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影響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廣泛影響著各個行業的改革與巨變。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誕生了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分支,對傳統金融業務的模式、相關服務與產品的改革起到了較強的促進作用。但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無法完全取代傳統金融業務,兩者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互相借鑒、互相補充,從而促進整個金融行業更加長效、健康地發展。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模式出發,分析其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從而為促進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網上理財;信貸業務
1互聯網金融概念界定
金融的本質業務是通過提供產品與服務,實現資金的融通,從而獲取收益,達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目的。業界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界定沒有統一的標準,角度與觀點也各不相同。有的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是完全對立的,對其業務有較大沖擊;也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完全隸屬于傳統金融。筆者基于金融業務的本質特征及互聯網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將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界定如下: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思想,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所有交易與組織形式。由于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打破了傳統金融業務模式,創新出電商小貸、網上銀行及第三方支付等全新的金融服務模式。與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金融形式和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直接金融形式有巨大的區別,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高效性。互聯網金融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先進手段,使客戶通過電腦、移動終端就可以完成多元化的業務,突破了傳統金融業務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客戶及平臺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與人力、物力成本。(2)普惠性。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較多,服務客戶與產業較廣,尤其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大大地激發了經濟活力。這部分群體市場巨大,客戶需求的個性化較強,傳統的商業銀行往往不以其作為主要的客戶群體。同時,互聯網金融針對個體農業、零售業與服務業的信貸產品,可以幫助其更好地發展。(3)去金融中介化。在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間接金融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商業銀行作為間接金融的主要金融中介,對金融市場資金的融通存在成本高、門檻高、效率低等缺陷。互聯網金融模式中電商小貸、消費貸款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投融資渠道,實現了資金需求方與供給方的高效匹配,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處理信息的成本,大大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1]。
2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模式
借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實現了多元化,既包括對原有傳統金融業務的網絡化延伸,又包括眾多全新的金融業務模式。主要模式包括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及網上理財等,利用移動終端、官方網站及機器設備完成與客戶的交互。互聯網金融已經滲透到傳統金融業務的方方面面,通過改變資金融通與支付結算的方式,提高了資金配置的效率,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福利。
3互聯網金融業務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類,即負債業務、資產業務與中間業務。首先,負債業務是商業銀行資金來源業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被動負債,主要通過多元化的存款產品吸收存款。另一種是主動負債,包括同業拆借、中央銀行貼現借款、證券回購、發行債券及國際市場借款等方式。其次,資產業務是商業銀行資金流出的業務,也是商業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主要形式包括發放貸款與證券投資。其中,貸款主要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保證書擔保貸款;證券投資的對象主要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發行的國庫券與中長期債券。最后,中間業務形式多樣,主要通過為客戶提供各種匯兌、保管及代收等服務收取手續費。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影響是深刻的,并在多方面推動其變革(見圖1)。
3.1第三方支付平臺
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支付、收款及生活服務等業務主要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生影響,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及互聯網網站,第三方支付平臺積累了大量的客戶群體,客戶黏性較大。由于其使用便捷高效,吸引了大量客戶使用移動支付、生活繳費及出行餐飲等功能。對于商業銀行,只有通過線上與線下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能吸引客戶,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例如,交通銀行通過買單吧App平臺與餐飲商家合作,為信用卡客戶提供各種餐飲打折優惠。其中,“最紅星期五”品牌以都市白領為主要客戶,打造周末經濟,即使用交通銀行信用卡在星期五集中打折,并且有積分、返現等優惠。
3.2網上理財
網上理財為客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投資理財服務,實現了線上基金產品、債券產品及保險等理財產品的購買,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對傳統商業銀行開展負債業務存在一定的競爭性[2],倒逼傳統商業銀行拓展網上銀行業務。客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投資各種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及開發的資產管理產品,吸引更多資金。但是網上銀行理財產品眾多,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缺乏專業知識與甄別能力,相比而言,余額寶和零錢通等產品通過了專業篩選,操作方便快捷,更容易被客戶接受。
3.3網絡信貸
網絡信貸以其審核流程簡單、業務辦理高效及門檻較低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的客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借款主體信用評價與風險審核,并且為其匹配適合的信貸產品[3]。對于傳統商業銀行主要的資產業務——信貸業務有一定的沖擊,也反映出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方面存在的眾多問題。首先,產品單一,創新不足。由于中小企業及個人資產數量較少,加之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商業銀行對這部分群體的信貸業務產品單一,服務缺乏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業銀行的利潤損失。其次,信用信息獲取渠道單一。商業銀行的個人信用數據主要來源于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其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商業銀行建立。該數據庫主要統計個人與商業銀行發生借貸關系的相關數據,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最后,流程繁瑣,效率低下。商業銀行在長期的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貸款審批流程,信貸從申請到發放涉及多個部門,環節較多。同時,對借款主體的盈利能力、償還能力及變現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很多貸款主體在經過較長時間的資料準備與審核后卻得不到貸款,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如中國建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審批流程圖(見圖2)。
4商業銀行業務改革方向
21世紀以來,中國金融市場飛速發展,金融工具與相關產品更加多元化,非存款性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在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及中間業務等方面競爭激烈。加之2013年,互聯網金融在中國飛速發展,商業銀行不得不對原有業務及其產品進行變革與創新[4]。
4.1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數據管理成本
互聯網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是信息革命的產物,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提高數據處理效率[5]。首先,積極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利用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優勢,充分收集個人與中小企業的信用數據。其次,大力引進互聯網技術相關人才,建立自己的互聯網數據管理平臺,完善信貸審核體系。最后,大力拓展網上銀行業務。網上銀行擴大了商業銀行服務客戶的窗口,同時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 局限。商業銀行要繼續探索個性化服務,使網上銀行業務更加多元化,覆蓋生活、理財及信貸等方面,為平臺積累客戶數據、甄別信貸主體、提高信貸審批效率、拓展中小企業及個人信貸業務奠定基礎。
4.2創新信貸產品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成就,互聯網技術能夠飛速發展,并對眾多行業造成革命性影響,離不開互聯網精神的優勢。互聯網精神可以概括為高速、分享、開放與協作,傳統金融業務在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同時,更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精神。從市場與客戶的需求出發,從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敏銳發覺目標市場[6]。例如,中國建設銀推出的小企業貸款產品:抵押貸款產品如“速貸通”,對企業無需評級,只要資料符合要求,即可實現5個工作日內快速放款,最高可達2000萬元;信用貸款類產品如“善融商城”和“結算透”,其中,“善融商城”主要針對中國建設銀行網上銀行善融商城銷售客戶,可以根據銷售數據申請一定金額的信用貸款。“結算透”相當于為企業辦理的信用卡,只要企業在建行有單位結算賬戶1年以上,就可以為該結算賬戶申請高達5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這些信貸產品符合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及資金需求的特點,為建行開展信貸業務注入活力。
4.3提高服務意識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金融市場環境,商業銀行應該細分目標市場,以目標市場的特點與需求為導向開展業務[7]。提高員工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及服務意識,通過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產品,提高客戶體驗,重塑商業銀行形象。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暴露了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缺陷與漏洞,為推動商業銀行改革與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8]。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存在缺乏監管、風險評估專業性參差不齊及吸收風險能力較差等問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不是完全對立的,兩者應該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為形成一個健康共享高效的金融體系奉獻各自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素娟.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與互聯網金融融資的協同性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9):37-39.
[2]華炎,鄭宇.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影響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6):144-146.
[3]朱晴洋,陳晴.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分析[J].交流與探討,2021(9下):159-161.
[4]牛蕊.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金融效率影響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22-131.
[5]陳孝明,張偉,羅梓健.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穩定性的沖擊效應[J].學術研究,2019(1):114-121.
[6]高婷.大數據時代下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21(15):102-104.
[7]寧澤逵,解舒惠,屈橋.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探析[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0(10):62-71.
[8]鐘珣.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12):161-162.
作者:趙微 單位:晉中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