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求職就業下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職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漸發展變化,為解決學生就業率低的問題,應當加強實踐經驗總結,本著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原則,多借鑒優秀的經驗,摸索性地拓展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創新路徑,以推動中職教育改革,盡快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中職學校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出高素質的且專業的服務、管理、技術、生產等一線崗位的人才。因此中職教育管理應當明確掌握其屬性,在求職就業的導向下展開教學管理工作,凸顯出中職教學的實用性與方向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與核心競爭優勢。本文主要對基于求職就業導向的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問題與對策展開闡述。
一、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中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大部分的中職學校并未將職業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中,導致教學管理工作形式化,不利于發揮教學管理的價值。部分中職學校為呈現教學管理成果,采取了示范課的模式,不僅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與強度,同時教學質量與管理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現了教學資源浪費的情況。
(二)思想觀念滯后
中職教學管理者對自身職責與管理目的掌握全面性,以及對中職教育特點的把握,直接影響教育質量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因此作為教學管理者,應當加強對各影響要素的把控,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教學管理者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著中職教學管理的成效。但大部分的中職學校教學管理者存在思想滯后的問題,教學管理工作主觀化與隨意化,對教學觀念的認知不充分,未在教學管理中引入職業為本的教學理念,管理方式與手段相對固化,導致教學管理效果不理想。
(三)教學管理執行力不足
首先是高度不夠。中職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執行與計劃制定中通常以較低的標準進行,導致中職教學管理的質量停滯不前。其次是速度慢。大部分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受經濟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出現教學管理計劃延誤或計劃擱置等現象,不利于教學管理計劃作用的充分發揮。究其原因,與領導層對教學管理工作不重視有關,因此加強思想觀念與管理手段創新顯得尤為重要[1]。
二、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優化對策
(一)加強思想觀念轉變
教學是中職學校的核心工作,在教學期間需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管理,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對教學管理意義的認識與管理手段的創新,更利于推動中職學校盡快實現國家規定人才培養的標準,促使教學活動的作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中職學校應當將教學管理工作提升至戰略發展地位的高度,時刻關注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方面的變化,以此為依據不斷調整教學管理工作,以盡快實現培養技術過硬專業人才的中職教育目的。中職學校應當時刻將技術能力培養作為教學主線,科學制定學生知識技能與素質的培養計劃,凸顯出教學管理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與人文性。作為教師更應當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塑造與個性的培養。從教學的薄弱與關鍵等環節入手,加強規范教學內容與過程管理及組織,推動社會產業鏈與中職教育領域的深度整合,切實發揮中職學校對社會發展的服務作用,提升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針對學生的教學工作,建議采取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同步展開的模式,以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就業率。摸索性地施行訂單式教育,通過校企合作與校校合作,與用人單位簽訂訂單,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開展培養工作與組織生源簽訂就業協議。在校校合作中通過取長補短與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與學生能力水平,從而推動學校現代化發展與中職教育改革[2]。
(二)完善課程體系
完善課程內容與體系,是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的關鍵要素。同時課程內容與體系的完善程度,也充分體現了學校內涵建設與教育質量的水平。從以往中職學校在課程體系設置與企業生產實踐及社會需求相偏離的問題入手,中職學校應當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與現狀等情況的調研結果,修改現有的專業課程,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提高學生能力與崗位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中職學校在調整現有課程內容時,文化課應當以服務素質與技能為原則,用基礎內容帶動學生文化素質水平的提升,用應用性較強的內容全面拓展文化課服務于專業課的功能。而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當始終圍繞綜合化的原則進行,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氛圍中學習到更多更全與更加實用的內容,充分發揮綜合課程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作用價值。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踐者、組織者及計劃者,教師的職業素養與業務能力,將直接影響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義較大。首先,中職學校應當積極制定關于組建教師團隊的長期計劃,加強對教師結構調整工作的管理,以盡快實現構建“雙師型”教師團隊的目標。其次,中職學校應當注重對教育工作者的培訓,根據教學需求,豐富進修學校等培訓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使其充分掌握新技術與新理論,強化教師問題解決能力等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將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模式與觀念中脫離出來。最后,中職學校應定期安排教學輪空活動,鼓勵教師到企業參與實踐鍛煉,提升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加強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現狀的銜接。中職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為優化教師組織結構,可以聘請企業技術與生產等部門的優秀員工作為兼職教師,通過教師間的交流,不斷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升級教師知識結構,拓展教師的知識面與視野,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應當盡快完善教師激勵制度,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激勵制度從激勵因素與保障性因素入手,全方位調動教師的工作潛能與主觀能動性,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勵因素體現在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兩方面,精神激勵體現在關懷激勵與公平激勵等方面。為避免出現錢權交易損壞公正性與降低教師積極性的問題,還需完善升職用人制度,提供工作透明度,施行陽光監督制度,營造公平的環境,切實提高教學效率[3]。
(四)實現管理檢查制度化
教學管理檢驗相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秩序與質量,更是提高學習管理與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中職學校應制定教師備課與技能指導及授課等方面的檢查制度,檢驗教師備課內容的完善性,了解教學大綱與實驗及教具等要素是否缺乏,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在授課管理檢查中,重點檢驗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特征的切合度,以確保因材施教活動順利開展。技能指導管理檢查方面,主要檢驗教師將專業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程度,與對學生操作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與執行力。其次,教務管理部門應當定期檢查學生的自習與上課及實訓課等情況,定期檢查班級的教學日志,以了解教師對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最后,中職學校的領導與負責人可采取聽講的方式,充分了解教學現狀,對教學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
(五)完善教學評價系統
中職學校應當圍繞教學定位等情況,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與完善教學評級系統。在教師評價中,從敬業精神與政治思想及教學計劃等方面進行綜合測評,定期收集學生對教學的意見、想法,全面測評教師的職業素養與業務能力,并將學生的意見、想法作為教學計劃調整的依據。在學生評價方面,應當豐富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性的評價,包括出勤與技能水平及學習態度等指標,時刻關注學生的能力進步情況。通過豐富評價方式,除教師評價外,引入學生自評與互評等形式,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客觀性與全面性的評價,切實發揮評價系統的作用價值。
(六)加強就業創業教育
中職學校在教育改革方面應當積極貫徹黨和政府提出的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的指導思想,從中職學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入手,加大學校的就業創業教育力度,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職學校可通過加強校企合作與設立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等方式,給學生更多的就業指導。為解決中職學校學生專業不對口的問題,應當規避以往專業建設求全求多的問題,注重企業需求與本地實際情況的結合,加強專業設置的改革,實現就業辦與學科辦的聯合辦公,以解決專業與企業需求不對口的問題。就業辦負責調查企業,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將調查結果反饋給學科辦,再由學科辦進行專業的調整與設置,確保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切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創業也是解決就業難的重要途徑,創業的勞動成果比就業更加明顯,但創業的風險更高,因此創業的成功率相對較低。為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還需對中職學生加強教育指導。中職學校可以創建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通過開設創業課程,并對新入校的學生展開指導工作,幫助學生經過創業緩沖與實踐期,以切實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除此之外,施行個案式就業指導制度,在個案指導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與價值及差異,采取針對性與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對每位學生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評價,制定可行性的就業方案。高質量就業是指讓學生在就業崗位上的管理與創新等方面的作用及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個案就業指導制度是在學分制與特長生導師制上延伸出來的,結合專業課程與就業,更利于提高人才培養體制的個性化。因此對新入學的學生應該展開就業指導教育,明確其職業傾向,安排專業的學業導師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調整專業課程計劃。
三、總結
中職學校為培養綜合型與實踐型人才,加強教學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思想觀念轉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課程設置的調整與優化,施行訂單式教育與個案式就業指導制度,加強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建設,以全方位地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從而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朱艷軍.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進研究[J].職業,2019(16):50-51.
[2]陳月桂.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經濟管理課程教學研究[J].金融經濟,2019(6):152-153.
[3]陳軍軍.就業為導向下的中職物流管理教學探討[J].知識文庫,2020(21):116-117.
作者:康其萍 單位:榕江縣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