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層財政預算管理工作的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完善縣鄉基層預算管理,提高縣鄉基層預算管理效率和水平,必須客觀分析目前縣鄉基層預算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采取針對措施,使得財政預算資金在保障縣鄉基層正常運轉、保障民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縣鄉基層;預算管理;建議
一、當前縣鄉基層財政預算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從2015年1月1日新《預算法》實施以來,縣鄉基層政府逐步健全了預算體系,建立了透明預算制度,細化了預算編制,建立了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規范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完善了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等,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縣鄉基層目前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監督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1.部分單位的預算意識不強
首先,部分單位對預算編制的復雜性認識不足,單位內部沒有建立財務與業務之間有效的聯動機制,財務人員由于對部門內部業務缺乏了解,在編制預算時往往只能閉門造車。有的鄉鎮預算編制往往是在湊數,將收支算平衡就萬事大吉了,預算編制科學性不足;有的單位擔心非稅收入預算安排多了,會影響財政預算內安排,造成單位組織收入編報不實;有的單位把非稅收入當成自己的收入,收多少就要用多少;有的單位把爭取更多預算作為一種成績,而不考慮實際需求;有的部門對所屬單位預算管理缺乏有效監管,履行部門預算管理主體責任不到位;有的單位避重就輕,只關注運轉經費,對縣政府交辦的重點工作預算安排重視不夠。其次,很多單位預算編制內容的不完整,如上年結余資金由于縣鄉人代會在年底12月或次年元月召開,預算時很難確定凈結余,單位往往不把結余資金編入決算;還有關系民生支出的上級轉移支付,往往要到次年3月份才能下達,很難納入地方預算;還有社保資金、社保基金預算在經同級人代會審查批準后,還要報上級財政部門批準,有時需要調整;由于縣鄉人代會召開后,對下一年度重點項目、重點工作才能明確思路,造成有的單位對下一年工作不能準確規劃,申報項目缺乏前瞻性,一些必須安排的支出沒有申報預算,特別是一些政府采購項目年初沒有編制政府采購預算,造成預算執行中頻繁申請追加或調整。最后,部分單位的項目預算編制不規范。項目申報與部門職能銜接不夠,存在交叉重復現象;缺乏科學合理的立項依據和標準,重點不突出。項目論證不充分,該取消的沒有取消,該整合的沒有整合。項目安排與工作推進進度不匹配,應該分年度安排的項目,集中在一年申報預算或分年度安排資金測算不準確,造成年度預算無法全面完成。項目準備不充分,造成預算執行中資金等項目的現象也頻頻發生。預算績效評價管理薄弱,部分單位部門對績效評價工作的認識不夠,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觀念淡薄,績效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預算執行等環節銜接不緊密,單位部門缺少開展績效評價的壓力與動力。
2.對預算執行的重視不夠
首先,部分單位沒有認識到預算執行效率是單位履職盡責、工作作風和行政效率的體現,單位管理者對預算執行親自過問較少,對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研究解決。個別單位或部門甚至認為預算執行不好、預算資金花不出去不是自己的責任,項目實施和監督與自己部門無關。其次,部分單位預算執行進度較慢。部分單位在項目預算編制時可行性研究不夠,預算批復后難以執行,導致結余結轉資金較多;有的部門項目資金金額較大,年度預算執行中需要進一步分解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項目,造成預算執行進度較慢;有的部門項目實施推進力度不夠或竣工決算辦理不及時,導致項目資金無法及時支付;有的政府采購項目采購計劃申報不及時,造成年度內無法完成支出。最后,預算執行過程中超預算或無預算的經濟事項時常發生。部分單位對項目經費的預算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造成超出預算的經費沒有著落。另外,每年會有一些臨時性任務,要及時完成任務,往往就要占用其他經費。部分單位年底突擊花錢現象也時常發生,這一點在鄉鎮表現得比較突出。鄉鎮對項目資金一般習慣于年終結賬,資金支出與項目進度不一致,很難實現預算執行的均衡性。
3.內部控制執行力不夠
首先,部分單位管理者對內部控制工作不重視,沒有制訂內部控制制度,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項目、合同等單位經濟活動沒有嚴格按照內部規范操作。如單位的預算編制,沒有召集單位相關股室商討,也沒有召開單位領導班子會議進行研究。其次,縣鄉人大對預算監督力量有限,多是開展程序性監督,監督管理難以到位。比如縣鄉召開人代會,時間短、議程多,財政預決算報告講得籠統,代表們也只能對預算草案進行程序性的審查。縣鄉人大日常性的監督力度不夠,對財政預算業務了解不夠深入,雖說每年定期從縣直單位抽調部分業務骨干對單位預算進行審查,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能發現和糾正一些問題,但由于工作量大,多是進行程序性的檢查監督,對于項目預算和專項資金很難進行實質性的論證,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難以進行全方位的跟蹤監督。最后,部分單位預算追加頻繁,縣鄉人大多是在事后補辦預算調整追加手續,財政預算約束力不強。審計監督由于人力有限,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對一個地區的所屬單位來一次全覆蓋,難以對預算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糾正。財政系統每年開展財政大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但覆蓋面也還是有限。
二、完善縣鄉基層財政預算管理工作的建議
針對縣鄉基層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對預算法的宣傳,增強單位自覺執行預算法的意識
首先,各級財政部門要持續加強《預算法》的宣傳,每年組織預算編制前,縣級財政部門要組織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財務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使得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財務人員自覺執行《預算法》。其次,作為預算管理監督的主要機關縣鄉人大要主動出擊,對于不按《預算法》辦事的要依法依規查處,對隨意要求追加預算的單位事項堅決否決,維護預算法的權威。最后,縣鄉財政部門要主動當好地方政府的參謀,對于部分單位不合理的預算和預算追加,應該予以拒絕,同時還要督促單位管理者增強預算管理的主體責任意識,形成有預算才有錢花、無預算不能花錢、花錢是要負責任的意識。
2.完善預算管理機制
(1)在預算編制管理工作中,一要提前謀劃。單位在預算編制前,首先要根據縣鄉每一個五年規劃,結合單位的工作實際,制定后三年以及下一年度工作計劃與重點,根據計劃來調研經費需求,還要分析以前年度經費執行情況,合理估算后三年及下一年度支出,為編制單位財政中期規劃和下一年度的預算計劃做好準備。二要與縣委縣政府和上級部門做好銜接。編制下一年度預算前,一定要了解縣委縣政府明年工作重點是什么,單位承擔哪些具體任務,同時要了解省市對口部門有什么新的部署,這樣在編制項目預算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三要做好論證。對于資金需求量大的項目,要及早開展相關咨詢,組織專家論證。四要細化預算編制。編制預算一定要按要求進行細化,單位報送的預算草案最好細化到政府收支分類的最末級科目,特別是項目預算編制更要細化,這樣才能提高項目執行的可操作性。(2)在預算執行管理中,一要堅守預算剛性約束。經過批準的預算一旦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預算確實需要做出調整的,必須提交討論決定。二要及早謀劃好項目實施。縣鄉很多項目首先要立項、細化實施部門、落實場地、組織招投標,前期工作量大而且花費時間長,單位要提前開展工作,不能等不能拖,爭取及早開工,及早竣工,解決預算資金支付慢和資金無法支付的問題。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錢,干多少事。三要重視政府采購工作。對于政府采購要提前謀劃,納入預算盤子,及時履行政府采購相關程序,這樣才能保證政府采購預算執行取得良好效果。四要注重預算執行的均衡性,避免年底經費支出集中過大突擊花錢的現象發生。(3)在預算執行監督工作中,一要強化單位內部控制。加強單位內部控制是強化單位預算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關口。單位要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內控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內控有關制度,在開展預算等經濟活動時全面開展內部監督。二要強化縣鄉人大預算監督實效性。縣鄉人大在履行程序性監督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質性監督。對重大項目要組織專家反復論證,避免拍腦袋決策,為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增設一道防火墻。三要加強審計全過程監督。縣審計機關要主動參與縣人大預算編制審查、預算執行情況的檢查,開展重大事項的專項審計,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四要強化單位的預決算公開。縣鄉預算單位要及時對單位預算、決算情況在政府網站上進行公開,公開的內容和項目要進一步細化,讓群眾看得懂、看得清。五要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推進評價結果應用,促進發現問題整改。
作者:夏玉中 單位:安徽省舒城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