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它對推動新農村建設發展提高資產、資源、資金的利用效率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分析了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強化農村經經濟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論述了相應的工作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促進新農村建設有一定助益。
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直接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展進程,改善了農村地區落后的面貌,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和整體素質,廣大農民群眾能夠更好的享受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各種成果,實現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我們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注重做好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保證村集體的各項資產資源資金使用合理,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1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強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是關注基層農民群眾生活的體現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保證。現階段我國在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階段性的成就,但仍然面臨著城鄉差距較大,經濟能力不足,發展速度緩慢的問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容,如果不能夠實現農村的穩定健康全面發展,就不能夠實現全國上下的社會秩序穩定。農民群眾不能夠實現小康,整個社會實現小康的難度會大大增加。在廣大基層地區開展農村經濟經營管理,能夠保證村集體的各項資產資源和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國家所出臺的各項黨政法規政策能夠在廣大基層地區更好的推廣落實,確保新農村建設真正從農民群眾角度出發,確保新農村建設真正從農民群眾角度出發,使得村集體的各項資產、資源、資金使用更加合理,監督更加順暢。
1.2加強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做好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能夠對村集體的各種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科學的規范,并推動各項黨政法規政策徹底貫徹和實行。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是以保護廣大農民群眾合法利益為出發點。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證,并保證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更加民主,更加法制,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向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
2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對策
2.1重點關注農民群眾的負擔
通過加強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能夠保證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而該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問題,只要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減輕了,才能夠保證農村地區的經濟向著更高水平發展,另外國家所制定的各項法規政策也才能夠落實到位。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關于農村地區的涉農收費內容都需要進行明確的規范,注重做好各項經費征收過程中的監督監察,進一步減輕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村社會管理效率、管理質量,統籌城鄉發展,保證國家所制定的各項惠農惠民措施得到很好的推行和實施。另外在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還需要注重監督管理思路的創新改革,將監管范圍進一步拓寬,對于村集體所存在的一切不科學,不合理的收費行為和不合理的資金攤派等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管。對于違反國家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無端增加農民群眾經濟負擔的行為要嚴肅懲處,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幫助農民群眾減輕經濟負擔,保證農村社會向著更加可持續化方向發展,更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
2.2注重做好村級財務管理
首先,開展清產核資,防止農村集體資產游離賬外造成流失。認真組織開展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摸清集體家底,明晰集體產權。按照《山西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規定,確保所有農村集體資產全部納入農村集體賬內統一核算管理;對清理出的賬外資產,應經過核實確認價值后,做好賬務處理,及時納入賬內核算。指導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由財政資金直接投資或以項目形式建成轉為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的相關建設資料,作為會計入賬的依據,并履行資產移交手續,及時全部納入賬內核算,建立資產臺賬;其次,實行臺賬管理,防止管護不善造成集體資產流失。集體經濟組織要嚴格按照財政部、農業部《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規定,在清產核資基礎上,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要按省級業務部門制定的統一格式全面建立資產臺賬,特別是發生抵押擔保、折股量化、變賣處置時,要及時予以登記,確保對農村集體資產實施動態管理。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要按照農業、國土、林業等部門確權登記頒證要求加強管理;農村集體非經營性資產,要積極探索集體統一運行管護機制;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要全部納入賬內核算管理,建立健全臺賬,統一運營管理;最后,做好價值評估,防止集體資產損毀流失。集體經濟組織發生以農村集體資產實行對外投資、合資、承包、租賃、抵押、擔保或盤盈、新增無法確認其價值資產時,要對集體資產進行價值評估。資產評估必須堅持真實、科學、公正、合理的原則,根據具體情況,可選擇具有評估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按照市場原則進行評估。也可以采取市場競價或交易雙方協商的方式確定,也可由鄉鎮政府組織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組成評估小組進行綜合評估后確定評估價格。資產評估結果應向本組織全體成員公布并得到認可。在股份合作經營和作價入股的環節上,要確保評估價值符合實際,村集體所得股份科學合理,防止低估造成集體資產流失,集體權益受損。
2.3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為了有效促進農村地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改善農民群眾的經濟條件,相關農業部門應該主動爭取國家政策資金,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農業和加工行業的重視程度,強化發展機遇,科學規劃,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農業部門/技術推廣部門作為連接農戶和企業的中間媒介,需要認識到自身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的引導作用和連接作用,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不斷加強農民組織化建設。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范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地方政府部門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加快推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技設備,選育全新的農作物,加快先進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助力農業技術的多元化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秀梅.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思考[J].南方農機,2018(22):151.
[2]謝鈺.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思考[J].新農業,2017(23):36-37.
作者:張麗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