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發現系統的信息素養教育拓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時代對于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層次的用戶群體對于資源的利用程度不同,高素養用戶群體相對占據了更多的公共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基于發現系統的面向低素養用戶群體的信息素養教育就有了更多的可操作性。文章分析了發現系統與信息素養的聯合優勢以及二者存在的博弈,提出了基于發現系統的信息素養用戶的培育策略:系統推廣、平臺合作、用戶培育和平臺構建。
關鍵詞:發現系統;信息素養;用戶教育
1信息素養教育
1.1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簡介
1974年,保羅•澤考斯基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素養的概念,隨后國外的學者對于信息素養的內涵、能力、評價標準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先后成立了信息素養論壇以及信息素養聯盟,強調信息素養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系。此外,信息素養教育也得到了各個國家的重視,先后有多個國家制定了信息素養的國家標準,建立學習型社會和對教育進行改革,以此來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水平。而隨著知識型社會的日益發展和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一些人出現“信息超載”的情況,而另一些人則是處于“信息饑渴”狀態[2]。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也導致了用戶在使用資源方面的極端不平衡。國內的信息素養教育則起步較晚,黃蕾[3]將中國近20年國內信息素養教育分成了3個階段,分別是初步探討階段(1995—2001年)、深化階段(2002—2010年)和理論與實踐探討階段(2011年—)。但這種劃分基本上針對的是大學圖書館和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以用戶培育為主,面向的對象均是在校大學生。公共圖書館在信息素養和用戶教育方面,集中在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能力與提高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兩個方面[4]。
1.2低素養用戶群體在信息獲取方面存在的劣勢
低素養用戶群體在信息檢索和利用方面存在諸多障礙,無法正確地評價、利用和創造信息,或者受到碎片化閱讀、快餐閱讀的影響,被動地接受信息,易成為信息的奴隸而非信息的掌控者。尤其在公共文化消費方面,存在著公共文化需求表達障礙、文化需求能見度障礙、公共文化服務獲取障礙、公共文化價值延展障礙等多重障礙[5]。在信息獲取方面,也存在著無檢索能力、無再學習水平以及無從獲取信息等多種障礙。
2發現系統與信息素養的聯合優勢
2.1發現系統的背景
開放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了教育市場的極大變革。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如慕課)和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型(如SBE)代表了高等市場的選擇。除去進入象牙塔的大學生,龐大的需求繼續教育或者終生學習的人數也在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而部分用戶正苦于無資源可用、需求低廉的入“學”成本和隨時隨地可學習的一種學習狀態和環境。當前的技術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一需求,發現系統把以往認為不可能的所有學習知識鏈接到一起,實現資源的極大利用。
2.2發現系統在圖書館的應用
在館藏、資源、信息利用方面,圖書館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目前,很多圖書館已經應用發現層面的服務來支持不同類型資源和館藏間統一檢索及傳遞統一結果。通過發現服務配置以及本地強化或定制,圖書館增強用戶的體驗,并將圖書館的印本資源、媒體、電子資源、圖書館服務、圖書館員專業知識以及資源指導統合在一起。發現系統也打破了不同文獻類型之間的館藏界限,用戶的檢索體驗如同使用搜索引擎,只要輸入要查詢的內容,即可實現海量信息的檢索。資源發現系統一經推出,受到圖書館的熱烈歡迎,眾多圖書館引入和使用了資源發現系統,2010年引進Summon系統的圖書館有164家,累計安裝170家;引進Primo系統的圖書館有298家,累計安裝756家;引進WorldcatLocal的圖書館有752家,累計安裝1419家;引進Encore系統的圖書館有56家,累計安裝256家[6]。“一站式”檢索圖書館的各種電子資源及開放獲取文獻對于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吸引力也很大。目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引入了Summon系統。此外,還有部分高校如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目前正在試用Summon系統。同時,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高能所、農科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的圖書館引進了Primo系統。武漢大學、遼寧大學、安徽工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高校引入了EDS系統,揚州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等高校也正在試用該系統。
2.3發現系統與信息素養用戶的內在聯系
發現系統通過一站式輸入便可獲取所有相關資源的系統[7]。這種統一的檢索平臺,可以方便用戶一站式檢索,不需要專業的信息檢索知識以及了解知識的一半的問題,即可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節省了檢索時間。因此,將發現系統引入資源應用平臺中,對于用戶而言,不失為一條信息利用的捷徑。對于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用戶來說,資源發現系統并不能較好地實現其檢索理念和檢索需求,高信息素養用戶群體了解資源的類型、分布、館藏及揭示深度,并且熟悉各種數據庫的檢索技巧和使用,無須通過資源發現系統來實現信息的利用。對于低素養用戶群體而言,信息檢索的相關專業知識,是在他們能力和環境所允許的范圍之外的,基于跨庫檢索、主題檢索的資源發現系統極大地節省了檢索時間,提高了檢索效率,可以準確有效地獲取相關信息,無需通過海量數據的篩選便可滿足需求。一站式檢索的成功體驗,可以大大提高其檢索信心。
3發現系統與信息素養教育的博弈
資源發現系統為用戶提供了類似Google“單盒子”的檢索體驗,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排序結果不一致、缺乏高級檢索功能、不能滿足查全率、不利于用戶信息素養技能提高、鏈接全文功能不穩定等[8]。因此,對于高信息素養用戶而言,發現系統不利于信息的獲取和篩選,對于專業知識的利用,存在缺失。但對于初級用戶而言,發現系統可以幫助“發現”,定位所需資源的檢索方向或檢索渠道,是信息檢索和利用中的一條捷徑。而在低素養用戶群體的培育過程中,也存在著發現系統與信息素養教育的博弈,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3.1用戶使用偏好阻擋了信息素養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在市場經濟中,用戶的忠誠度一貫被認為是品牌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用戶的使用偏好也決定了用戶對信息資源獲取和使用的方式。用戶的信息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對于后期的培養與培育則面臨巨大的阻礙。因此,針對低素養用戶群體而言,發現系統可以讓用戶快速地獲取到所需要的海量相關信息資源,從而實現檢索的需求,但對于低素養用戶群體向高信息素養用戶之間的轉化,發現系統無疑又成了一道屏障,習慣了發現系統提供的便捷的“單盒子”似的搜索體驗,則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去了解相關資源和數據庫等工具,從而難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水平。
3.2信息素養教育可以更好的支撐發現系統
發現系統本身也存在著排序結果不一致、缺乏高級檢索功能、不能滿足查全記錄、鏈接全文功能不穩定等問題[9]。發現系統雖然集合了不同機構和單位的元數據,但由于以上問題,用戶在使用發現系統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對信息進行篩選和評價。對于低素養用戶群體而言,沒有專業的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培訓,不足以支撐其對信息資源的完整利用。因此,對用戶進行信息素養培育,也是支撐發現系統的一個有效方式。
3.3發現系統與信息素養教育之間的平衡
發現系統本身固有的優勢決定了在低素養用戶群中極大的可推廣性和使用性。而信息素養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用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信息資源,二者本身并不存在沖突。但發現系統本身的優勢和劣勢,也決定了信息素養教育本身的難易程度。如何更好地達成二者之間的平衡,就需要用戶在使用發現系統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而非僅使用發現系統就固步自封,不求甚解,一勞永逸。
4基于發現系統的信息素養用戶的培育策略
不管是何種工具的使用,目的都是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提高用戶使用、分析、評價信息的能力。因此,對于低素養用戶群體而言,基于發現系統的檢索基礎,要更為簡單、實際和可操作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育用戶的信息素養水平。
4.1不同程度合作的發現系統宣傳推廣
發現系統無疑為低素養用戶打開了一扇信息利用的大門,但低素養用戶本身存在的信息素養缺失、媒介使用偏好以及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都決定了低素養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接受程度、利用程度和熟悉程度要弱于其他用戶。
4.1.1與圖書館的合作
圖書館和其他機構在使用發現系統時要做好系統的宣傳推廣引用,在系統使用、資源介入方面提供寬口徑入口,建立良好的用戶體驗,培養低素養用戶的使用偏好,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使用發現系統。例如“美國數字化項目圖書館”項目和Europeana等其他一些大型的門戶網站合作,向用戶提供大量機構多樣化的研究資料。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推特(Twitter)的大規模合作項目提供全世界推文的訪問,并推出了新的信息保存和訪問模式。CLIR和Vanderbit大學成立“大規模一致性委員會”以幫助分析國家性數字化項目和轉化高等教育成果[10]。
4.1.2與MOOC平臺的合作
大規模在線網絡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一經推出,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并且得到一致好評。目前MOOC的建設平臺,包括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以及英國的FutureLearn、德國的Iversity、澳大利亞的Open2Study、美國斯坦福大學的NovoED、西班牙的SpanishMOOC、法國的FUNN、中國的“愛課程”、日本的Schoo等,都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較低的準入門檻,較高的授課質量,靈活的學習時間,MOOC平臺對于讀者再教育,提高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是一種有效的措施。而在MOOC中加入發現系統的內容,對于用戶而言,則更容易接受。
4.2從發現系統著手,培養初級用戶的檢索偏好
很多圖書館已經應用發現層面的服務來支持不同類型資源和館藏間統一檢索及傳遞統一結果[11]。發現系統可以對本地資源進行統一的分類檢索,從而實現資源的一站式搜索體驗。館藏資源、電子資源、多媒體以及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服務、學科館員、信息推送等,都可以在發現系統中體現出來。
4.2.1館藏資源的深度揭示和資源推廣
發現系統的使用大大簡化了用戶在了解館藏資源方面的壁壘,但面對檢索結果不滿意的情形,仍需要用戶對館藏資源進行深入了解。發現系統只是一種工具,不能代替知識。在檢索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館藏資源的了解,以個人知識和專業背景為前提,對館藏資源進行重組、序化、以多種導航方式提供多角度揭示,為提高用戶的檢索能力奠定基礎。
4.2.2基于發現系統的嵌入式檢索使用
發現系統為用戶屏蔽了不同數據源在平臺、界面、檢索指令等方面的差異,使用戶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界面訪問多種異構、分布的資源,實現紙本資源和電子資源的深度整合[12]。對于低素養用戶群體來說,發現平臺的利用是一個簡單而又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用戶需要對資源進行了解、數據挖掘以及資源分類,在不斷地體驗中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檢索技巧、信息評價能力和水平。發現系統不僅解決了用戶在使用初期存在的問題,而且在向高素養用戶轉化的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4.3以發現系統為基礎,建立用戶信息素養教育平臺
無縫的發現環境和服務是對圖書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發現系統來幫助用戶找到所需的資源,從而滿足用戶的需求,是圖書館孜孜以求的目標。圖書館本身豐富的資源、服務以及專業知識是發現系統同圖書館無縫銜接的基礎。而圖書館可以借助發現和分析工具來增強用戶使用、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但目前圖書館引進的資源發現系統,并不能同本地資源實現完美的對接,這就需要開發本地用戶接口,同本館、本區域資源結合,建立符合本地用戶需求的發現系統。此外,依托引進的發現系統,可以建立用戶信息素養教育平臺,進行信息檢索與利用方面的培訓,對于資源進行二次揭示的解釋,信息檢索技巧和信息評價等,對于低素養用戶群體而言,快速提高信息檢索水平,防止使用偏好中形成的能力停滯,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式。
作者:張麗 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