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閩南文化論文:閩南文化發展展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王薈 單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朱宗慶打擊樂團從1986年創建至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復合產業鏈結構,從曲目的創作、世界各地的演奏、打擊樂的推廣、朱宗慶的教學系統、打擊樂的研究等方面結合發展,并配套TIPC臺北國際打擊樂節、臺北國際打擊樂夏令營等節慶活動來向世界推廣打擊樂。筆者認為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核心價值就是永不停歇的腳步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如同朱宗慶教授所說的,“我用三十年的熱情來打擊鼓動,從舞臺旁邊移到目光焦點的中間,人生的躍動也是一樣,只要你有熱情執著,相信總有一天,你也會從配角成為最佳主角!”
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成績斐然,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實踐經驗,已走在世界的前端,本著“拿來主義”,相互學習、理解交流、融會貫通的精神,相信很快能讓海峽兩岸的文化創意產業攜手共進。
廈門有自己的立足點的,否則就只能是單純的仿制品。這個立足點,實體上是廈門市,區域上是廈漳泉,升華上去是閩南文化,也是廈門立足點最本質的東西。
閩南文化的積淀很有深度,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向上可以追溯到秦朝的閩中郡;上千年的發展中,宋元“海上絲綢之路”選擇泉州作為起航點,明清西方商人傳教士為閩南帶來了西方文化。閩南文化內容十分豐富,挖掘空間非常廣闊,我們要在這個立足點上著力發揮閩南文化的優勢,力推閩南文化的城市精神,兼有包容、含蓄、開放、創新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是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意為核心,以產業為依托的新型產業。一個有創意的文化作為外衣披在傳統產業的身上,產業就可以華麗轉身,得到了升華。第一、二、三產業加上文化的元素,便可以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與晉江、石獅的服裝產業,德化的陶瓷產業,泉州的茶文化等等產業進行對接,幫助它們完成產業的再次升級。
福建省大力推進“廈漳泉”一體化進程,有助于形成廈漳泉文化產業集聚效應。廈漳泉是省內經濟發達的地區,這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很好的著手點,在這里民間資本有意愿也有實力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同時產業化的通道也比較容易建立起來,需要兼顧的公益化也有較堅實的基礎;我們可以與地區內主要產業進行對接,通過區域輻射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就廈門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布局而言,結合實際情況和優勢,重點發展的七大文化產業(集群),包括文化旅游業,文化會展業,藝術產業,動漫網游業,文娛演藝業,傳媒產業,出版、發行、印刷和版權產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產業將形成足夠的市場效應,同時也推動著廈漳泉經濟一體化、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整體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是:“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的內容,且此內容的本質是無形資產與具有文化概念的,而這些內容通常有智慧財產權所保護,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來呈現?!蔽幕瘎撘猱a業是一個大而廣泛的概念,并不僅僅指文化產業,或指廣告業、傳媒業、音樂行業某一個行業。文化產業是包含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范圍當中的。文化創意產業無限大,這個朝陽產業可以跟任何產業進行對接的,甚至可以和外星球和外太空對接,只要你想得到,沒有做不到,只要你的創意足夠精彩,創意無限,創意無盡。舉個例子來說,廈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目前在與臺灣公司合作,進行農業企業文化品牌的研發工作。打造“神農小子”動漫先行,打造優質的農業品牌,發展新型創意農業。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可以和農業、工業、商業進行合作對接,附和文化的元素,進行各種要素的整合,便可以珠聯璧合,使產業可持續發展。而如果產業發展,沒有文化,沒有創意,產業與文化不能對接,就像是只有愛心,卻沒有面包,就像是只喊口號,沒有行動的紙上談兵一樣。因此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眼光放得更遠更廣,才能突破種種限制,創造更多的創意。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的黃金產業。中國的民樂深受世界各民族的喜愛,孔子學院的建立和發展也為中國民樂世界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女子十二樂坊成功營銷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新民樂百花齊放,中國的民樂走出世界,受到國際人民的追捧和欣賞。中國民族音樂對外輸出的同時,也使更多的國人對民樂感興趣,開始學習和研究國樂,進一步反哺和復興中國民樂,進而再推動下一輪的產業化。因此,一個好的創意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崛起,創造真正的黃金白銀,產業透過文化的商品化,產生經濟效益,建立生存基礎和可持續發展;反過來,文化籍由產業的具體運作和務實轉型,推動自身的復興、社會的進步、新經濟模式的演進,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就為文化的傳承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對于我們這個從未間斷過歷史的民族而言,在如今這個知識積累的時代,文化創意產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