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共享經濟下的圖書館教師信息素養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在介紹共享經濟的概念及其與高校圖書館關系的基礎上,分析高校圖書館在教師信息素養教育中的資源、技術和人才方面的三大優勢,闡述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的兩大發展變化,有針對性地提出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的四大策略。
[關鍵詞]共享經濟;高校圖書館;教師信息素養教育
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共享經濟”概念隨之出現,共享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蓬勃發展,有效實現了社會剩余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也對高校圖書館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工作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1共享經濟、高校圖書館與教師信息素養教育
1.1共享經濟與高校圖書館
共享經濟是指利用網絡化、社會化等第三方建立的不同信息技術平臺,實施產品交易,實現不同商品和服務的共享,實現合作生產和消費的一種創新型經濟模式。它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分離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在資源所有者與使用者之間共享使用權,但商品的物權不會受其影響發生改變。近年來,伴隨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信息技術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經濟發展水平與日俱增,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增加,而共享經濟概念的提出和利用,能夠有效緩解資源閑置、資源浪費等問題,保障資源的優化整合與合理利用。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環境中,把“共享經濟”引入所開展的教師信息素養教育中,能夠合理利用館內外各類資源,進一步增強服務水平和教育成效。
1.2高校圖書館在教師信息素養教育中的獨特優勢
教師信息素養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高校圖書館在精準掌握教師需求特征的基礎上,利用自身在資源、技術和人才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服務實踐中進行探索和總結,為教師信息素養提供有效幫助。(1)資源優勢。高校圖書館作為主要的信息資源存儲利用中心,本身就具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伴隨共享經濟時代的到來,其資源建設重心由“紙質資源”轉移到了“數字資源”,逐漸側重購買、共建、自建綜合性數據庫和特色資源數據庫,為開展教師素養教育奠定了扎實的資源基礎,成為教師在學習、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有力幫手,因此教師對高校圖書館的認同和依賴日益加深。(2)技術優勢。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已實現了數字化管理,是校園網、教育網的重要成員,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讓教師享有優質的教育環境。如可利用文獻管理系統實現不同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存儲運用、創新創造,讓教師能夠快捷方便地獲取所需資源,可利用電子閱覽室創建特征分明、功能各異的信息空間,引導教師協同合作、分享經驗,進一步提升其信息素養能力,總之高校圖書館以高效的聯網協作、緊密的資源共享,能夠有效實現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的最大效益。(3)人才優勢。高校圖書館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培養出一支具有扎實理論知識、豐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隊伍,他們在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優化整合、存儲利用、創新創造等方面具有較成熟的實踐經驗,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能夠幫助教師熟悉館藏資源分布情況、檢索方法手段以及各種信息工具的使用,并且能夠直接嵌入教師的學習、教學和科研之中,幫助教師實現相應目標。
2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變化
2.1教育范圍的變化
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不但包括實際到館的教師,還包括未到館的教師,因為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已實現數字化管理,其豐富的數字資源能夠讓教師通過網絡形式獲取,并且在獲得輕松、舒適、方便的學習體驗的同時,還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與過去相比較,教師使用高校圖書館教育資源的人數和頻率有所增長,因此,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的范圍也相應增長,不但包括到館教師,還包括未到館教師。
2.2教育方式的變化
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其教育方式也有了較大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是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如開設信息素養課程、檢索課程、專題講座等,而“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方式在保留以往傳統的教育方式外,更多地側重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如在高校圖書館網頁設置“館藏目錄”“新手上路”等有關欄目,對館藏資源和基本使用流程進行整體、全面介紹,在網上開設相應的網絡課程,或者通過網絡參考咨詢、網上論壇等途徑進行館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的交流溝通,這樣就實現了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同時還能夠讓教師及時反饋意見建議,能夠讓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教育資源更具針對性。
3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的實施策略
3.1轉變教育理念,主動開展服務
以往的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大多處于被動狀態,完成上級交辦工作、應付相關工作檢查,或者教師主動尋求幫助等,這樣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鑒于此,高校圖書館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工作。高校圖書館要明確自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身兼信息傳遞者角色,因此必須重視教師的教育需求,掌握教師的認知規律特征和信息行為習慣,把具備單向交流、被動服務特征的教育模式,轉變為具有雙向交流、主動服務特征的教育模式,以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圖書館還應通過不同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如采取張貼宣傳海報、印發用戶指南等渠道讓教師掌握館藏資源分布、動態發展等內容,以保障他們能夠隨時檢索、查閱相關資源。同時,高校圖書館還可以與校內的網絡中心、教務處、人事處、專業系部等協同合作,深入開展國家信息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宣傳,讓教師都能夠清楚意識到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正確樹立信息素養理念,主動參與信息素養教育。
3.2資源優化配置,搭建共享平臺
在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工作中引入“共享經濟”理念,其目的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館藏資源利用價值,因此資源優化配置、搭建共享平臺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加大與同一區域內的其他圖書館、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協同合作,構建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就能夠在不增加經費支出、建筑面積、設備設施的基礎上,把同一區域內不同機構的各種信息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館藏資源的有效拓展,以確保教師能夠有效利用區域內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教師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體驗。其次,借鑒目前較為新穎的“必虎Wi-Fi”“ofo”等共享服務模式,通過優化整合、合理完善信息系統,建設新型“共享圖書館”平臺,通過“共享圖書館”APP、公眾號等渠道,強化教師與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以及其他教師相互間的交互行為,讓高校圖書館與教師之間形成“建設者-使用者”的良性循環,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與有效利用,為教師構建一個輕松、自由、優質的教育環境。
3.3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
以往簡單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教師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在完善傳統文獻檢索培訓課程等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專題講座、學術研討等形式來加以輔助,要進一步擴大講座規模、研討范圍并相應增加學科門類,強化不同學科、不同領域間的交流互補,以滿足不同學科領域教師的信息需求。同時,還要有效投入建設經費,對教學方式、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創新,以滿足教師自主化、泛在化學習的特征。在時間上,很多教師因為教學科研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整塊時間來進行學習,再加上現在學習快餐式、碎片化的特征日益明顯,高校圖書館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設慕課、微課等先進的教育平臺,讓教師依據工作需要、時間安排來確定接受教育的時間,依據自身的信息素養能力來確定接受教育的渠道或平臺,讓他們能夠有針對性地接受信息素養教育。在空間上,高校圖書館可通過構建創客空間,為教師提供產學研一體化的信息素養教育平臺,還可以嵌入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去,在實際工作中給予有效幫助。
3.4做好引培工作,加強隊伍建設
專業館員是順利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工作的人才保障,因此構建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隊伍對高校圖書館來說勢在必行。首先,可通過現場招聘會、網絡招聘等不同渠道引進優秀的專業人才,提高進入門檻,做到按需招聘、寧缺毋濫,避免出現走后門現象,以確保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其次,可聘請知名學者、技術專家等擔任兼職館員,充分發揮兼職館員在專業領域的優勢,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教育做好輔助工作;再次,要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專題講座、學術研討、項目研究等各種途徑為在崗館員提供培訓實踐機會,進一步提升館員隊伍的信息素養水平,讓他們能夠緊跟時展趨勢,更為有效地為教師服務;最后,采取感情留人、環境留人的方式,為館員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出臺相應的工作激勵措施,真正把館員的心留住,以確保館員隊伍的穩定性。
4結論
總之,共享經濟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師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是社會進步、時展的需要。加強教師的信息素養,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信息資源收集整理、優化整合、存儲運用以及創新創造等能力,能夠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的質量,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因不同教師的認知心理存在差異性,所以對教師開展的教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必須具備針對性,要依據教師的性別、年齡、文化背景、研究領域等特征,確定適合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在重點抓好教師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增強教師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教師自我服務的意識,以期實現信息素養教育工作的系統化和科學化。
參考文獻:
[1]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3):32-36.
[2]張晶.共享經濟背景下高校教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社會科學家,2020(1):149-153.
[3]黃秋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7):47.
[4]楊琰,胡中鋒.“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9(4):119.
作者:黃綠汀 單位: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