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外文學作品中吝嗇鬼形象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世界文學中的一種典型人物形象,不同時代、文化、國家背景下的吝嗇鬼形象相繼深入人心,可謂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跡。本論文通過對經典吝嗇鬼形象的梳理,分析其共性和個性,來挖掘吝嗇鬼形象背后潛藏的文化歷史內涵。
[關鍵詞]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嚴監生;李梅亭
1西方吝嗇人物代表
(一)19世紀初法國新興資產階級暴發戶——葛朗臺
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前,葛朗臺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手工業者。而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后,他通過貨幣投機、不擇手段的精明算計和遺產繼承,成為了當地最富有的商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暴富,一定程度的勤儉其實是合乎情理的,但他的“勤儉”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在其著作《歐也妮•葛朗臺》描寫他“計算起來精確得像一個天文學家”。這種程度的精明,已經成為了一種病態。他貪婪地聚斂錢財,而又極端吝惜錢財,其根源也是他作為新興資產階級暴發戶所具有的劣根性。葛朗臺的吝嗇甚至于自己的親人都無一例外。面對兄弟的死無動于衷,一心只想著侄兒的開銷;在妻子死后誘騙女兒放棄遺產繼承權,許下豪言壯語,可歐也妮“一直到年頭年終,連一個銅板也沒有見到”;臨死前也要讓女兒把金子放在面前,成天地看著,“覺得心里暖洋洋的”,甚至臉上還“伴隨著一種醉生夢死的神態”。他的人性,在對金錢的狂熱追求中泯滅,也斷絕了他和其他人之間除了“現金交易”以外的一切感情和聯系紐帶。
(二)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間資本主義碰撞中的富商——夏洛克
在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莎翁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結合了當時主要的社會矛盾以及新時期資本主義盛行的潮流,用戲劇的手法塑造了一名富商——夏洛克。他是一名精明至極的放貸者,但同時也因其社會地位而深受迫害。在劇中,他對待仆人朗斯洛特吝嗇至極,他的仆人更是千方百計試圖逃離他,而面對女兒帶著自己的財產與他人私奔,滿腦子想的卻是對財產損失的憤恨和對女兒的憎惡。而到了書中的高潮——仇家安東尼奧破產,他更是對其毫不留情,舍棄數倍的賠償不要,卻咬定其用血肉償還債金。面對鮑西亞“公正”的辯駁,他終究是自討苦吃,被冠以蔑視法律的罪名。一切落幕,他也不過是一個失去女兒、失去財產、甚至失去信仰的可憐人。
2中國吝嗇人物代表
(一)中國封建社會趨于衰落時期的地主——嚴監生
嚴監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基于封建生產的封閉性和保守性,他熱衷于積累財富,再加上繼承所得,因而坐擁萬貫家財。但資本主義萌芽的沖擊、傳統儒家思想的熏陶及家族和社會地位的低下使他靈魂扭曲、吝嗇成性。嚴監生對親人和自己都十分吝嗇,其中對自己的吝嗇尤為突出。病重之時,舍不得服用名貴藥材調養、仍日復一日算賬;甚至臨死之前,還不忘讓趙氏挑掉燈草節省燈油。他對自己極端吝嗇,“巨富形似乞丐”,認為“財物本身更重要”,諸如此類的行為,無不體現了他過分愛惜錢財,當用不用的吝嗇本性以及靈魂的扭曲和畸形。
(二)戰局不利、時局動蕩下產生的“偽君子”“偽知識分子”——李梅亭
李梅亭生活在國難時期,國家遭受外來軍事和文化入侵,社會動蕩不安,世風日下,西方拜金思想的傳入也使傳統道德制度受到沖擊。在人人自危之時,他內心的丑惡本質暴露無遺。“人一旦墮落為吝嗇鬼,其品性之惡劣低下,就決不會僅止于吝嗇,而勢必要導致其整個人性的淪喪和人格的徹底墮落。”因此他對人刻薄,甚至連已經拆開的藥都不愿分給同行害病的孫小姐。他是戰亂時代失去希望、自暴自棄的知識分子,但他也有內心溫暖的一面,其中將三閭大學分配的大部分路費留在家里以補貼家用的行為,體現了他對家人的重視及關懷。
3人物形象異同分析
上文這四種吝嗇鬼形象,分別出現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作家筆下,昭示著一種必然。同樣是吝嗇,其表現形式之所以不同,除了反映時代社會的特點外,還蘊含著作家對人類生命本體的深切憂思。作品是作者抒發情感的載體,是其自身成長環境的折射。文學作品形象的塑造,受作品的內外環境影響,自然會有所不同。作為西方吝嗇人物的代表,葛朗臺與夏洛克同樣身為資產階級,受到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雖共處于資本主義社會,但葛朗臺出生于19世紀初的法國社會制度更替之時,他的發家致富擁有堅實的土壤,他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殘余的封建階級大量囤積財物的劣根性;而夏洛克身處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當時銳利的社會矛盾以及尚未成型的資本主義是其不擇手段、自私自利等表現的主因。因而他們吝嗇表現下埋藏的,其實是作者對不同時代矛盾下道德墮落的譴責。而作為中國吝嗇人物的代表,嚴監生和李梅亭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其特色是自虐式的吝嗇,但同時,他們注重維護家庭關系,對親人慷慨大方,展現出其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但嚴監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他的吝嗇是基于自身階級和封建生產關系的局限及儒家節儉思想的深遠影響;而李梅亭是近代中國的產物。作為近代中國遭受侵略時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吝嗇是基于外來文化對中國體制的沖擊及戰亂時期人性的一種扭曲。更深層次來講,嚴監生的卑微人格和李梅亭的扭曲心理也是造成他們吝嗇表現不同的原因之一。
4結語
“當民族性格與周圍環境發生影響的時候,他們不是影響于一張白紙,而是影響于已經印有標記的底子,因而印記也不相同,這就使得整個效果不同。”本篇文章所選取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有其差異性,究其根源是他們擁有不同民族性格的底子,并且被各自的作者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加以刻畫,產生了不同的效果。吝嗇的主體大多都身處時代潮流中,其自身的思想脫離了社會主流思想,而時代的影響與碰撞更是造就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兩相結合,便塑造了人們心中的“吝嗇”形象。由此可見,吝嗇在形式上是物質的,在本質上卻是精神的。中西方吝嗇鬼的諸多差異,其實反映的是中西方民族性格、周遭環境的差異。對此種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向我們展示時代變革對個人思想、社會文化而言強大的影響力和效應力,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中西方在不同時代環境下發展的點點滴滴。此次論文寫作令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正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核——文化精神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環境下個人行為動機上的本質差異。
作者:黃博晗 王格 孫冰 鄭素華 單位:福州大學至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