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情況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生活方式的轉變與信息技術的革新促進了體育培訓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萌生了新的發展態勢:“互聯網+”體育培訓模式。文章以當前“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特點、問題為研究重點,討論未來“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規范市場;產業融合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由傳統的線下產業逐步發展為線下和線上兩種模式。其中作為新興產業的“互聯網+”體育產業根據業務模塊基本可分為“互聯網+”體育用品產業、“互聯網+”體育傳媒產業、“互聯網+”體育場館服務產業與“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我國“互聯網+”培訓產業起步晚,發展至今經歷了萌芽、初步形成、迅速發展和不斷成熟的幾個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影視行業對武術題材電影的推廣,刺激了武術培訓行業的出現與發展,但形式單一。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足球職業化改革,推動了我國體育體制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體育培訓產業。但一直到2008年前,體育培訓產業處于萌芽階段。2008年我國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同時期國家主席提出“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努力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有力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的長足發展,隨之體育培訓產業形成。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優化,“互聯網經濟時代”的來臨不斷改變著經濟市場、社會環境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一、“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特點1.“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運營模式形式獨特傳統的體育培訓根據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目的分為多個種類,比如成年人健身培訓、青少兒體質鍛煉、專業競技比賽培訓等,雖然種類眾多,但都只有“培訓”這一服務產品。“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培訓產業,成熟有規劃的運營者布局的“互聯網+”平臺不僅是培訓平臺,更是一個信息平臺,產品、產品供給者與產品消費者的一個交流平臺。除提供“培訓”這一服務產品之外,還會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進行外延,比如提供一些實體產品、場館服務等,將平臺模擬其他購物平臺,讓消費者直接在線上獲取更為豐富的資源。2.“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市場需求豐富我國人口眾多,所面臨的市場容量本身就較大。我國政府不斷深入強調“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性,同時結合我國國民體質的變化情況不斷提升大眾鍛煉意識,陸續出臺相應政策來匹配相關行業發展。經濟發展促進馬斯洛需求的上移,大眾對于“健康”的追求更為緊迫,除了基礎的增強體質的需求,有了個性化的需求,比如塑型。體育鍛煉已成為居民首選。這一需求顯得更為急迫。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我國“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市場需求呈現出豐富且多樣化的特點。3.“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參與主體質量不一我國的“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進入門檻較低,培訓機構的硬件設施要求較容易滿足,監管要求不明確,因此存在產業內的參與主體較多。同時由于我國近幾年對體育鍛煉、體育考試比重的增加,致使成年體育培訓、青少兒體育培訓等培訓機構的追捧度較高,刺激了行業外的觀望者。由此參與主體數量眾多,且以中小企業為主。但這些參與主體存在比較明顯的特點,“互聯網+”體育培訓模式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線上教學產品相似,存在同質化競爭現象;線上教學方式提供教學視頻和資料,但是無法進行效果評估與監督。這一系列現象的負面影響程度基本依賴于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等自身因素。4.“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有成熟的技術支撐“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的萌芽、形成與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成熟,主要依據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的應用,并且硬件上依托物理芯片,技術手段上依托通信技術、云計算等方面的功能。近十年來,我國互聯網數據中心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家鼓勵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技術水平、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互聯網的應用區域不斷衍生,互聯網用戶規模及普及率不斷提高。這些前期基礎條件的夯實為“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提供了成熟的技術支撐。5.“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傳統的體育培訓單一提供培訓服務,但是新時期“互聯網+”體育培訓將培訓服務和其他產業基于“聯系”“信息”的特點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比如,有些企業提供的線上培訓軟件中還包含教學資源(視頻、圖書)、體育用品和健康飲食食品的出售;考慮健身運動有一定的風險,可以與醫療保健業進行融合。但這類融合只在一些成熟的“互聯網+”體育培訓機構里運營,而在大部分培訓機構里仍然只局限于單一的服務產品,與傳統商業運營雷同。
(二)“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的問題1.“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內部參與者質量參差不齊,管理模式不成熟“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進入門檻低,對參與者要求標準較低,因此存在參與者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由此參與者個人的管理水平與理念直接會影響到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與效果。根據現有模式,特別是健身類的培訓產品,會提供線上教學視頻,結合線下的鍛煉,但是由于內部教練的變動、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等原因會造成消費者的體驗質量較低。2.“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融合處于淺層次,缺乏輻射效果“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目前仍然是集中以培訓服務為主,提供的其他產品種類不多,也不夠深入。在各個產業的融合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資源(視頻、圖書)、體育用品和健康飲食食品的質量無法準確保證。3.市場競爭同質化嚴重,存在惡性競爭在疫情后,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涌現了大量的培訓機構,培訓機構之間無法進行一個有效的溝通與協調,造成存在產品同治、項目相似、產品過剩問題,甚至不同機構之間還會相互拆臺,擾亂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這也使得消費者的體驗好感度降低,無法獲取高品質的服務。
二、關于“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發展建議措施
(一)政策指引,規范市場,協同發展現代社會信息泛濫,經常出現找尋到的信息為無效信息的情形,而對于體育培訓行業的消費者而言,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來篩選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目前處于發展的初期,相關的支撐與監管措施并未完善,由此造成了市場上的混亂狀態。提供產品的主體沒有收到合理的監管,標準模糊不清,這樣的基礎就埋下了信任危機,特別是采用“互聯網+”這樣一種新的形式,和以往實體接觸有所差異,更容易對于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產生懷疑,也正是因此,整個體育培訓行業聯合“互聯網+”的意識并不深刻,不同參與者之間也是各自為戰。鑒于該情形,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做好政策的執行與指引工作,對于“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進行規范、整頓與支持,促進該產業發展,也有助于政府經濟工作的開展。
(二)轉變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由于體育培訓的特殊性,傳統思維下普遍認為必須在實體場所進行現場學習、訓練才能達到效果,這一觀念為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兩方共同認可。作為體育培訓服務提供者,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現實,進行恰當的革新與選擇。在運營理念上,要靈活應變,切合現實環境,同時要善于學習,對于經營方式、經營方向以及具體業務要心中有數;在組織結構中,要盡量避免現有體育培訓機構存在的人員流動性大、培訓效果持續性弱等弊端,對員工的管理要選擇合適的人力資源政策;要充分結合“互聯網+”體育培訓的特點,不僅將在線模式變成常規模式,更要將其融合到自己的各項經營活動中。
(三)增強產業融合,豐富業務領域互聯網所帶來的融通與資源是“互聯網+”體育培訓市場參與者應該重視并加以利用的關鍵點。特別是不能將這一種模式單獨認為是純粹的體育培訓,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其他相關產業進行關聯,在體育培訓服務的基礎上開啟新的業務,增加企業新的利潤點。比如,線上進行體育培訓必然會形成一個信息網絡,那么可以考慮搭建一個客戶交流平臺,收集客戶的信息與需求,更好地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指定定制化的服務模塊,也能提升業務質量;部分體育培訓涉及體育器械的使用,那么可以利用類似“直播帶貨”的形式,在教授過程中引入產品銷售,那么能夠擴充企業的業務模塊。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內部參與者質量良莠不齊,產業模式未定型,輻射效果弱以及市場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但是我國目前以及未來的市場是十分開闊的,特別是現在的形勢,無疑給了該產業強有力的推動力,后期加以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完善,未來建立“互聯網+”體育培訓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必然也會涌現出優秀的企業。
參考文獻:
[1]龐兵武.“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培訓產業商業運行機制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9,33(1):36-38.
[2]陳珊,張夢凡,金龍.“互聯網+”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2):245+248.
[3]王鋒,陳文淵.“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培訓市場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1):40-41.
[4]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總局關于印發《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
[5]國家統計局.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數據公告[EB/OL].
作者:李潘英 吳耀成 單位:武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