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鋼琴藝術教育與心理素質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鋼琴是傳統的西洋樂器,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一種典型的鍵盤樂器。在樂器中,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稱,鋼琴在全世界各地都廣受歡迎,因為它幾乎可以涵蓋所有樂音中的部分,能夠演奏出非常美妙的樂曲,而且聲音靈動歡快,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我國鋼琴教育發源于西方。現代以來,在我國有較快的發展,鋼琴教育主要是以素質教育、音樂教育以及鋼琴彈奏三者結合起來的一種綜合性教育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追求多樣性。因此,鋼琴成為人們歡迎的教育形式之一。在進行鋼琴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心理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下面我們分析心理素質和鋼琴藝術教育,研究鋼琴藝術教育與心理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鋼琴藝術;教育;心理素質;培養策略
目前,鋼琴藝術教育的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但是一些內涵還不夠完善。在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樂感、情感以及心靈凈化的培養和幫助,忽視了這些內涵,使得鋼琴藝術教育,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
一、鋼琴藝術教育特點分析
藝術教育是提升個人修養與藝術品鑒能力的重要途徑,鋼琴藝術作為外來藝術教育科目,其教育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鋼琴藝術教育注重培養想象力和表現力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缺乏了想象力和表現力,只注重簡單的技巧練習,雖然能夠很熟練的將曲目彈出來,卻缺少感情和靈動性,讓人們很難提升到一種很高的境界。想象力是指對音樂具有一定的感悟,以及通過音樂曲目來想象出他所表達的情感和方式。例如,鋼琴曲《湖》,不僅要通過樂曲感受到音符的跳動,而且還要通過音樂來體會到湖面的波動以及湖面上所發生的故事,這需要很強的音樂想象力,才能夠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內涵和內容。另一方面,需要表現力。能夠體會和感悟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以及情景。如果沒有很好的表現力,就不能夠將感悟到的事物、精神以及內涵,通過音樂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音樂缺乏了表現力,那么將失去對別人的感染,也就不能夠提升。
(二)鋼琴藝術教育對于個人素養的提升首先,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鋼琴藝術教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些學習鋼琴的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的情緒和情感,明顯的變得更加的純潔和高尚。個人的氣質也會變得非常的出眾。另一方面提高藝術修養,通過鋼琴的學習,學生通過感悟樂曲的魅力以及樂曲的旋律和節奏,逐步提高了對美的感知以及對美的感悟,從而提高了自己的藝術修養,達到了一種藝術水平。其次,有助于青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通過鋼琴的教育學生動用了自己的眼、腦、手,通過這些器官和五官的協調運作,發展了自己的智力。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能夠有助提高注意力。在樂譜樂章的學習的過程中,就提高了自己的注意力。鋼琴彈奏的過程中,要求脫譜演奏,如果沒有強大的記憶力,就不能夠記住一些樂曲的旋律和音樂的律動。這樣就必須要求學生逐步提高記憶力。最后,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接受鋼琴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的感受到音樂律動和思維的跳動,也逐步提升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靈活的思維反應能力。
二、心理素質的特點以及培養意義分析
心理素質是人類全部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素質主要是由人類先天的素質和后天的環境以及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的素質。這些心理素質對于人的生活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強大的作用,心理素質包括以下幾方面能力,主要是認識能力、心理適應能力、情感表現力、意志力等等。這些心理表現都是心理素質在人身上的綜合表現,能夠通過這些感受到人心理素質的強大與否。
(一)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心理適應能力則是在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人的心理是否能夠跟得上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積極的適應作用。例如,一個人處在一個寒冷、壓力壓迫的環境之中,能不能適時的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不至于崩潰,甚至保持更加積極良好樂觀的態度。例如,在一些特殊的時期,德國對猶太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迫害和傷害,但是有一些猶太囚犯就能夠在艱苦的生活以及壓迫中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直至戰爭勝利他們也能夠積極樂觀的生活。在進行鋼琴藝術教育中,我們也能夠通過教育提升學生在心理方面的能力。
(二)心理素質的良好表現通過我們對心理素質衡量標準的認識,我們來探討一下心理素質良好的表現有哪些,從而能夠認識到學生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首先是良好的個性。良好的個性包含很多方面,例如學生的自信、自強、自律、樂觀、開朗、善良、熱情、敬業、勤奮等等都屬于良好個性的方面。這些良好的個性能夠幫助學生更積極樂觀的生活,能夠在遇到困難時選擇怎么樣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逃避問題,消極的進行生活。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在日后的生活工作當中也會有很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一個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或者是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自信心,很難完成演奏。在鋼琴藝術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逐漸的培養自信心,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升自強意識。
三、鋼琴藝術教育與心理素質培養策略
心理素質是以先天為基礎,但是后天的教育和培養,能夠幫助增強心理素質。那么,鋼琴藝術教育正是提升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另一方面,要想做好鋼琴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因此這兩者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關系。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鋼琴藝術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心理素質的提高方法首先,我們通過提高自我認識和了解內心的方式來進行心理素質的提高。自我認識是提高心理素質的第一要點。例如,通過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內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提升自強力和自律能力,能夠有針對性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以及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弱點,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在進行鋼琴藝術教育的同時,我們通過讓學生學習鋼琴以及音樂曲目,讓學生能夠增強感受力和感悟力。同時能夠更清晰自己的需求,在這種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提升對自己的認知,了解了自己的內心需求。這樣就更加完善的認識到了自己。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能夠逐漸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自律能力以及自強心態。其次,把握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心理素質的重要反應之一。把握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我們要認識到思維決定情緒,那么在把握情緒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維。能夠有效的通過鋼琴藝術教育,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同時認識到鋼琴教育也是一種情緒和思維的教育,那么通過學習鋼琴,能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這對于提升心理素質有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通過調節情緒也能夠更好的學習鋼琴。
(二)強調心理適應能力學生通過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心理應變、競爭合作等等一系列的心理反應,能夠看出學生是否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心理適應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都起到很重要的幫助。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良好的自我意識,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二是心理應變能力。心理應變能力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即競爭合作能力以及心理調節能力。在學生受到了重要的挫折時,教師可以通過情緒的調節,幫助學生調節情緒,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積極地將情緒調整良好狀態。這是一種重要的心理適應能力的外在表現方式之一。良好的紀律、積極的情緒、良好的個性和人際關系、社會的適應等,這些都是心理適應能力的表現。具有良好心理適應能力的學生能夠在社會群體之中,遵守社會規范以及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能夠找準自己的角色,為社會所服務,以及幫助自我進行提升。
四、結語
鋼琴藝術教育與其它藝術教育一樣,在強調學生對基本技能與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強化個人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能夠在多種不同的環境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因心理問題對自身學習與藝術展示等帶來影響,促進鋼琴藝術類學生在學習、藝術品鑒、藝術表演等方面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紅.論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鋼琴教育[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
[2]張洹浩.淺談鋼琴藝術教育與心理素質的培養[J].音樂天地,2006,(09).
作者:程剛 單位:沈陽樂府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