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MOOC下成本會計課程智慧課堂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全面推進,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文中在分析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和傳統成本會計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mooc下成本會計課程智慧課堂的實施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成本會計課程;傳統教學模式;智慧課堂;實施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推進,倡導運用“互聯網+教育”進行教學,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是“互聯網+”時代高校發展的必然結果,其通過大數據、云平臺將課程教學資源、師生互動等搬上云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為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一)課程內容的系統性較強。成本會計課程主要以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程序開展教學,學生首先學習的是生產費用橫向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即如何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分配計入到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在此基礎上學習生產費用縱向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即學習如何將已經計入到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在該種產品的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進而在所學的生產費用的橫向分配和縱向分配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和進行成本管理的要求,學習產品成本計算所采用的各種方法。可見成本會計課程的系統性較強,每個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很緊密,如果其中有一個環節的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將直接導致整個成本核算流程斷裂。
(二)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多。成本會計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課程中涉及大量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在生產費用的橫向分配中,對于各項要素費用,有直接計入費用和間接計入費用,對間接計入費用如何分配涉及到很多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對于輔助生產費用也有五種不同的分配方法,每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計算公式都不一樣,如何完成橫向分配有大量的數據需要進行分類、計算和整理;在生產費用的縱向分配中,有七種不同的分配方法,每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計算公式均不同,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在結合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選擇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時,涉及到的知識點多,特別是分批法和分步法計算程序和方法較為復雜,理解較為困難。
(三)成本計算表格多。在成本計算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數據產生,導致表格的數量也非常多。因此需要學生不僅要掌握各類成本計算的公式,同時還要學會如何在表格中進行填列和總結。例如各種要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和制造費用分配表,約當產量計算表,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下的各種產品成本計算單,如何將計算出來的數據在這些表格中填列也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必須要思路清晰、才能弄清楚數據之間的復雜關系,才能最終完成成本計算的多個步驟。
二、傳統成本會計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授課內容較為抽象。因為成本會計內容多,而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程教學更多是針對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進行講授。因為學生沒有任何的企業經驗,對于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生產工序缺乏感性認識,很難深刻理解成本會計核算的程序。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難以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存在困難,或者當時是聽懂了,但理解的深度不夠,過后可能就忘記或者會和其他的知識點相混淆。所以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對于成本會計這種理論與實際聯系較強的課程,學生感覺理論知識比較抽象,理解難的情況一直存在。
(二)學生難以將知識點融會貫通。由于成本會計課程內容的系統性較強,每一章節前后都是相互關聯的,各章節環環相扣,在進行成本核算時,任何一個環節的數據計算有誤都會影響到整體的成本核算結果,學生在學習時要理順前后各個環節的數據關系。由于課程的知識點多,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多,例如各項要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等都有多種分配方法,計算過程繁瑣,同一種費用的不同分配方法可能會使學生難以區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也有多種方法,不同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計算程序也不一樣,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跟上教師節奏,對成本會計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就會不斷降低,產生畏難或者厭學情緒,很難將知識點融會貫通。
(三)成本核算工作量大,課時不夠。成本核算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工業企業,成本會計崗位是很重要的崗位,高校開設的成本會計課程一般為48學時或64學時。教師在安排教學進程時,因為課程知識點較多,而課堂教學時間相對有限,因此通常會將較多的時間放在講授環節,留給學生課上練習題目的時間較少。但成本核算方法多,計算公式多,整個核算過程存在大量的計算和表格的編制工作,由于學生主要是被動聽講和接受知識,課堂練習時間較少,使得學生不能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更系統地掌握成本的計算以及相關表格的編制等內容,做題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感覺課程比較枯燥,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三、成本會計課程運用智慧課堂的必要性
成本會計的知識點較多,有很多的生產費用分配和成本計算方法。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課程的知識點,在講授時應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但是因為有些內容較為抽象,對這些理論知識點本身的講解以及計算公式原理的講解等都需要大量時間,就會造成課堂教學的學時不夠的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處于課堂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地位,師生互動不足,就會使課堂教學氣氛顯得沉悶,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智慧課堂能較好地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之前運用線上平臺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這樣在課堂教學時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入講解和進行案例分析。在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線上平臺隨時隨地觀看教師的課程視頻,在線下的課堂教學時間,在對知識點已經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則可以進行課堂的互動交流和討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從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四、MOOC下成本會計課程智慧課堂的實施《成本會計》課程運用MOOC平臺實現智慧教學,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完成。
(一)課前準備。根據課程的授課內容,將教學內容先劃分為相應的教學單元,即本課程分為幾章,再在每章下劃分為幾個小節來展開,每次按照一個教學單元進行內容時,應為每個教學單元的每個小節都制作出一個或數個視頻,每個視頻的時長不宜過長,一般在10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20分鐘。應對每個視頻的內容進行精心準備和錄制,熟練掌握視頻錄制和剪輯技巧,控制好每個視頻的時長,每一節需要學生課前掌握的知識點在錄制時應突出重難點,對于課程中有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教師應該結合實際企業,多花功夫,找一些相應的素材進行視頻錄制,讓學生能有更多直觀地理解,比如在具體講解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的知識點之前,學生由于沒有企業經驗,會感覺比較抽象,可以找一個生產企業例如紡織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的圖片或視頻來進一步加工形成一個視頻,使學生先對紡織企業的生產特點有直觀理解。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而言,在MOOC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對視頻進行一次或多次觀看,將相關的知識點弄懂弄通,不受傳統教學下授課時間的限制。
(二)課堂教學。MOOC下將線上課程與線下慕課堂相結合進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通過微信小程序或MOOC平臺APP登錄使用慕課堂,課堂簽到時,可以選擇GPS定位簽到,當班級人數多時,可以節省點名時間,學生是出勤、遲到還是缺勤一目了然。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章節視頻已經進行了預習,對教學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度,講解知識點需花費的時間大大縮減。但是成本會計的知識點多,很多費用分配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多,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必然會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每次課堂教學前應了解學生學習的大致情況,可以通過線上課程的討論區收集學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問題準備課件、針對章節的重難點進行相應的講解,這個過程也可以在慕課堂對學生進行分組,采用小組討論形式,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和積極思考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課堂上講解完知識點后,可以通過慕課堂單選、多選和判斷題,做題時限制答題時間,答題結束后,學生參與度、答題的結果、每道題的正確率系統自動產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學生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夠好,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習題講解。對于計算題和案例分析題可以在慕課堂以討論題的形式,讓學生將計算結果和分析結果在討論區提交,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的答題結果,對計算存在問題的地方著重講解,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評析。在對慕課堂的題目進行講解時,還可以將內容投屏顯示,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班級的答題情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問題,增強參與感和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掌握知識點。
(三)課后拓展。在每次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在MOOC平臺作業和測驗題,作業和測驗的題型根據教學需要可以多樣化,客觀題系統可以自動批改,答題時間截止后系統自動公布成績,學生可以看到自己在哪些地方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觀題可以布置計算題和案例分析題等題目,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成本會計涉及到的計算方法和公式多,有些公式很容易混淆,應多加練習,學生答題時間截止后由教師在平臺上手動批改,通過課后作業和測驗促使學生真正將知識點弄懂弄通。
(四)課程考核采用多層次的過程評價方式。在MOOC平臺+慕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對平時成績可以從課前、課中到課后進行全過程的多元化、多層次的考核。課前,可將章節視頻的觀看時間、觀看次數、討論區問題的評論數和回復數等作為考核標準。課中,可將慕課堂每次的出勤情況、慕課堂每次客觀題的參與度、慕課堂每次討論區主觀題的參與度和課堂表現等作為考核標準。課后,可將MOOC平臺每次線上作業和測驗題的成績等作為考核標準。將傳統教學模式下相對主觀性較強的平時成績轉化為多方面、全過程、客觀性較強的綜合評價,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過程地監督和考核,教師也更能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學生也能及時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夠,可以有針對性地對薄弱之處進行提升。
結語
成本會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內容多、成本核算工作量大、課程內容系統性較強,受課程學時所限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是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參與度較低,易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對知識點不能融會貫通,而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智慧課堂教學可以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智慧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輔助,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能全過程、更精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讓教學更加智能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加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能加強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智慧課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具有創新意識,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敏,劉中.基于MOOC的成本會計翻轉式教學模式改革[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4):57-59.
[2]李詠桐.MOOC下混合式教學在成本會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林區教學,2020,(01):30-32.
[3]龍曉茹.翻轉課堂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納稅,2019,13(19):87+90.
作者:姚華云 單位:三江學院法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