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根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提出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準則,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支持教育者工作和終身學習的手段,這是新時代教師應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點。同時,結合《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培養目標要求,簡述培養提升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策略。
關鍵詞:信息素養;培養;策略
一、信息素養的詮釋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素養成為信息時代的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具體體現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創造信息的能力、表達信息的能力、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協作意識的能力。是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
二、培養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策略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一)引導教師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能力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中提出將信息技術應用專業能力分為五個維度。一是技術素養。引導教師熟練應用與教學相關的CAI軟件;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數字教育資源,掌握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常用操作;二是計劃與準備。引導教師依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學情,找準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契合點;三是組織與管理。利用學科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反饋信息,及時對教學行為進行有效調整;四是評估與診斷。能設計并實施信息化教學評價方案,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信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五是學習與發展。具備主動運用信息技術反思自已的教學行業,依托學習共同體,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二)培養提升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1.具備現代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創新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強調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強調教育的社會化、終身化,不斷更新知識等。
2.具備逆向教學設計能力
逆向教學設計,是從“向追求的學習結果”出發,考慮評估方案,具體規劃學習活動和教學策略的教學設計方式。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習成績、教與學行為之間的有機關聯會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這也是逆向設計要實現的目的。
(三)提升教師具備創新教育思想與實踐能力
學生的創造性要靠創造型教師來培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都對學生創造力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具備創新教育思想,應為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創新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創新創立潛力,指導學生從接受性學習轉變為創新性的學習,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新時代教師。
(四)提升教師具備高尚的師德能力
培養人的道德修養,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未來教育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樣,才能引導學生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品格。
(五)培養提升教師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要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未來的社會更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激勵著教師去獲得終身所需的全部知識、經驗、技能與理解,在任何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須創造性和愉快的進行學習的能力。
三、培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的策略
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與學科相融合。
(一)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在教學設計中體現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中,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案例信息,創設教學情境,將課堂教學內容巧妙地融入到真實問題的解決中。逐步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二)學生的信息能力在探究、實踐、反思中體現
教師在信息技術課教學時,首先,應提出問題,探究知識;其次,解決問題,具體實踐;最后,是驗證知識,反思提高。實踐是學生在理解、領悟知識基礎上,提升信息能力。領悟是讓學生自己體會、理解,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探究是起因,實踐是過程,領悟則是追求的結果。
(三)規范學生的信息道德水準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體現
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教會學生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內容,去偽存真,分清精華與糟粕,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
(四)創新學業評價體系,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提高
構建多元互動的評價體系。實施有效評價,進一步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學生信息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楊華安 單位: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