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對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SWOT模型,分析研究高校在應對突發網絡輿情時具備的優勢、機會、劣勢和威脅,全面分析當前所處環境,并提出建立專業化輿情引導隊伍,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建立和完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形成SO模式、WO模式、ST模式的應對策略,為高校突發輿情處理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SWOT模型分析;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大學生校園管理相對嚴格,在“封閉”的管理過程中,學生思想觀念、個人情緒波動、日常生活訴求很可能通過互聯網的表達,形成不良網絡輿情,產生擴散并造成不良影響,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成為關鍵問題。通過開展線上思政教育,能否有效化解學生在新形勢下出現的一系列思想困惑及問題訴求,實現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可持續發展,是本文研究的兩條主線。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結合大學生網絡輿情SWOT模型分析,對當前的優勢和劣勢,機遇與挑戰進行統籌分析,探析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新方法,提出切實有效的大學生輿情引導策略。
一、SWOT模型分析法概述
SWOT模型分析法又被稱為態勢分析模型,該模型分析能較為客觀而準確地研究相關組織及事件的現實情況,通過分析研究對象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對企業內外部資源劃分和行動提供參考。該模型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將研究對象的外部環境進行系統分析,理清當前所需要面臨的機遇和威脅;其次,將研究對象的內部環境進行評估,研究對象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需加以重視;最后,將兩步結果進行組合分析,形成劣勢-威脅組合(WT),劣勢-機會(WO)組合,優勢-威脅組合(ST),優勢-機會組合(SO),最后則根據當前研究對象所處形勢,選擇出恰當的戰略組合。
二、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內涵及特征
(一)大學生網絡輿情內涵。網絡輿情是指個人在互聯網上通過相關社交應用軟件平臺,如微博、貼吧、微信公眾號及朋友圈,發表對社會問題的不同看法,是社會輿論的線上表達途徑。在互聯網的快速傳播下,相關具有傾向性的言論在熱度及流量等因素的助推下,快速傳播并導致網絡輿情形成,使各方意見、情緒、態度不斷聚集,對社會造成巨大影響。近年來,我國網民數量發展迅速,并呈現年輕化低齡化特點,大學生已成為網民主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網絡輿情概念,大學生網絡輿情可被理解為在讀大學生通過網絡對相關事務和問題的態度表達。然而大學生仍處于成長中的塑造階段,價值觀念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極端思想的影響,在其發表的相關言論中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所以正確引導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是當前網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部分。
(二)大學生網絡輿情特征。1.原生和次生輿情相融合,輿情復雜性較高。大學生網絡輿情一旦形成規模,事件本身會持續發酵,形成社會及網絡的大討論。與此同時,各種捕風捉影甚至帶有煽動性的虛假消息會趁機而入,事件的復雜性較高,學生很難快速分清事情的經過和緣由,并易受不良信息影響,輕信虛假信息,并使其成為不實信息的傳播源,使輿情處理難度增加。2.個人訴求和極端言論摻雜,輿情危害性大。大學生網絡輿情形成后最突出的危害是極端言論和虛假信息對網絡生態的擾亂。在事件爆發的前期,公眾因急需了解事件真相而在現有信息無法滿足其訴求的情況下,會將觸手可及的信息作為事件真相而輕易相信,為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傳播留下生存空間。同時大學生的個人真實訴求和虛假信息兩者摻雜,造成愈加復雜的局面,這會使公民和群眾的恐慌情緒不斷蔓延增加。3.科學與偽科學交叉,輿情易引發恐慌。面對突發的輿情,學生及公眾在專業知識儲備和常識認知相對欠缺,加之信息的不對稱性等因素,不明真相的群眾和學生容易斷章取義,從而對整個事件的判斷產生偏頗,例如此前個別高校出現的諾如病毒感染,讓學生及家長對高校食品安全問題心存擔憂,在此期間多次沖上微博熱搜榜。與此同時,在學生中流傳一些缺乏科學論證的處理方式,使學生產生了恐慌情緒。
三、高校應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SWOT模型分析
本文借助SWOT模型對高校應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策略進行分析研究,影響高校網絡輿情事件發展的因素有四類:自身存在的可能影響事件惡化的劣勢因素,有利于控制和化解事態的優勢,潛在的可能致使情況惡化的威脅,有利于事態好轉的機會。通過對這四類因素的分析可為高校處理網絡輿情提供支撐策略。
(一)優勢(Strength)分析。當網絡輿情開始時,高校應做到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了解輿情出現的原因,找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盡可能掌握最翔實的信息,為后續的問題解決打下堅實基礎。其次,當網絡輿情處于蔓延傳播階段時,高校即可利用官微、公眾號、學校網站等主流媒體進行信息宣傳,及時公布真實的事態進展,穩定學生情緒,減少外界的猜疑。除此之外,高校常設住校輔導員,其身處學生工作的一線,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有機會在輿情發展初期及時察覺,與學生開展談心談話。
(二)劣勢(Weakness)分析。當前高校主要以教學研究為主,在應對網絡輿情方面缺乏經驗且沒有專業的輿情監測設備和分析工具,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亟待提高。高校的行政部門通常系統龐雜,許多科室工作內容相互交叉影響,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易出現缺少溝通、“各自為政”的情況,形成信息孤島,對輿情處理無法達成共識。多種社交軟件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高,一旦出現具備討論度的信息流,媒體等機構在短期內會進行持續報道,這就使學?;蛳嚓P部門在輿情爆發初期,很難改變不斷傳播并呈蔓延的局面。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出現后,在其發展過程中將出現較多變化,很可能出現新的突發性事件。
(三)機會(Opportunity)分析。當網絡輿情出現時,為了及時化解危機,高校等管理部門都會盡可能采取彌補措施,有利于事態好轉的機會大致有以下三點:1.大學生網民的知識水平較高,能對問題做出個人的獨立客觀分析判斷。2.大學生群體普遍具備愛國愛校熱情,其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當學生及時了解事件真實情況后,往往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在網絡中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3.當前網絡輿情管理已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政府可從宏觀層面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控。
(四)威脅(Thrreats)分析。可能導致大學生網絡輿情狀況發生惡化的威脅則有以下幾類,首先是信息的不對稱性造成網絡上對問題的猜疑,對社會平穩運行形成威脅;同時一些網民情緒被煽動,發表不恰當言論,對輿情發展形成威脅;許多流量博主為了博取關注,會制造出大量虛假信息,混淆視聽;網絡信息的傳播影響是深遠的,可能產生負面示范效應,發生連鎖事件。
四、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生網絡輿情應對策略研究
通過SWOT模型分析,上文對高校輿情引導處置的優勢和劣勢展開詳細討論,在實際工作中可采用三種應對策略:
(一)SO策略-發揮優勢,找準機會策略。1.及時了解并公布事態發展全貌,把握輿情處置的黃金時間段,修復公信力。高校及相關管理部門應對輿情事件爆發的原因、發展過程、進行狀態做到密切跟蹤,及時加以整理總結,盡快公布真實情況。在處理時要做到快速準確,找到問題痛點,對癥下藥,把握72小時黃金處理時間。2.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管理。高校應加強日常網絡輿情的檢測、預警、報告、處置及反饋,專設網絡輿情信息辦公室,堅持全天候的網絡值班制度,把學生的訴求、相關意見建議進行歸納和總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好矛盾化解,在事態發展階段要做好網絡輿情的研判和協調。3.依托數字校園建設,構建“多位一體”網絡思政體系。依托互聯網打造數字校園、智慧校園,開展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還可以利用網絡開展無處不在的學習,充分運用網站、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bilibili等新媒體平臺,建設思政教育塔式矩陣平臺,增強思政教育親和力,強化網絡育人,提升大學生思政水平。
(二)WO策略-利用機會,克服劣勢策略。1.建立政府與高校的輿情聯動,同時加強學工團隊的技能培訓。建立政府與高校的輿情聯動體系,網監部門可利用先進技術和專業的管理人員為高校處置網絡輿情提供權威信息支持,幫助高校開展輿情處理的危機公關。同時高校本身要提高輿情處理的知識儲備,對學工團隊進行輿情知識培訓,增強應急處置能力。2.深化高校管理機構改革,加強信息溝通。要做好高校管理機構改革,做好任務分配,確保各部門履職到位。同時改進和加強作風建設,應對危機事件時,多部門要做到信息溝通,形成合力,打破信息孤島。3.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群體,發揮學生輿論正向引導。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科學引導,不能一味高壓管理,注重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問題和看待問題。鼓勵大學生正確“發聲”,加強網絡“意見領袖”的培養,使他們在網絡上能發揮正面且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ST策略-發揮優勢,消除威脅策略。1.重視發揮組織作用,落實主體責任。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需打好組織基礎,注重發揮組織引領、思想引領能力,發揮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要確保各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職責,確保工作有序平穩進行。2.預先防范存在的風險。高校要注重化解苗頭性問題,加強基礎建設、建立健全有效精準的信息員隊伍,深入排查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不穩定因素和苗頭性隱患,即知、即研判、即處置,防止小事拖大,防止一般的管理服務問題演變為重大的輿情事件。3.提高綜合治理能力,做好常態化輿情管理工作。高校的綜合治理涵蓋多重方面,除了暢通師生意見反映渠道、完備教育管理、人性的服務保障外,高校還要動態調整校園管控措施,及時優化管理模式。
作者:王瑾 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