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產教融合是新時代的產物,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中職院校承擔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社會輸出一線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在新時代背景下,促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已經成為了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中的必然趨勢。針對新環境下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和發展趨勢,探析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現狀及發展策略,進而深化產教融合的發展,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
[關鍵詞]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經濟、管理、信息、工程等眾多領域的知識。隨著當代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如何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行業人才是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2017年10月18日,習在報告中做出了“要深化產教融合”的指示。中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也必須緊跟時展步伐,與物流企業加大合作力度,深化產教融合,共同構建校企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中職學校應該以產教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為契機,為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指明方向,實現“技能培養”的教學改革,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策略與模式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物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和發展趨勢
伴隨著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第三方物流業正在興起,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呈現擴大趨勢。據相關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社會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缺口或已超過500萬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也成為了我國的緊缺人才,如今直播帶貨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迅猛,成為新的經濟風口,隨之而來的物流人才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比較廣泛,涵蓋了儲存、運輸、配送、貨運、成本控制、物流管理等物流鏈的不同環節,不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層次也各不相同。想要真正落實產教融合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就要從當前物流行業發展狀況及人才需求特點出發。中職院校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要結合當前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區域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的特征,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優化課程體系,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這是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2中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
中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識,以及基本的專業英語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理論和崗位操作技術,主要面向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部門、運輸企業和快遞企業,培養從事倉儲管理、運輸調度、港口碼頭作業、特種設備操作、物流信息系統應用與維護、物資采購、客戶服務等工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主要開設的課程有:物流信息技術、國際貨運實務、叉車操作及維護、電子商務與物流、運輸實務、營運調度、倉儲與配送實務、貨運企業運作實務、物流設備操作、ERP沙盤企業模擬經營、采購實務等,可考取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等證書。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可面向國內各大物流企業、快遞企業、貨運公司、港口碼頭及工商企業內部物資儲運部門等機構,從事物流管理、倉儲管理、運輸調度、港口碼頭作業、特種設備操作、物流信息系統應用與維護、物資采購、貿易、貨源組織、物流配送、客戶服務等工作,就業渠道較廣泛,就業前景很可觀。
3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問題
3.1師資配置問題
因資源、條件的限制,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師資配置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師資結構不合理。在有些中職院校中,較多年長的教師雖然有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但缺少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而剛畢業的大學生教師,又缺乏實踐經驗;第二,師資數量不足。很多中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甚至需要聘請兄弟學校的教師才能彌補師資短缺,也因此嚴重影響了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辦學機制的發展。
3.2產教融合受限于地域問題
現代產教融合的概念已經得到了職業院校和社會的廣泛重視,很多中職學校也在逐漸嘗試與更多校企合作的形式,和一些物流企業建立了一定的合作關系,但在涉及到地域和條件匹配的問題時,很多學校難以和大型物流企業進行有深度的育人合作。中職院校主要還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一些物流企業由于地域位置的原因,校企合作過程中就有可能存在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不便于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實習。
3.3畢業生就業質量低
物流行業的入職門檻較低,如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小型車隊、物流勞務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員等等。中職學校要結合區域物流行業發展需求和中職生特點,對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定位,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就顯得至關重要,不能用學生在物流行業實習或工作的經歷來考量專業能力水平,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
4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策略
4.1建立合作,深化產教融合
在新時代背景下,產教融合需要學校、行業、企業和政府的配合,還需要建立一定的機制與體制。中職物流專業應該讓學生在就業前打牢基礎管理層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發展潛力,與企業用人需求接軌,讓畢業生能真正適應企業用人需求,而不是入職后在企業熔爐重新鍛造。中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要去適應行業需求的變化,積極尋求與各物流企業的合作,并深化合作機制和內涵,可以根據物流企業的崗位需求,由學校與企業一起研究制定教學計劃,開發校本教材,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以此來深化產教融合機制;也可以采用引長入校、工學交替、企業訂單培養等我國常見的產教融合模式來建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讓企業在物流行業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讓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長期良好的供求關系。
4.2借鑒經驗,優化產教融合
相比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方面的實踐經驗比我國職業院校要豐富很多,例如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三明治”教學、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法國學徒制,新加坡創造的“教學工廠”等教學模式對中職的產教融合模式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中職學校辦學特色及區域物流產業的發展狀況,借鑒國內外產教融合發展的模式和成功經驗,有效推進產教融合的校企協同發展,優化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也可以根據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從學校辦學資源和特點出發,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推進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建設。企業訂單培養模式是我國常見的產教融合模式,合作企業會根據自身的崗位需求與中職院校簽訂用人協議,一般是從二年級開始,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在物流專業學生中選拔符合企業需要的學生,獨立編成一個班級,并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由企業派人進行針對性的授課,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企業錄用到符合自身崗位需求的人才,還可以保證學校能不斷優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不斷促進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此外,生產實習合作模式也是普遍運用的模式,中職學校的實習實訓條件往往比較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優質資源,在企業里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企業接收學校一定數量的學生開展規?;?、規范化實習實訓,既能彌補學校的資源不足,又有利于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形成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的融合,為崗位技能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4.3校企師資共享
在產教融合模式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等課余時間到物流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開闊視野、提升職業技能、積累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促進產教融合深度發展。企業的相關領導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專業建設管理工作當中,給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建設性意見。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教學中,擔任部分課程的實訓教師,指導學生增強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在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過程中,企業要走進學校參與人才培養的建設工作,學校教師也要深入企業汲取經驗,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培養觀念,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教學。校企雙方只有在協同育人中進行人才的流動、管理的融合、育人的協同,產教融合才能具有內涵意義。
4.4建立平臺,支撐產教融合
平臺的搭建也是產教融合建設的重要內容,產教融合的平臺可分為校內校外兩個平臺。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時,往往不能進入崗位角色,感受不到真實崗位工作的環境氛圍。只有率先打造校外平臺來支撐后續教學實習活動的開展,才能落實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在協同育人過程中,校企雙方應該加強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人員流動,充分利用好校外的育人平臺,讓學生更多地走進企業學習更多的實踐技能,增長見識,開闊視界。
5結語
綜上所述,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培養出適合地方經濟發展和物流行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中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該立足現實,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原則,對人才培養作明確定位,以培養符合地方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的職業人才為育人目標,積極探索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改革。中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模式目前還處在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但是,在物流行業飛速發展的新環境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包括中職在內的職業教育院校,產業融合勢必會形成一定的體系,發揮其社會價值,為我國物流行業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梁文娟.新時代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析——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青年時代,2018(29):218-219.
[2]任翔.新時代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探索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35):87-88.
[3]姚瑤.新時代背景下深化中職教育產教融合的路徑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63(03):19-20.
[4]王偉.新時代背景下“標準對接、能力開發、產教融合”供應鏈管理專業中中職銜接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成果總結[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374+377.
作者:何云靖 單位:廣西欽州商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