師對于傳統文化典籍的重要意義有正確認識,可以在每節課正式上課之前,幫助學生分析并掌握,一段傳統文化典籍內容。通過該種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受到傳統文化典籍的熏陶,形成正確的思想品質與意志,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利用傳統文化藝術滲透在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包含許多不同內容,比如,書法、繪畫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藝術種類,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從傳統文化藝術方面進行滲透,使得德育文化可以達到更好滲透效果。在這里主要以書法為例,從書法的細節中可以感受到相應的品質,例如,書法強勁有力,那么可以將積極向上的品質以及豁達開朗的品質展現出來。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適當帶領學生學習書法,讓學生靜下心來感受書法的品質與內涵。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文化滲透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將自身作用發揮出來,意識到德育文化滲透的重要作用。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利用不同載體,比如,民間故事、傳統文化典籍以及傳統文化藝術等,促使德育文化的滲透可以達到更好效果。學生在德育的影響下,樹立正確人身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在未來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地位。
參考文獻:
[1]李智.新時代職業教育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改革淺談[J].科技視界,2020(03):81-82.
[2]邸宏香,溫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09):159-161.
[3]陳元龍.論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9(14):212-213.
[4]梁自成.探析語文教學中漢語言文學的具體運用[J].漢字文化,2019(06):102+126.
[5]劉道鋒.課程德育背景下如何實現古代漢語教學的育人功能[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8,35(06):114-117.
作者:朱峰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