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管理創新模式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闡述煙臺理工學院(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經過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集基于學生教育、學風引導、行為指導、文化建設、生活服務、安全防范的六位一體校園社區管理運行長效機制。
關鍵詞:校園社區,創新模式,行為指導。
0引言
煙臺理工學院(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經過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集“學生思政教育、學風引導、行為指導、文化育人、服務保障、安全防范”六種功能集合的“六位一體”公寓社區管理機制。
1校園社區管理
社會進步和高校發展的要求。自1990年代起,高校逐漸擴招,大學生群體規模日益擴大,整體的思想觀念和素質較以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傳統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高校高速發展的形勢需求。傳統的學生管理制度中,過于強調整體的調控作用,注重校園的安全和穩定,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教育的工具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個人素質的發展,然而學生個人素質中的社會經驗和道德素養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既然學校的整體管理工作都忽視了學生個體的發展,那作為學生公寓社區來講,只能更加注重社區的穩定和安全,這就與高校社區全面育人的功能相違背了。學校自身發展的需求。煙臺理工學院是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獨立學院)于2021年專設而來。學生數從最初的400余人逐漸發展并穩定在14000人左右。隨著學生規模的擴大,公寓樓也從一開始的兩棟逐漸擴建到八棟,每棟公寓樓設置3名值班員,每兩座樓設一名樓長,負責所在公寓樓的安全、衛生、維修、校園卡充值等工作,每天基本忙于事務性工作,根本無法承擔教育學生的任務。但是,由于課堂教育時間的限制,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社區度過,社區工作人員的繁雜工作導致了文化活動的缺失,致使大多數的學生在多數時間下無法得到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學校也失去了一個提供全面教育的平臺和空間。學校管理工作理論研究的需求。目前,國內高校社區的管理模式大概分為三種,一種是學校—學院—系—專業層次負責的傳統管理模式,一種是將公寓管理外包給社會機構的物業式管理模式,還有就是類似于古代“書院式”的管理模式。三種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單獨“拿來”或者借鑒其中一種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雖然國內不少研究者對高校社區管理從多角度進行了研究,有的研究者還進行了實踐。但是每所高校的實際情況各有不同,作為煙臺理工學院來說,建校歷史不長,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管理模式,招收本科生的層次相對較低,學習的積極性和刻苦性需要及時的引導,對外界干擾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制定一種符合學院實際,且行之有效的公寓社區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2“六位一體”校園社區管理模式的實施
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社區工作體系,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榮譽感,打造思想教育平臺。成立了隸屬學院黨委的社區黨工委、公寓社區管理科、大學生公寓社區自我管理委員會(學管會)。每棟學生公寓樓派駐4名社區輔導員,各公寓樓分別成立以本樓住宿學生為主的社管會,協助社區輔導員老師進行社區日常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督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學習”的作用,公寓社區管理科負責社區與學院的溝通交流以及工作督導,同時通過走訪、專題教育、宣傳板報等形式將思想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中。將學風引導貫穿于生活之中。從社區起步引導學風,以特色激發學習動力,(1)典型激勵,樹嚴謹學風。利用學生干部到各系、班級宿舍走訪,收集考研、考公務員、留學的典型材料和線索,然后組織采編,推出“宿舍的故事”宣傳欄,如考研天團、學霸宿舍、offer收割者等故事。用豐富的文字圖片吸引同學們觀看,以此激勵大家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奮進。有一位新生看了以后說:“大四時,我也要上這個專欄”。(2)利用板報,開展學風教育。新學期伊始,提醒同學們收心,專注學習。臨近期末,提示同學們抓緊總復習,倡導誠信考試。(3)當好教學咨詢員。組織社區輔導員學習學生手冊,掌握教學方面的管理知識,為同學們解答有關問題。四是設立晨讀長廊,推出“學習經驗談”專欄,為大家創建社區自學與交流的好環境。將行為指導落實在一言一行上。社區輔導員率先垂范,緊緊抓住值班室這一個窗口,開展微笑服務,對待學生耐心細致,百問不煩,以自己的文明言行帶動和影響學生。個別宿舍的衛生差,多次做工作均不見效,社區輔導員就親自為她們打掃衛生,用個人行為感動學生,就此成為衛生標桿宿舍。組織值班員帶領學管會干部夜間巡查,發現吵鬧、矛盾及時進宿舍做工作,化解緊張解決問題,也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引導教育。將文化建設打造成社區育人新品牌。大學生社區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宿舍為基礎空間,以精神文明引領為核心,以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特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由學生共同參與、享受的一種群體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氛圍。建設文化長廊,征集勵志勸學怡情等書畫作品;制作了心愿墻,同學們都踴躍參加,許下各自的心愿,激勵自己不斷奮進。并相繼推出“美育之窗”“名著美文薦評”等專欄,為美育教育在社區開辟一席之地。各類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同學們的美育素養,也豐富社區文化建設的內涵。將生活服務送到每一個宿舍。到家服務的理念貫穿社區輔導員日常工作的每個細節,在點點滴滴中將優質服務送到每一個宿舍,送給每一位學生。規定每位社區輔導員必須熱情待人,倡導文明用語,不用反問句;開辟溫馨提示、生活小常識專欄;設立意見簿,針對學生的反映,當天修正;設立學生信息服務欄,刊載學生轉讓或求購課本、書籍、生活用品等,便于同學們的日常用品交易;設立就業信息專區,為同學們提供就業服務;設置生日祝福的“歷史上的今天”,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到來自集體的關愛。將安全防范落實到每一個角落。安全工作是公寓社區乃至整個學校的重點工作,因此扎實做好應急預案,將防范工作提前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成立安全工作小組,認真做好安全教育,每學期做一次消防知識專題教育,每次重大節假日利用板報做安全教育。對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等存在安全隱患行為,社區輔導員認真與違紀同學談話,用案例講解為主要教育手段,使學生切實受到教育從內心接受并改變;制定公寓安全預防十二條,將學院的有關管理規定進行匯總,制成圖板懸掛于走廊,讓大家抬頭及看,轉身及見,防微杜漸。
3結語
“六位一體”管理模式對學生教育和管理的突出作用:(1)補齊了高校育人功能的“最后一塊拼圖”。將黨的建設落實到基層,培植“正能量”的特定社區文化,充分發揮了黨團組織在社區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潛移默化地使大學生在成長中受到啟發,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引領作用。(2)激發了學生對公寓社區“主人翁”意識。陶行知先生曾說:智育注重自學、體育注重自強、德育注重自治。“六位一體”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學生自治管理為主體,培養學生自我督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真正將公寓作為自己的家,愛護它、保護它。(3)打造了社區文化育人陣地。社區對學生的關懷,提供的各類服務和保障,是學生能否接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六位一體”管理模式中,社區為學生打造了全面人性化的關懷,學生接受度和認可度高,學校能夠通過這些關懷,牢牢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節奏,形成社區文化育人陣地。
參考文獻
[1]賀小林,劉建璇.校園安全管理的理念創新與模式探索——基于轉型時期危機特征的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3(07):14-17.
[2]趙燕.基于數字化校園網絡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15-16.
[3]胡桔州,曾伏秋,胡清潔,楊剛,羅毅輝.基于數字校園的高校管理創新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5):35-39.
[4]劉同利,許盈.構建和諧校園視角下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7(10):76-78.
[5]潘蘭.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系[J].科技視界,2014(29):182.
作者:杜娟 單位:煙臺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