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藝術對油畫藝術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華 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每當我們在大自然當中,面對萬物的欣賞、感悟等使我們有沖動的欲望,促使我們用筆寫成文字、或畫成對美的欣賞的某種圖飾,如同民間美術中的圖案一樣。先民們在勞動中有感而發,用抽象的圖案,艷麗的色彩表達出一種裝飾美,畫在墻上、木板上或拓印成廣為傳發的繪畫形式,現在看起來就是民間美術的雛形。漢水源木板畫年就是以漢中為中心的民間美術風格。漢中木版年畫始于清代中期,直到上世紀60年代,在漢中民間仍流行著畫勇士以衛門戶的古風,因此除門神(秦瓊、敬德)和六金神(灶、財、倉、槽、井、土地)外,年畫內容多取古代名將和神話人物。民間藝人很善于采用程式化的手法夸張武士勇猛威武的性格,以期邪惡生畏,人丁安寧。主要以人物為主,以門神見長。漢水源木板年畫以門神和神像類為主,造型粗獷,動態夸張,臉部的刻畫上具有濃郁的社火臉譜韻味。漢中年畫現已僅存畫版,年畫制作已無人接續。年畫題材中的門神有歷史名人、神話人物,如秦瓊、敬德、包文正、趙公明及天官賜福、福祿壽三星等。神話故事和世俗生活、吉祥花鳥也是年畫的主要題材。無論人物還是花卉,造型都優美大方,生動逼真,各有情態。使用不透明的礦物顏料是漢中年畫的特色。藝人們在當地產的鎮巴紙上,涂刷白土,膠水面粉的混合劑,制成潔白柔韌的“粉類紙”,在這種紙上印刷的色彩既濃烈、又沉著。印制過程:先副版(色版),后主版(墨版),依槐黃、章丹、桃紅、苦綠、雪青、松煙等先淺后深的順序印刷,使畫面干凈利落。這種嚴格的印刷順序和礦物顏料覆蓋力強有關。漢中地處長江水系,人文地理多江南風貌,而當地年畫都沉雄粗獷具有北方氣質,除了造型,特殊顏料和印刷技術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漢中木版年畫在“”中遭嚴重破壞,好在部分老藝人還健在,搶救回復漢中木版年畫是當務之急。從漢水源木板畫年發展歷程中,使我們反觀當代油畫藝術的困惑,不難發現我們已經找到了突破口,從漢水源木板年畫人物線、面、色彩等抽象性圖案中探索油畫藝術表現的語言。后期印象派畫家梵高(1853----1890),在探索中他以繪畫精神表現空間依托日本版畫及東方繪畫藝術,形成后期印象派特點,追求平面性色彩與線條結合,不重視明暗變化,強調人與自然的精神表現,作品畫面給人們鮮活的生命力,對后來表現主義野獸派開啟了精神空間大門。從漢水源木板年畫研究探索當代中國油畫的發展正是擺在我們的歷史任務。
誠然,陜西關中-秦巴大地是周秦漢唐以來帝王之遺跡繁多地方,地下、地上等地氣文化之渾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表里山河氣勢”的漢太史司馬遷墓,因山而筑,借水生風以及渭水北塬帝王陵墓,唐十八陵石刻,漢中石門棧道、崖刻書法、民間藝術等,天人合一思想,在這里尤為突顯。是西北地區油畫家最大的精神財富。“周秦漢唐古風”“長安畫派”“黃土畫派”等借地緣之氣尋找油畫藝術精神空間的表現語言,提供了一個古代與現代文化精神寶庫。游走于古陵墓之地,感到如夢境般的古人與今人相遇,如觀看霍去病墓地石刻,身處此地特有的地氣文化,借氣而抒發藝術真諦之感概,東方藝術之魂、之源就在于此。這種特有的“古代氣息”感悟到它本身的有借地氣,而生發靈氣之美,這是“道法自然”的藝術魅力。借古人之“精”“氣”“神”重建畫面中的理性空間,即把夢游、幻覺古人之氣息回歸到大自然。在繪畫作品中一根線、一個點、一塊面只要你注入你的情感發現它們的情緒變化,正如“用一根線條去散步”,這是德國偉大的藝術家保克萊一次用來表達線條的一句話。“畫如其人”是中國評畫常用之語,就說明一幅畫傾注了作畫者的全部情感,作品中流露出畫者當時的作畫動機、作畫心態,處于激情奔放或心靜高遠之態等的心靈空間結構空間與精神空間,人的心靈也隨著生存環境的變遷而起變化,這就給人本身提出了生存的意義,我們活著干什么?怎樣活著?這便產生了心靈空間的遐想與自然實現過程。就象我從事繪畫藝術一樣是為了實現自我對美的真、善、美的心靈世界的追求,面對畫布能使從心靈得到最大愉悅與滿足,同時也為他人帶來審美過程的喜悅享受,從而人的心靈世界有了符號記憶,如同原始人在巖壁上繪畫使我們能從中管窺到古人的心靈世界一樣。藝術是偉大的心靈世界,繪畫是我了解人類心靈空間最佳的一把鑰匙,有了它就能打開心靈空間的大門。不同語言人種通過繪畫就能了解人的心靈世界,這也許是繪畫發展早于語言文字的原由吧!我們只要打開美術史,就會了解到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我在人類的心靈空間探索方面,面對自然,面對畫布游歷于心靈體驗的精神空間,在夢幻中尋找陽光的天性,最終走向天然自醒表現于畫布上。
漢水源木板年畫根據當地文化風情形成的特有形式,反觀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我們只有立足本民族風情文化以及中國國情變化而發展。中國當代油畫隨著開革開放的發展也進一步全方位的變革,眾多的油畫藝術家試圖探索中國式油畫藝術新形式,突破眾多矛盾,探索中國油畫發展的道路。如顧黎明油畫作品直接用線、面、簡單的色彩平涂形成特有的繪畫風格;閻平油畫作品用線、強烈的色彩表現出特有的生命力形式;李華油畫作品色彩如同凡高一樣對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強烈的色彩空間,用線、面結合的結構空間,以及精神空間等,高度表現民間美術與當代油畫語言的結合,探索出具有強烈的中國民間美術特有的風格(美術觀察2009—02總第162期p80)。一般非繪畫類(民間藝人)也有,只是沒有系統運用而已,如陜西老太太能把許多碎布拼接成色彩圖案,當然也來自于自然變化中的色彩,習慣后形成人的精神空間中的線條、色彩、圖案等。研究精神空間色彩與視覺線、型調衡力,對油畫語境色彩的表現力有著直接聯系。現在我知道民間美術色彩空間與人的思維空間關系指的是思維轉移后的空間中的色彩,即精神空間中的色彩變化,這就是們的思維轉型想象力,由此研究漢水源民間美術移植于油畫藝術實踐過程中,形成特有的繪畫風格。再反觀無論民間老太太色塊布搭配的想象,還是面對畫布自我精神空間中的色彩想象,都是借物移情精神空間中的色彩。我們研究具體的造型藝術,其實就是一種向后退的認識方法,如同醫學上的手術解剖,通過具體的圖像形式的分解、比較和聯想,尋找這些圖像元素背后所隱藏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內容,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物質形態作品所包含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內容,發現和提煉造型元素當中所包涵的創作原因、方法、規律和智慧,理解傳統的“人——物——環境”之間的深層次的關系,從而為現代的“人——物——環境”的關系處理提供啟示和借鑒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當代油畫藝術的探索途徑,油畫的民族化問題就是民間藝術發展的問題。民間的就是世界的,漢水源木板年畫有其深厚的地域風情特色,從中借鑒其人、物、環境關系的處理有助于表現油畫特有的語言形式,形成漢水源木板年畫風格與當代油畫藝術風格的接軌,試圖探尋當代油畫表現的轉型,在油畫藝術表現中加強表現民間藝術與當代繪畫接軌的形式。漢水源木板與當代油畫藝術結合形成特有的繪繪畫語言。
從漢水源民間美術探尋中體會到當代油畫藝術表現的形式沒有消失,油畫藝術的道路發展更加活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堅信通過漢水源木板年畫的研究,其特有的美術形式與當代油畫的接軌并形成油畫藝術的另類形式是大有有希望,油畫藝術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堅持民間美術與當代繪畫的結合,點亮當代油畫藝術語言探尋的道路,探索中國油畫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