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教育下壯醫學專業學生評價改革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認證;壯醫學;評價;人才培養;改革
自2002年廣西中醫藥大學開始招收中醫學專業(壯醫方向)本科生后,壯醫學高等教育從無到有歷經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然而,在壯醫學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諸如其理論體系需進一步完善,臨床療效需進一步驗證,人才培養質量需進一步提高等等。當前,在醫學教育專業認證的背景下,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已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的認證,而壯醫學專業如何按中醫學專業本科教育標準來全面推進建設,深感任重道遠。本文主要就壯醫學專業學生評價考核體系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為提高壯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現階段,壯醫學專業學生評價考核體系普遍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教師是終結性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缺點主要在于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幫助和指導,有其不完整性和單向性。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對學生學業成績評定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旨在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最終目標是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對壯醫學專業學生考核的評價上,如何將形成性評價和終止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以下思考。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內涵、意義和比較
形成性評價是強調開展以調節教育過程,保證教育目標更好地實現為目的的評價活動。形成性評價包括了評價教學方案與計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教學反饋信息等等。形成性評價可以不斷地對教學形式、教學過程、學習態度、策略、方法、主動性和努力程度等進行評價,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以改善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參與評價和互評。但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單純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其評價體系會失去原來應有的權威性和導向性。終結性評價指的是某一教學活動完成以后,對教學活動的最后成果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以便為做出各種決策或決議提供教學上的依據,主要以期末總評成績來評定學生能力和教學效果[1]。終結性評價存在的問題是:事后驗證性質明顯,對被評估者事前干預力差,對過程控制力弱。因此,形成性評價和終止性評價兩種評價方式都各有其優勢和不足,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才能形成良好的綜合評價體系,才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協同功能,達到有效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終結性評價的特點是:客觀簡便,易于實行。因此,在教學評估的實際進行中普遍受到人們的重視。現在高等醫學院校考核評價中普遍采用的就屬于終結性評價[2]。形成性評價的特點是:能及時地獲取教學情況的反饋信息,適時地對教學活動予以相應的調整,以便更好地及時總結經驗體會,改進工作。形成性評價的這種能夠及時探尋影響教學質量及目標實現的原因,以便于能適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的特點,其教學意義積極有效。改革評價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科學合理地制定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結合的細化標準。
2.1評價體系改革要符合整體和個體的統一
評價體系改革既要考慮醫學生全面穩定的評價標準,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但也要考慮到醫學生的個體因素,以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為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個體標準來評價學生,可以鼓勵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化的發展水平。因此,體現學生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采用科學、合理的多元化評價標準,以滿足的不同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廣西中醫藥大學作為全國壯醫藥高等教育的搖籃,為了全面提高壯醫學專業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優化制定了壯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壯醫學專業學生培養計劃中,既注重中西醫的適當比例,又優化了壯醫學的民族性和特異性,充分展示壯醫學的特色。例如,廣西中醫藥大學除了要求壯醫學專業學生掌握教育部統一的培養醫學生的標準外,還為壯醫學專業學生大力創造了解壯族文化和壯醫藥發展的機會,主要通過帶領壯醫學專業學生參加每年一度的靖西端午“藥市”,參觀寧明花山崖壁畫,鼓勵學生走訪壯族民間名醫,通過民族情懷文化教育鞏固壯醫學生的專業思想,增強學生學習壯醫學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非常注重培訓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實踐技能課程中,加重《壯醫經筋學》、《壯醫藥線點灸》、《壯醫針刺學》、《壯醫外治學》等特色技法實踐的必修專業課程課時數以幫助壯醫學生加強學習民間特色技法,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4]。而這些培訓和評價內容,都有別于其他專業的醫學學生。
2.2評價體系改革要符合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綜合評價突出的問題。素質教育本身的優勢在于發展性地關注學生成長和變化的全過程,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的轉變和提升。重視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不符合素質教育評價的內部機制;重視過程評價,忽視結果評價,又容易導致評價的形式化,不利于發揮評價的功能[5]。形成性評價直接指向學生的素質培養過程,不但注重學生的現實表現,更加關注學生素質的未來發展。終結性評價是在素質教育結束后,為判斷教育效果而進行的評價。終結性評價要對學生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進行回顧并作出結論,其評價項目應全面而又具有概括性,不能僅限于學生成績的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品德行為、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和身體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6]。綜合評價體系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全程的動態評價,有助于使評價結果成為促進學生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對于壯醫學專業學生而言,根據壯醫學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性質和特點,這些學生將來就業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更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和扎根基層貯備。因此壯醫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更應該注重培育其臨床動手能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基本技能操作和臨床思維能力的評價[7]。考核評價時注重實現學生評價主體性,使學生通過自評和評價教學,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不斷自省和反思,尋找到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且,通過壯醫學專業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以使他們取長補短,協助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更有利于他們民族情感的塑造。
2.3評價體系改革要符合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同時也是反映和評價教學質量的明鏡。優質的教材是優質教學的保證,是教育良好持續發展的前提。在教學的過程中,課本教材總是隨著知識的不斷地更新而更新,不同類別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對學生有不同的標準要求。一般情況下,對醫學生而言,理論的學部分表現為課本教材的學習,而實踐則表現為臨床操作和動手能力水平。在壯醫學專業學生中,并不完全都是壯族學生。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對課程和教材的接納程度不同。因此,更應該在不同類別的課程傳授中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和形式結合,建立有效的動態反饋機制,對教材進行介入和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接納知識,也能有效及時地更新知識理論結構和水平。在壯醫學高等教育中,教材的介入和評價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壯醫學學科是一個年輕的學科,理論水平還亟需繼續傳承和發掘。因此,對教材的校正和補充對壯醫學學科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壯醫學教育的整體水平。經過這十幾年的壯醫臨床和實踐的積淀,以及隨著壯醫學師資隊伍的壯大,教材修訂具備了臨床實踐來源和人力資源。2013年,壯醫學系列教材列入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的編寫計劃。廣西中醫藥大學正舉全力,聯合廣西甚至全國各地的壯醫藥專家,重新修訂和完善壯醫學系列教材,這是保障壯醫藥教育能進行優質教學的前提,也是實踐推動理論水平發展的有力舉措。教師結合特定評價標準,依據教學進度和學生接納程度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并及時對評價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反饋,共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從而體現理論和實踐統一,教材和實際吻合的真正價值,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互利結合的良性循環。綜上所述,通過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各有優缺點。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建立真實反映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形成性與終結性結合的復合型評價體系。
總之,根據醫學教育認證的要求,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全面正確認識考核評價的功能,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現行的壯醫學專業學生評價體系,建立起壯醫學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全過程評定體系和評定標準。在良好的評價體系中對壯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計劃、專業特色、實踐培養等進行動態的良性引導,樹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重心,集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以評促建,以建促評,評建結合,教學相長,大力助推壯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麗軍,李勇.試論高等醫學院校教學中復合型評價體系的構建[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1):95-97.
[2]沈玉順.現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4.
[3]王在翔,劉憲亮,李炳海.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思考[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27(4):64-66.
[4]馮秋瑜,李彤,盧汝梅,等.改革創新壯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路徑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8):72-74.
[5]戴斌榮.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難點:評價方法[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2,3(2):8-10.
[6]沈思敏.論素質教育的長期性[J].衛生軟科學,2004,18(6):351-352.
[7]馮秋瑜,羅婷,羅偉生,等.廣西多元化民族背景下壯瑤醫藥KAQ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6):36-37.
作者:羅婷 馮秋瑜 羅偉生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