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網絡輿情與網絡安全意識引導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網絡輿情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使他們出現不健康的思想意識,或者受到不合理的網絡暴力。高校要通過分析網絡輿情帶來的危害性問題,了解大學生群體可能接觸到的不當言論或者不良價值觀,對他們進行受教育過程中網絡安全意識引導,并提出反對網絡暴力的實際教學觀念。這將高校要站在教育角度,實現大學生思政政治、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引導路徑。
關鍵詞:網絡輿情;網絡暴力;網絡安全
1背景
高校網絡輿情與大學生網絡社交存在關聯。高校要意識到大學生接觸網絡輿情的危害性,幫助他們遠離因輿情出現的自身情感問題和網絡暴力行為,處理好高校網絡環境存在的不當信息言論和不科學價值觀念,阻斷網絡輿情危害大學生生活環境的社交途徑。高??梢越M織大學生參與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使他們能夠在相對健康的受教育環境中成長。
2高校網絡輿情的現狀及問題
2.1網絡輿情存在突發性現狀
網絡輿情的出現主要是對某個信息片段或者社會事件,進行圍繞某一組織觀念或者個人觀點的點評,這讓接觸到網絡輿情的人容易出現,盲目贊同某一言論的不良現象。網絡輿情通常存在一定的突發性現狀,讓大家難以對輿論內容做出科學性判斷。而思想意識還未發育完全的大學生群體,有可能會因為網絡輿情中呈現出的部分社會性話題,而產生對現代生活現狀的不合理認識甚至是叛逆情緒。這類網絡輿情以發掘生活中的群眾矛盾為言論中心,存在一味的賣慘和要求打賞現象,對大學生今后的就業觀念和交友觀念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2.2網絡輿情存在價值觀問題
網絡輿情能夠控制部分事件評論者的價值觀走向,使部分不明真相的年輕群眾呈現出一定的仇富心理或者是懶惰思想。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網絡輿情獲取財富,也就讓更多人認為網絡是能夠幫助大家發家致富的一種捷徑。而網絡環境本身就只是存在于信息溝通渠道中的一種虛擬環境,不具備產生任何社交關系和社會財富的動力來源。但網絡輿情的長期存在,會引發大學生群體對于自身就業活動和交友價值的思考,部分大學生出現思想觀念上的畸形發展,開始將自己的隱私生活暴露在大眾面前,這對他們長期的網絡學習生活存在價值觀上的問題影響。
2.3網絡輿情誘發大規模網暴
網絡輿情在讓更多人了解到現代社會信息的同時,也讓具有同一觀點的大部分人,凝結成一股神秘而又強大的力量,并通過這種力量去攻擊輿論中心的話題人物。很多人在成為網絡輿情的一份子時,并沒有認為自己發表言論是一種十分不當的行為,但以這樣的行為確實會誘發部分人因此而受到傷害。網絡環境看似是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虛擬世界,但也與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過分集中的網絡輿情,會誘發相當大規模的網絡暴力,使部分人因為受到輿論指責而呈現出抑郁狀態,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家人或者是朋友,讓是網絡輿情具有相對嚴重的侵害他人隱私和生活秩序的不良問題。
2.4網絡輿情缺少一定真實性
大學生所能夠接觸到的網絡輿情,是由網絡環境中流傳開來的一類群體的言論,并不能夠代表現實生活中所有人的輿論態度。而網絡輿情所能呈現出來的統一化點評,代表了某類經常在網絡上聚集的網友看法。這種看法一來并不客觀而來,二來缺乏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考證。部分大學生在并沒有了解清楚事件來龍去脈的前提下,就被網友強制性貼上某類人群的標簽,并因發表了自己的真實看法而被他人言語攻擊。大學生群體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一類年輕群體,他們所發表的真實言論是具有現代意義和現實看法的。而這些看法之所以沒有能夠被網絡群體所接受,就是因為網絡輿情本身缺乏真實性,并不能夠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3高校網絡安全意識引導路徑
3.1重視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1)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高校要幫助在校學生認識到網絡輿情存在的不當現狀,處理好他們在接觸網絡輿情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心理問題,將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科學性引導,避免更多學生因網絡輿情而誘發出叛逆情緒。很多學生家長在發現學生存在叛逆心理時,為優先和高校輔導員以及學生常接觸的其他學生,像大學生自身有無負面信息或者不服從管理等問題的溝通,再根據自己掌握到的情況進行家庭教育。但如果學生的叛逆心理真的與網絡輿情有著相當大的聯系,那么高校有效也應當發揮自身所具備的教育功能,對大學生群體進行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引導,防止更多人出現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不當行為。2)增加大學生行為意識教育許多學生出現網絡安全問題,都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社交網絡存在一定的信息泄密風險,與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的不正當無關。高校可以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使他們能夠意識到網絡是具有危險性的社交環境,減少他們在公共社交網絡上暴露個人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行為,讓大學生能夠在不泄露身邊其他同學身份信息的狀態下,進行與其他地域好友或者親戚朋友的友好交流。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大學生本人或者他們身邊的人遭受到網絡輿情的不良影響,使大家能夠處在相對安全的網絡環境中生活。但大學生在網絡中進行的長期社交行為,必然會出現在聊天記錄中泄露個人信息,或者套取他人信息的細節言論。高校應當要求大學生的網絡社交過程,保存與部分長期網友的聊天記錄和聊天時間,調取出現誘導學生行為的網友身份信息,并幫助他們舉報出現違法犯罪行為的大學生網友。
3.2強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增強大學生對錯誤行為的認識高校應當強調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他們之中出現危害他人信息安全的不當行為。很多大學生受家庭教育或者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容易產生以消費主義為中心的網絡交友需求。他們會通過在網絡上炫耀自己,在不同渠道中得到的奢侈品,來證明自身家庭環境的優越。而這部分大學生所曬出的奢侈品真實主人,則可能會因這類炫耀行為,遭到不明原因的輿論攻擊。有學生是因為家境的過于富足,想要在網絡中尋找刺激,所以會出現相當不利于自身學習生活的非法言論。比如為他人尋覓戀愛伴侶,或者與已婚人士進行私密社交等。這種言論一般存在著性刺激或者黃色笑話,會在短期內拉低他人的情感視野,擾亂身邊人正常的婚姻生活和感情生活。網絡上盛行的女權主義不良網絡輿情,大多來自具有這種不良社交心理的人群中[1]。2)增加大學生對網絡輿情的反擊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會做出錯誤的社交行為,成為誘發網絡輿情的背后操盤手。但大學生群體確實會因為自身受教育環境的過于單純,成為他人實施網絡詐騙或者網絡淫穢視頻傳播的主要群體。高校要通過為學生講解有關網絡的詐騙事件和網絡暴力來源,幫助他們明白網絡并非無人看管的私密場所,而是會泄露他們個人隱私、破壞他們情感生活的暴力工具[2]。高校應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文明意識、公共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教學,使他們能夠有效擺脫網絡環境的不當社交活動,并實行以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為目的的學習交友,避免不良網絡輿情對大家的現實生活產生嚴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適當增加網絡交友案例,使大學生能夠對部分影響到自己生活的網絡輿情,進行利用法律武器的予以駁回和理性反擊,減少輿論衍生為網暴的不良社會現象。
3.3普及大學生科學反暴力常識
1)增強網絡暴力行為規律的教學高校要依照必要的法律法規,對大學生進行網絡社交生活的現實性教育,避免他們出現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的不當行為。網絡暴力的形成與大家的無意識言論有著極為強大的關系,而輿論的引導作用就是讓這一切真實地呈現在網絡環境中。網絡輿情和網絡暴力有著相當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更多人并不能意識到自己言論對他人所造成的嚴重傷害。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能夠做到與身邊人的友好相處,并禮貌性地指出他人在公共環境中出現的不禮貌行為[3]。但網絡環境中部分網友對他人行為的指點,更多是以辱罵或者泄憤的形式,表現出自己對某個人物或者某個事件的不滿。這讓遭受過網絡暴力的人,不敢再輕易地散布自己的真實信息,擔心網友通過信息來源找到自己的生活住址,并對自己進行肆意的辱罵或者是示威。2)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暴力行為這樣的人自己也深受網絡輿情的傷害,把網絡上的虛擬信息當作真實的生活信息,可能存在精神一定的精神問題或者家庭問題。高校需要幫助學生積累網絡法律法規,使他們能夠利用法律援助,讓自己或者是更多人得到保護,避免不良網絡輿情在校園環境中的擴散,也減少因輿論所帶來的網絡暴力危害。這種做法能夠讓接觸到現實法律觀念的每個人,能夠通過自己遭受不當言論的信息內容與合理的舉證手段,將利用網絡犯罪或者實施暴力的行為受到處罰。而高校也要高舉維護學生權益的網絡教育旗幟,反對影響大學生群體校園生活的所有網絡暴力行為[4]。
3.4引導大學生客觀言論
1)引導大學生認識到網絡輿情騙局高校要正確理解近年來發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網絡輿情現象,并分析誘導學生出現網絡暴力情況的最終根源,對一切以關愛社會名義所出現的學生不當言論。大學生言論內容的不合理,與他們思想意識的不足有著密切關系。但不管他們言論的出現,是否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只要是對他人完成傷害的言論內容,就應當被列入法律懲治范圍中。高校應當做好大學生網絡發言的引導,防止他們出現盲目跟風的不良行為[5]。許多人把追星當作自己的生活愛好,并通過在社交網絡上有關于明星偶像的言論,大肆宣傳明星的私生活或者是新作品,其中還帶有相當多的不實言論。這類人在追星過程中產生的網絡輿情,讓部分大學生誤以為追星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直到自己被某個所謂的明星粉絲詐騙,才意識網絡輿情所存在的不真實性。2)引導大學生不誘導他人言論不管是學生主動的揭露詐騙真相的言論,還是對明星本人進行的言語攻擊,都無法彌補事件對自己造成的傷害,而且一旦學生的言論不符合事實邏輯,還很有可能被他人警告或者告上法庭。高校對大學生網絡言論的引導,要往積極向上、陽光樂觀的方向上發展,使他們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美好社交體驗,并對出現違法行為的部分大學生,進行依據網絡法律法規的舉報處理,讓大學生群體不出現相對集中的網絡輿情,也不出現因個人行為導致的校園網絡暴力。高??梢耘囵B學生使用文明語言的社交習慣,使他們盡可能遠離處于犯罪邊緣的網友群體,減少大學生出現在網絡社交中的概率,并在校園網站上有效的學習信息,使他們可以通過指定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社交。
4結束語
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接觸到的網絡輿情,能夠反映社會中出現的一類犯罪現實,讓他們看到利用輿情獲取金錢的途徑,這會極大地刺激到學生不夠健全的價值觀體系和社會心理健康。高校要通過對網絡輿情以及相關網絡暴力行為的分析,使大學生意識到不當網絡社交的危害性,并以保護自身權益和現實生活為主線,攻克網絡環境存在的騙局和網暴群體,還大家一個和諧文明的高校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坦樓.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策略探析[J].長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0(2):77-80.
[2]方一宇.高校網絡輿情與網絡安全意識引導對策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4):111-112.
[3]陳思涵,吳佳璊.論“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網絡輿情應對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4):120-121.
[4]姚翼源.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的關鍵問題與實踐向度[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2(3):161-166.
[5]劉寶飛.全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處置分析[J].數碼世界,2021(3):213-214.
作者:王敏 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