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效溝通在ICU患者及家屬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對醫護聯合溝通小組在滿足ICU患者家屬需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方法:實驗研究對象選取為到我院ICU接受治療的患者60例(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根據患者入院時間的奇偶性完成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的分組工作,設置每一組患者具體病例數為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加用醫護聯合溝通小組護理干預,對比護理結果。結果:在統計學軟件中完成危重病人家屬滿意度評分、家屬需求評分,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結論:針對ICU患者,通過建立醫護聯合溝通小組,可以進一步提高家屬的需求及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醫護聯合溝通小組;ICU;家屬需求;滿意度評分
ICU在臨床中全稱為重癥監護室,是危急重癥患者的治療場所,與其他科室患者相比,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預后差的特點,隨時可能面臨著病情改變和失去生命的危險,由此患者家屬的情緒往往會出現多種變化,同時可能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引發家庭角色沖突等問題。由于我國醫療資源較為緊張,ICU護理人員主要精力在救治患者,而忽略了對患者家屬的宣教等相關工作,缺乏溝通,由此極易引發多種醫患糾紛的發生。主要是患者家屬通常會因患者進入到ICU病房中,因擔心患者的病情、傷勢情況,而出現緊張、恐慌、焦慮等各種負面情緒。而護理人員并沒有結合患者家屬的此種狀態,展開相應的安撫,就可能會導致患者家屬將不滿情緒直接發泄到護理人員身上。所以,容易產生護理糾紛問題。為此本文主要對,醫護聯合溝通小組的應用價值進行評估,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是實驗研究體起止時間,研究對象選擇為ICU患者60例,實驗組、對照組分組依據為奇偶法,設置單組患者的病例數為30例。實驗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14、16例,年齡區間范圍為18~76歲,平均年齡為(47.62±3.23)歲,對照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13、17例,年齡區間范圍為18~77歲,平均年齡為(47.73±3.36)歲。納入標準:(1)入選對象均入住ICU病房;(2)入選對象均接受護理;(3)入選對象家屬均了解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對象;(2)中途死亡、退出的對象;(3)與納入標準要求不符合的對象。對比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的各項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均為ICU患者實施24h不間斷護理。實驗組:加用醫護聯合溝通小組護理干預,成立ICU醫護聯合溝通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值班醫生,責任組長,主診醫生,科主任,護士長,可對各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使每一位小組成員均了解其職責。第1階段,患者入ICU24h內,由責任組長向家屬發放“入院ICU病人家屬須知”,應通過宣教等方式做好相關內容講解,以便家屬能夠有效配合醫護人員完成相關護理及治療操作;主治醫生要保持與患者家屬有效的溝通,介紹病情、診療計劃、簽署知情同意書等;醫患、護患雙方應建立有效的聯系,可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完成溝通;責任組長應指導家屬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探視,探視前需重點講解注意事項,簽署約束告知書,對家屬的狀態進行有效評估,給予心理疏導;第2階段,入icu25~72h,由科主任完成查房,評估患者病情,并向家屬介紹病人病情、治療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查房過程中應告知患者病情的進展及治療調整及可能出現的預后,鼓勵家屬積極參與診療計劃的制定,護士長需要了解家屬等相關特殊需求,以便滿足家屬的要求,探視時由責任組長詢問家屬存在的需求和困難,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第3階段,入ICU73h-轉出前,應召集小組成員與家屬召開會議,對護理內容進行相關總結,并討論下一步診療及護理計劃,告知家屬相關注意事項,為患者家屬提供日常生活指導,并做好相關衛生咨詢內容。轉出前,可由責任組長對患者的生理指標進行評估,收拾好生活物品,繼續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咨詢服務,完成各科室之間的交接工作,針對瀕死患者做好人文關懷。
1.3觀察指標
對比危重病人家屬滿意度評分、家屬需求評分,分別使用中文版重危病人家屬滿意度量表(C-CCFSS)、重危患者家屬需求量表(CCFNI)進行判斷,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屬越需求。
1.4統計學分析
SPSS17.0,用(x±s)表示危重病人家屬滿意度評分、家屬需求評分,行t檢驗,當P<0.05時,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完成危重病人家屬滿意度評分、家屬需求評分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詳見表1。
3討論
針對ICU患者而言,患者家屬同樣是需要受到關懷和照顧的弱勢群體,近年來,我國在大量臨床實踐研究中已經表明,隨著親人在ICU治療的時間逐漸延長,由于無法及時獲得親人病情的信息,加之對生命的擔憂,患者家屬的精神狀況可受到嚴重影響,心理壓力成倍增加,同時對日后的生活也可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成立醫護聯合共同小組勢在必行[2-3]。調查發現,在ICU特殊環境中,家屬比較關心患者的生命安全。為此,在患者進入ICU后,患者家屬的探視需求是最為強烈的。只有親眼看到患者的實際狀態,家屬才能夠安心。而有關舒適、獲取信息等需求,與探視患者需求來說并不重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患者進入ICU后,患者家屬的主要精力都在患者病情上。雖然自身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與生理需求,但是與之相比,要更加擔心患者,所以就存在自動忽略自身需求的現象。而若醫護人員在患者進入ICU后,沒有關注、識別甚至是滿足患者家屬的需求時,患者的焦慮、恐慌情緒將會被無限擴大。嚴重時,甚至會對醫護人員產生攻擊行為。現階段,國外不少報道中都分析了不同影響因素下,患者對家屬的需求與護士認為患者家屬應有需求的差異性。國內關于ICU患者家屬需求滿足情況的研究報道,并不多見。實際ICU工作中,護理人員掌握患者家屬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患者家屬需求,是尤為必要的。針對ICU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關注患者家屬的情緒以及需求尤為重要。成立醫護聯合溝通小組后能夠有效解決缺乏與患者家屬溝通問題,小組成員可明確其自身職責,做好家屬入院ICU病人家屬須知宣教工作,應在查房后向患者家屬進行疾病診療計劃的介紹,增加醫患、護患之間的溝通頻率,并且在探視前后主動了解患者家屬的需求,以便解決患者家屬的疑問,滿足患者家屬的求,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在患者轉出ICU前應進行階段性的總結,使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參與到下一步治療計劃的制定中,緩解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針對無法獲得救治的瀕死患者,家屬應做好人文關懷,尊重其相關,可進一步提高患者家屬需求度和滿意度[4-5]。從某種角度來講,及時向患者家屬告知患者的病情狀態,為患者家屬做病情保證,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帶患者家屬探視患者,能夠有效滿足患者家屬的需求IC,使患者對醫護工作滿意。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實驗組危重病人家屬的滿意度(92.36±5.1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62±2.16)分,且家屬需求評分(95.61±1.29)分,也要高于對照組的(84.73±2.41)分。由此來看,實驗組所應用的護理方法效果更好。主要是實驗組護理下,通過成立ICU醫護聯合溝通小組的方式,在患者進入到ICU24h內,就為患者家屬發放了家屬須知,加強了對患者家屬的宣教,主治醫生、護理人員都與患者展開了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在患者進入到ICU72h內,會由主任根據對患者病情的評估結果,及時告知給患者家屬,并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治療方案中。醫護聯合溝通小組,以患者家屬作為重點,主要目的是滿足ICU患者家屬需求。與對照組護理相比,實驗組針對性更強。綜上所述,醫護聯合溝通小組在滿足ICU患者家屬需求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作者:鈕芳萍 丁雷 張馨尹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