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保險下的水稻勞動生產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實地調研法、假設檢驗等研究方法,在農業保險視角下對水稻勞動生產率進行探討(其中僅涉及水稻的農作物保險)。目的是為當前農戶(小農)水稻勞動生產率普遍低下的現象提供一個新的解釋,同時從農業保險的角度分析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文章的研究思路是:將農戶分為購買農業保險和未購買農業保險兩組,利用假設檢驗的思想,構造t統計量,識別出兩組的水稻勞動生產率均值的差異,來判斷農業保險的實施是否能起到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穩定農民收入的作用,同時結合相關文獻和實際情況探究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結果表明農業保險確實能促使水稻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斷完善農業保險體系能促進農業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農業保險;水稻勞動生產率;鄉村振興
1引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是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全國人民共同面對的艱巨任務。從農業的角度來看,發展水稻生產對于鄉村振興,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和社會安定,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總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近5年來水稻平均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糧食作物的28%和38%。中國也是亞洲水稻單產最高的國家之一。水稻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對于建成“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有著重要影響。在水稻生產效率方面,國內外的研究頗為豐富。王嫚嫚、劉穎(2016)等以江漢平原347戶農民的數據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中,受教育水平、農戶家庭規模以及土地轉包對技術效率有著正向影響,農戶負債對技術效率有著負向影響[1];黃祖輝(2014)等基于江西省2011年325戶稻農783個水稻地塊的投入產出微觀數據,認為時機耕種面積在2公頃以上的稻農的平均技術效率顯著較高;存在土地流轉的稻農的技術效率高于未進行土地流轉的稻農,認為稻農土地細碎化程度越高,其技術效率越低[2]。因此,種植水稻的規模對水稻的生產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進一步思考、聯想和實證研究可以發現,農業保險會對其中某些因素產生直接影響,從而間接影響到水稻生產效率,其中包括勞動生產率。如Glauber等研究表明農戶在考慮風險分散的情況下,農業種植面積越大,農業收入越高,農戶越愿意通過參與農業保險來穩定農業收入[3];有關專家指出,應盡快建立農業保險機制、成立農業保險公司,更多地用社會的力量來化解農業風險。本文著重研究農業保險對水稻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研究農業保險對水稻生產效率的影響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中國是農業大國,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之一,農業保險是我國保障農業發展的重要工具。隨著國民人口數量的增加,如何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顯然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事情。目前國內外關于農業保險對水稻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的研究比較欠缺,而進行該方面的研究,可以對我國目前水稻勞動生產率相對偏低的現象做出一個新的解釋,并為國家的糧食生產政策、農業保險政策提供依據,進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次,本文還在農業發展和水稻生產方面開拓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有助于發展水稻生產、金融行業下沉,有利于鄉村振興。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利用四川省稻農的一手調查數據,將農戶分為購買農業保險和未購買農業保險兩組(其中僅涉及水稻的農作物保險),利用假設檢驗的思想,構造t統計量,識別出兩組的水稻勞動生產率均值的差異,來判斷農業保險的實施是否能起到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穩定農民收入的作用。目的是為當前農戶(小農)水稻勞動生產率普遍低下的現象提供一個新的解釋,同時從農業保險的角度思考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的方法,以及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2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文獻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現狀以及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和水稻生產效率研究的文獻資料,以便為確定項目課題、項目內容和研究目的提供理論依據。具體操作步驟:文獻收集、摘錄信息、文獻分析、完成文獻綜述。
2.2實地調研法
為了保證能夠充分獲得四川省水稻生產效率及是否購買農業保險等多種因素的真實具體的數據與信息,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調研內容的匹配程度,本項目選取自貢市、遂寧市、廣元市等四川水稻主產區,選取水稻種植戶、生產大隊、鄉鎮政府等為研究對象,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收集計算有關水稻生產效率的具體相關數據,農戶是否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具體信息。
2.3假設檢驗
假設檢驗,是用來判斷樣本與樣本、樣本與總體的差異是由抽樣誤差引起還是本質差別造成的統計推斷方法。顯著性檢驗是假設檢驗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對總體的特征做出某種假設,然后通過抽樣研究的統計推理,對此假設應該被拒絕還是接受做出推斷。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是“小概率事件”原理,其統計推斷方法是帶有某種概率性質的反證法。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試驗中基本上不會發生。反證法思想是先提出檢驗假設,再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利用小概率原理,確定假設是否成立。即為了檢驗一個假設H0是否正確,首先假定該假設H0正確,根據樣本對假設H0做出接受或拒絕的決策。如果樣本觀察值導致了“小概率事件”發生,就應拒絕假設H0,否則應接受假設H0[4]。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t檢驗是最適合本研究的假設檢驗方法,因此本文使用t檢驗。
2.4數據來源
數據均來源于專業調研團隊的入戶調查,以及當地的政府統計數據。調研員均經過專業培訓,且調研全程錄音,數據有效可靠。
3四川地區農業保險與水稻勞動生產率現狀分析
本次調研共收集到4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75份,有效率為93.75%。調研結果如下。
3.1農業保險的購買情況
3.1.1農業保險政策實施情況在調研的50個鄉村中(包括線上調研),當地實行農業保險政策的地區占89.81%,未實行農業保險政策的地區占10.19%。詳見圖1.
3.1.2農戶的農業保險購買情況在當地實行了農業保險政策的情況下,購買了農業保險的農戶占比為51.22%,未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占比為48.78%。詳見圖2。
3.2農業保險與水稻勞動生產率
在調研得到的所有數據中,將購買了農業保險的農戶分為一組,沒有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分為另一組,可以得到兩組的水稻勞動生產率的均值和方差。圖3中,橫坐標是序號,縱坐標是每畝的水稻產量(kg)。將購買了農業保險的農戶設為組一,沒有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設為組二。通過計算得出,組一的平均值為598.26kg,標準誤為30.39;組二的平均值為558.25kg,標準誤為22.73;進行方差齊性檢驗,P=0.0053,兩方差不等。下一步,對方差非齊性的兩樣本均值進行t檢驗,得P=0.268,即有73.2%的把握認為,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的水稻畝產量大于沒有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的水稻畝產量。由此可見,在0.3的顯著性水平下,農戶購買農業保險對水稻畝產量有著正面影響。
4政策建議
4.1農業保險的普及
研究表明,現在的農業保險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但仍沒有落到每個鄉鎮。然而,農業保險正是農村風險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和脫貧攻堅的利器。當前來看,我國不少農村地區對農業保險的作用認識不到位,農產品參保率不高,一旦發生大災,農民將面臨無可挽回的損失。同時,僅有少數幾戶農戶自發前往購買農業保險,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由當地政府組織農民購買農業保險。甚至還存在部分農戶實際上購買了農業保險,但自己卻不知道,或者對于農業保險的認識只限于其名稱的情況。這也側面反映了農民對于農業保險認識的不到位。另外,研究還發現,購買農業保險的比例與戶主學歷呈正相關。所以,加強對農業保險相關知識的普及,加強對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方法。也有專家建議,盡快建立農業保險推廣頂層制度設計,加快建立中央財政支持多層次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同時,農村地區的保險公司是否起到應有的作用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本次研究來看,大型保險公司都在市區或縣城,離村落較遠。僅有少數村落有私營的小型保險公司。然而,農戶對私營保險公司的信任度不高,大型保險公司又離農戶居住地較遠,農戶前去辦理業務和了解保險并不方便。農戶、保險公司之間交流較少。這種情況下,要解決保險公司在農村作用不明顯的問題,或許需要進行一定的制度改革。比如:讓大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或咨詢點設立在各個村鎮,便于與農戶之間進行交流。同時,由于每戶農戶的種植情況不一樣,保險公司可以為不同類型的小農戶設置個性化農業保險。這樣既能降低每戶小農的農業生產風險,又能保證保險公司的收益。調研隊還觀察到,不僅是保險公司,在農村的一系列金融行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困難。發展農村金融,是我國實現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各地區政府需要進一步考慮的重要問題。
4.2農業保險與水稻生產效率
結合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得到:農業保險的購買顯著地提高了水稻的畝產量。原因可能是購買農業保險影響了農戶的心理,從而影響其種植行為;或是因為農戶購買了農業保險,從而選擇了規模經營,提高了規模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有可能是農業保險的發展帶動了當地整體農業的水平,于是間接地提高了水稻的勞動生產率。總之,不能否認農業保險對水稻畝產量的積極影響。所以,政府應大力發展農業保險,促進整個保險機制的完善,保證保險體系的有效可靠,從而帶動水稻的生產。但調研隊還觀察到,小部分農戶購買了農業保險后,自認為有了保障,于是在種植中疏忽大意,反而造成水稻生產效率降低。所以在發展農業保險的同時,政府也需要對農戶進行足夠的技術培訓。數據表明,在物價普遍上升時,干谷的售賣價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沒有明顯波動。于是會造成在農民花銷變大時,種植水稻的收入幾乎沒有變化。于是對于小農來說,現在基本不可能通過種植水稻來賺錢。所以,許多小農選擇把自己的大部分土地出租給承包商,只留小面積的土地自己耕種。由于四川地區水稻主產區基本都是平原地勢,土地碎片化程度很低,承包商也樂意將各個農戶的田地租下來,進行規模種植。上述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的生產效率。然而,這種方式的種植風險也很大。一旦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承包商將面臨所有土地的虧損。所以,農業保險對于承包商這種大面積耕種者來說非常重要。在這種趨勢下,農業保險體系急需盡快完善和發展。
5結論
綜上所述,農業保險不僅能促使水稻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是農戶規避風險、保證收益的重要手段,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不斷發展和完善農業保險是解決我國目前水稻生產效率普遍低下現象的有效路徑,是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嫚嫚,劉穎,蒯昊,等.土地細碎化、耕地地力對糧食生產效率的影響———基于江漢平原354個水稻種植戶的研究[J].資源科學,2017,39(8):1488-1496.
[2]黃祖輝,王建英,陳志鋼.非農就業、土地流轉與土地細碎化對稻農技術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4(11):4-16.
[4]沈南山.數學教育測量與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7:107-108.
作者:高喜源 單位: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