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英語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國作者JohnLangan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在全球一體化、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外來文化、思潮涌入我國,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一體化、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外來文化、思潮涌入我國,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高校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外來文化,這便對其信息辨別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學生缺乏信息辨別能力,則極容易受到外來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蝕,對其成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對大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必修課,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還應協調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趙娟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一書從大學英語教學原則、英語教師教學策略、英語學習策略等方面展開論述,不僅有理論知識介紹,還有經典案例分析,為大學英語教學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了必要借鑒。
《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指出,大學英語課程表現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兩方面的特性,在開展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和跨文化知識的教授。而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強化高校英語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還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推進高校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英語教學中或多或少會涉及一些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這會對大學生的知識體系、思想觀念產生一定的沖擊。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站穩政治立場,使學生在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能夠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防止遭受不良文化的侵襲。這不單單是大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還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其次,在制定高校英語教學目標時,應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高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英語教育時間長、覆蓋面廣,所以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必要。
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工作者應當與時俱進,不斷開展改革創新,推進高校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觀點,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首先,引入豐富多樣的教學技術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文化交流已擺脫了傳統時間、空間的限制,互聯網教學已然成為學生認知英語世界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英語教師應當有效發揮新媒體的教學優勢,扮演好學生在英語世界中認知自我的引路人角色。不僅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好壞,還要為學生構建新媒體資源庫,將各式各樣健康積極的英語教學資源通過資源庫平臺推送給學生,供學生實時查閱、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其次,優化教學內容。課堂是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陣地,教學內容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英語教材中加大了聽力、口語、閱讀等方面內容的比重,僅從英語教學角度而言,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但是,從教育的長遠角度而言,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一味地輸出西方文化、缺乏中西文化對比等。在全球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為實現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應注重中西兼顧、取長補短。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內容安排上,應適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大本國文化輸出力度。例如,在教授奧林匹克相關話題時,最直觀的案例便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教師可通過向學生展示相應的視頻短片,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愛國熱情,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再次,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
高校英語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還要保證英語教學質量,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憑借過硬的專業素質、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還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熟練地掌握英語使用技巧。例如,在傳統校園文化活動中營造英語氛圍,創新利用傳統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英語教師可通過參與組織、擔任評委等方式發揮引導作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文化活動的有機融合。
作者:李美霞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