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詩詞意境之小學音樂教學指導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古代到現代,文學與音樂就一直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文學與音樂本為一體,文學作家常常從音樂中汲取美學意境,音樂創作者也從文學作品中找到靈感,原始歌謠、《詩經》《九歌》、漢代樂府等等,都是文學與音樂相互結合的體現。古典詩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會有助于學生領略古詩詞的音律之美,會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文學;音樂;詩詞;意境
音樂是一門表達人內在情愫的學科,是一種包含情感的藝術。小學音樂是小學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元化文化的沖擊下,當代小學生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廣泛,思維方式也越來越多變,傳統的音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了。古典詩詞豐富的文化內涵,其詩詞意境之美也包含著豐富的音樂元素,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加入詩詞元素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詩詞意境之美與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1.1情景交融,情韻悠揚
古典詩詞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就是意境美,若意境不美,其它方面再好,也不會給人真正的美感。我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詞歌賦,都很講究意境,作者作詩作詞往往都是借著描述身邊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從而達到意與境的結合,也會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生出不一樣的情緒,去感受詩詞意境之美。情隨境生,但情也往往是先有的,隱藏得深而已,當接觸到外景時,就會有感而發,借境來表達心中的意。
1.2藝術之美,教學之重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九年制義務教學階段的要求,音樂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高水平高質量的新世紀人才,音樂教育必不可少。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兒童的天性就是想象,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狀況下,往往能跟隨著音樂去想象,想象一個美好的世界、一件美好的事物。音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音樂是一種藝術,在不同時期去聆聽往往能有不同的情感,音樂來源于生活,它可以通過與人生活經歷的碰撞,讓人去理解作品,與作品的情感達成共鳴。但只有學生對音樂感興趣,才能讓學生去主動去探索音樂的情感,這就讓音樂的教學方式選擇變得更加重要。
2音樂教學融入古詩詞的依據
2.1詩樂一體,渾然天成
在現代,我們仍然可以從音樂家的口中得知,音樂作品的起源具體來說是詩歌,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每一首詩都是可以以樂而唱的。《尚書•堯典》中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黑格爾也說:“音樂與詩有最密切的聯系,因為他們都用了同一種感性的材料,即聲音。”可見在詩與樂的關系認識上,中西方的學者是達成共識的,詩與樂的淵源已久,從誕生之日就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有血緣關系的。在漢武帝時期收集各地歌謠的官署“樂府”,“樂府”的職能就是為詩歌制譜,樂府詩配樂而唱與現在為歌詞譜曲而唱是一樣的。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詩與樂也始終相輔相成的發展著。
2.2文化沖擊,現實之需
隨著多元化文化的沖擊,傳統的音樂教學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了,且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也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了讓學生更有創造力、想象力地學習,將古典詩詞融元素融入到音樂教學中,讓課堂變得多樣化是大勢所趨,將古典詩詞深遠的意境和獨特的韻味與音樂的韻律美巧妙的結合起來,不僅能讓課堂變得多元化,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學音樂教學融入古詩詞元素的具體做法
3.1潛移默化,滲透詩詞
音樂是一門“時間藝術”,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最直接地感染人心,它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淋漓盡致的手段。但在小學階段音樂作品都是通過老師的語言表達教授給學生的,教師對音樂作品情感的理解就是教學語言,古代詩詞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提煉,其詩詞的意境不僅能幫助老師理解作品,也能幫助學生去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教師在音樂課之前,選擇與所要教授的音樂有關的古詩詞讓學生熟悉,在教授音樂時讓學生聯想古詩詞的意境,從而去理解音樂所要表達出來的情感。例如,三年級音樂《牧童之歌》,這是一首有著蒙古風味的兒歌,我在新課引入時向學生介紹了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初步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領略草原風情,欣賞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隨后引入《七絕•詠草原》這首贊美草原的古詩,先讓學生讀這首古詩,然后談談心目中草原的樣子,再讓學生回答,想象自己心目中的草原,從這首詩的意境中再次去感受祖國的草原的美好。在潛移默化中讓古詩詞元素融入到音樂課堂中,讓同學們更深刻的了解到音樂的魅力,也讓音樂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以畫傳意,動畫展示
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也主要來自于興趣,他們因為年齡小,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所以在在教學中,最主要的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小學生大多都是喜歡看動畫片的,在教學中如果通過古詩詞的動畫展示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引出音樂教學,相信能夠給學生帶來詩情畫意般的感受,激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例如,在教授的音樂公開課上,我就用了這種辦法,使公開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公開課所要教的音樂是《好娃娃》這首兒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我選用了《游子吟》這首古詩的動畫來展示,在觀看動畫時就向學生講述了這首詩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能夠體會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更加容易的教授《好娃娃》這首歌曲,做到了以畫傳意,讓身在其中的學生們真正的體會到了詩與樂所要表達出的情感。
3.3為詩配樂,韻律之美
音樂的韻律之美讓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感同身受,小學生雖然還不懂更深層次的音律,但其簡單的韻律還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師可以為與教授音樂有關的古詩詞譜上簡單的曲。小學生能夠聽懂詩詞的韻律時就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而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某教師就用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在教學上取得良好的反應,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去年我參加了一個小學音樂教學的觀摩活動,其中有一個老師就用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在教學上取得良好的反應,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在教授《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時,首先通過《江南春》這首古詩讓同學們憧憬大自然的美景,江南一直都是美麗、壯觀與富饒的象征,與《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恰好交相呼應,隨后我為《江南春》這首古詩進行了簡單的譜曲,讓學生能夠吟唱。最后讓學生學習《我們的田野》這首歌的方法,以優美柔和抒情的聲音演唱。
4結語
文學與音樂的完美交織,古詩詞與音樂有著深厚的聯系,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選擇恰當的古詩詞,能夠讓音樂與詩詞更好的融合,形成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使學生對音樂保持濃厚的興趣。但老師在選取古詩詞時要注意選擇與音樂合適的,要明白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古詩詞元素不只是為了讓形式新穎,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韻律之美。我國文學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古典詩詞就是其中的一個璀璨明珠,在五千多年歷史的熏陶下,一大批的詩詞、歌曲孕育而生,每個人對理解其所表達的意境,往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而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又與音樂完美交織,顯得相得益彰,正是這種情感與美的結合,讓學生不僅獲得了良好的情感教育,也獲得了感知音樂美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古詩詞含蓄而雋永的意境,帶給我們的是亙古不變的感動;音樂則表述著人最初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與我們的靈魂相互碰撞;讓古詩詞元素走進音樂教學課堂,不僅能讓音樂課堂教學更加新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在動人的韻律里輕松領悟古詩詞的魅力,讓中國這古老的文學得到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鞏敏.淺談“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J].時代教育,2015,(16):255-255.
[2]李運玲.詩化音樂樂化詩歌———小學音樂課中融入古詩詞藝術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4,(6):156-156.
[3]吳洪劍.談古詩詞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J].新課程•下旬,2014,(1):90-90.
作者:王琴 單位:江蘇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