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漢字字體設計視覺均衡與韻律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漢字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方塊形文字,其構成規律是將不同的筆畫按照合適的比例關系,組成等長等寬的單元。這就決定了漢字字體設計與西文字體設計有質的區別,不僅要協調好字與字之間的視覺關系,還要注重通過調整筆畫粗細和筆畫間距的微妙變化,使單字結構和文字整體都具有良好的視覺均衡感與視覺韻律感。
關鍵詞:漢字設計;視覺均衡;視覺韻律
文字是基于記錄功能的視覺符號,是人類文明得以更完整傳承的重要載體形式之一,我們可以通過文字,更準確地讀取先人們的智慧,也可以通過文字,傳遞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良好的識別度是文字閱讀的關鍵,尤其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類圖文信息涌現在人們的視線里,如何提高文字的閱讀舒適感,是信息得以有效傳播的關鍵。視覺信息傳達過程中,色彩與圖形的組合變化是相對自由不收約束的,而字體具有相對固定的形制規則,尤其是漢字結構,細微的筆畫不同就可能導致語義的不同,所以如何在保證文字可讀性的同時做出精彩的變化,是漢字字體結構設計的關鍵性步驟。這里所說的結構設計,是指通過字體筆畫的有序組合,使字體具有良好的視覺美感,是字體設計的形式基礎。漢字設計不僅僅是筆畫風格的細節特征,更包含了設計最本源的視覺美法則,日本設計師杉浦康平曾說,“設計最本質的源泉是漢字”,[1]強調了漢字設計的重要地位。字體設計的本質是構成,我們可以先拋開字義特征,把字體看作是抽象的點、線、面,或者方、圓、三角等原始的幾何視覺符號,尤其是漢字字體結構的視覺美感,是對建立在二維構成基礎上的視覺規律的探索,是純粹的形式美,其本身不包含對“字義”和“語境”的表達。但這并不意味著漢字結構不帶來任何情感體驗,形式所創造的情緒化感官體驗,是通過視覺節奏來實現的。漢字的形式美的體驗,首先來源于原始的自然法則,比如長久以來人們對于對稱美和穩定美的追求,對黃金比例的熱愛等等,反映到字體設計中,對漢字設計的視覺美感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漢字結構產生的視覺均衡感和視覺韻律感。
一、漢字設計的視覺均衡
視覺均衡是構成的形式美法則語言,二維視覺空間中視覺的均衡性決定了視覺信息給觀者帶來的舒適程度。均即是平均,這種平均反映在字體結構中包括筆畫粗細的平均和筆畫間距的平均,是字體勻稱與協調的基礎。衡即是平衡,是通過字體筆畫有序的擺放與組合給人以平衡的視覺心理感受,這種視覺上的平衡感,主要來自字體結構的重心位置。漢字設計的視覺均衡主要通過兩個方式來獲取,一個方式是確保筆畫特征和結構重心的統一性。人們在閱讀同一種形制的視覺符號時,會把這些符號默認為一個組群,無論是視覺平均還是視覺平衡,其本質都是視覺元素的統一性,是強調字體結構的穩定性。二維視覺空間中不同的區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重量感,左上角區域是視覺重量較輕的空間,右下角則視覺重量感較大,所以當字體的筆畫被刻意調整為上緊下松的結構時,字體重心線將會整體上移,使文字在視覺上整體“變輕”,而如果將其中某幾個字重心線毫無依據的降低,將會讓字體結構產生視覺混亂,打破視覺均衡感。漢字設計視覺均衡性的另一個獲取方式是筆畫粗細和筆畫間距的統一性,這種統一并非物理空間上的均分,而是視覺上的等差。在漢字設計中,筆畫本身與留白的正負關系組成了文字的灰度,不同字面灰度形成不同的視覺張力,同樣面積下不同的字體結構變化會導致視錯覺的出現,需要通過人為的錯覺矯正來實現視覺均衡。筆畫較少的文字,字面灰度在視覺上相對輕一些,在設計時,就要將筆畫適當加寬,而筆畫較多的文字,為了增加空隙留白,就要適當縮減筆畫粗細,或者在不影響文字識別的前提下,進行筆畫的結構簡化。比如,“平”“衡”二字,在實際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平”字的視覺張力就要小一些,而“衡”字的飽滿度就要高很多,在設計這兩個字時,就要適當增加“平”字的筆畫裝飾或者筆畫粗細,“衡”字就需要縮減筆畫粗細來增加間距空間,以此達到兩個字在視覺上的等量關系。此外,橫豎筆畫連接時,一般來說需要把豎畫稍微加粗一些,才能在視覺上形成等粗的視覺均衡感。[2]對稱的概念在視覺均衡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最本源的視覺均齊之美。漢字設計中的對稱不是指具體筆畫的對稱,而是視覺重量的對稱,即不同形同量的局部結構通過細節的調整,使左右或上下兩部分結構的字面灰度上達到視覺感受的一致性,這樣的變化相對于完全對稱來講,更能從呆板單調的形式中感受到豐富的變化,能更好地體現出漢字之美。
二、漢字設計的視覺韻律
韻律感概念最早來源于聲樂,是不同高低的音符按照規律性的節奏組合成的音節律動。[3]韻即是和諧的感受,是歸于情感體驗的表達,是設計的目標和意義。律即是規律,是歸于構成形式的呈現,是設計的手段和方法。漢字韻律美感的產生是基于聲樂的美感的通感,按照規律性的節奏組合成具有視覺規律而產生的視覺美的感受。視覺韻律感產生的首要因素是重復。視覺節奏是周期性的重復性變化,是同形或同量的視覺符號,有規律有差別的重復出現,從而產生動態化的視覺感官體驗。重復的元素可以是相似單元,也可以是相似間距,是正負空間在錯落有致中尋求和諧統一。詩歌中的韻律感相對具體,更容易理解,主要體現為格律制式下的平仄、對偶以及押韻變化,這些古詩詞的韻律美,正是漢漢字設計視覺韻律美產生的依據。比如我們將字體的某一個筆畫用幾何圖形來代替,那么這一組字體的同樣筆畫,可以考慮間隔使用這樣的變化來表現,達到視覺元素的重復,加深視覺感受的印象。視覺韻律感產生的另一個因素是變化,具有動態的時間性概念,是被凝固的旋律。漢字的閱讀順序決定了文字結構除空間屬性外,還具有時間上的視覺“流動性”,如同音樂符號產生聽覺美感一樣,漢字也會產生視覺上的流動美感,是不同視覺符號的連貫性體驗,我們甚至可以把這種連貫性看作是若干個單元的組合,單元之間可以根據字體筆畫本身的結構進行高低起伏的錯落變化,也可以根據字體筆畫的多少進行疏密有致的聚散差別。比如我們可以將筆畫簡單的字調整的更矮或者更瘦長,筆畫復雜的字可以被調整為更高或更寬,字面灰度小的文字在位置安排上就要圍繞字面灰度較大的文字進行交錯排列,以保證文字在整體視覺上產生視覺動感,使字體看上去更加靈動。視覺平衡和視覺韻律的觀感是相輔相成的,就是在統一的形式下尋求藝術的變化空間,既要突破呆板的束縛,又要和諧統一。漢字本身的發展從最開始的圖形化制式演變到今天的四方形制式,其實就是不斷尋求視覺平衡和視覺韻律的過程。
三、漢字設計的信息分組
人們對于視覺信息的接受有固定的模式規律,那些色彩飽和度更高、對比度更高的信息往往會被首先注意到,這就使得視覺信息呈現出層級化的形態,視覺信息的邏輯化梳理是版式設計的核心內容,合理的信息分布是版面信息得以條理化和清晰化呈現的基礎。在漢字設計過程中,除筆畫和組合形式構成的視覺結構外,對不同信息的邏輯分組也是漢字設計視覺平衡和視覺韻律產生的重要因素。信息分組即是將視覺信息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或不同類別關系進行有目的的區分過程,使其形成主次分明的相互關系。我們可以將文字信息大致上分為基礎文字、資料文字、說明文字以及宣傳文字等不同類別,如何把握信息主次層級,是良好的視覺平衡感和視覺韻律感產生的重要因素。基礎文字主要是指標題類文字,是視覺信息的中心,傳遞最重要的內容,所以基礎文字的比重應該在所有文字中占比最大。說明文字與資料文字是對基礎文字的補充與解讀,一般字數較多,單字的體量較小,在版面中以“條”和“面”的形式出現,用整體占比與基礎文字達到視覺重量的平衡。宣傳文字是指口號或者廣告語類的文字,以簡潔明了的形式為主,在版面里,可以作為調和元素來出現,填補視覺重量的空缺,將基礎文字與說明和資料文字協調為統一的整體。
四、漢字設計結構的情感表達
情感的表達是人的生理需求驅動下或主動或潛在的意識形態,是設計是否被受眾所接納的重要因素。[4]設計引起的受眾共鳴是通過特定刺激元素喚醒沉睡的情感體驗,比如在競技場中的視覺元素要體現出熱烈和激情的氛圍,在醫院或圖書館則要體現出寧靜與平和的視覺感官。這種情緒的感染力不僅是場所精神的闡釋,更是一種隱形的約束和引導,使人們以更恰當的狀態與環境交流,達到和諧共處的目的。字體設計作品想要令人印象深刻,就要有必要的情感表達,使漢字結構的視覺感受與漢字的字義相符合,從而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漢字結構情感表達的基礎歸根結底還是構成,就是我們對抽象視覺符號的情感認知。我們被三角形的物體刺傷,三角形就給我們帶來尖銳和刺激的視覺感受,圓形的物體觸感光滑,圓形就給我們帶來柔和感與親和力。漢字結構的情感首先來自筆畫特征和筆勢特征,宋體字給人清秀雅致的視覺觀感,黑體字看上去更加穩重嚴肅,圓體字則最具有親和力,多用于柔性的主題,比如嬰幼兒用品的品牌文字。女性用品的品牌文字可以使用更加纖細的結構,搭配圓潤的筆畫特征,凸顯女性的柔與美。漢字的情感特征表現還來自文字筆畫所構成的空間關系,也就是筆畫粗細和筆畫間距所形成的空間。筆畫較粗的結構字面灰度和視覺重量大,加上筆畫間距緊密的關系,會造成緊湊和緊張的視覺引力;反之,較細的筆畫和較大的間距會造成舒緩的視覺感受。通過對字體結構的調整,就可以創造輕、重、緩、急的不同視覺體驗,當我們用字體結構的視覺感受來輔助字面含義的表達時,就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產生良好的閱讀效果。
五、結語
字體設計不是一門孤立的基礎學科,漢字體結構在設計學科中起到連接基礎與綜合應用的作用。當前對字體設計方法的探索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甚至超出原有的二維空間表現媒介,但無論形式如何千變萬化,如何使漢字結構在視覺上符合構成的形式規律,使其具有良好的視覺平衡感和韻律感,是漢字設計永恒不變的設計內核,它可以使漢字設計具有更好地視覺表現力與感染力,讓讀者有更好的視覺觀感和更深刻的視覺印象。
參考文獻:
[1]吳昊.“構成體”漢字創意設計研究[J].美術大觀,2018.
[2]劉兵克.自由“字”在——字體設計與創意[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3]劉明明.從音樂美的角度領悟平面構成中的韻律[J].美與時代,2009(01).
[4]柳沙.設計心理學[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韓聰聰 單位: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