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整本書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課標要求語文老師轉變一直以來的教學模式,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課堂上,老師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要由之前單篇短文的閱讀上升為整本書的閱讀。整本書的閱讀能很好地培養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對閱讀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整體作品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六年級的學生需要提升文字敏感度。整本書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閱讀的意義,實現閱讀能力的完善與提高。
在小學六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明確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刻板教學[1],而是充分明確改革的要求,在了解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后,進行分析與調整。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能接受整本書的閱讀模式。對一本書的內容進行分析,能讓學生增強閱讀能力,切實提高閱讀效率,體會作品蘊涵的魅力,實現閱讀教學的進一步提升。
一、增強書籍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只有充滿興趣,學生才能激起閱讀的欲望,才會有持續的積極性。六年級的學生能很好地閱讀書籍。因此,在這個階段引入整本書閱讀的理念,可以讓他們掌握閱讀的意義。語文老師應該在閱讀課堂上有計劃地引入整本書閱讀的理念,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為學生簡介一本書的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其表達的意義,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使其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適合學生閱讀的書本。它主要展現了海倫•凱勒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在課堂上,老師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的背景,通過多媒體播放與這一故事相關的視頻。這樣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對這本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思考,提高對閱讀文本的認知水平,實現六年級學生能力的提升。
二、重視閱讀方法,提升學生能力
在六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養成整本書閱讀的習慣,老師就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培養[2]。在以往的語文閱讀課堂上,老師不能充分了解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只是把自己對閱讀的理解直接灌輸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就失去了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閱讀課堂要注重創新。整本書的閱讀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的引導能讓學生找到閱讀的方向。六年級的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量,老師就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老師要充分關注班內的每一位學生,發現他們閱讀的特點,培養他們對書籍的敏感度,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整本書的閱讀中發現閱讀的重要性,讓讀書變得有趣,從而提高六年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
三、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記錄習慣
在小學閱讀訓練中,老師需要明確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但是,在以往的閱讀中,學生只是淺層閱讀,沒有深刻理解書中想要表達的意義。因此,老師要充當引導者,讓學生養成在閱讀中隨時記錄的好習慣。閱讀整本書的內容比較多,閱讀的周期也比較長,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記錄閱讀筆記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老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文段后寫下自己的感悟與理解,逐漸提高對書籍的理解。六年級學生已能適應閱讀整本書這樣的模式。因此,在閱讀中產生心靈觸動的時候,老師就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促進他們表達能力的提升,讓閱讀的效率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得到充分提高。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的是主人公保爾艱苦奮斗的精神。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老師可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從中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學生在閱讀時應注重記錄,在閱讀到經典部分時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走近人物,提高閱讀效率和自己的思維能力。本文針對當前小學六年級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使其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見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老師要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書籍,以激發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礎,提升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接受程度,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黃靜.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及實施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2).
[2]顧嵐嵐.“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教學之我見[J].語文建設,2018(2).
作者:汪婧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