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國家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出現了諸多超級工程,對施工的難度系數與復雜程度等有了新的要求,加上互聯網信息時代對高素質土建人才的需求更高,就要求我國必須在新工科戰略背景下,構建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更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中高端專業人才。
一、新工科被賦予的歷史使命
高等院校是未來型土木工程專業性人才的主要輸出地,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工程人才的輸出質量仍舊與西方先進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是擁有全球最龐大工程教育體系的國家,而工科教育人數占全部工科本科教育人數的四成,這是非常高的比例,但即使是在如此規模的工程面前,我國仍舊存在企業工程人才緊缺、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麥肯錫在全球研究中心相關分析中明確表示,中國工程類就業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缺陷,即學校過于注重應試教育與認知培訓,對學生本身的創造意識、實踐應用能力等的培養并沒有給予充分重視。而在世界性科技與產業革命快速發展中,增強高等教育工程教學質量,積極探索現代化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符合企業發展新要求的未來型工程人才,就成為當前我國工程教育發展的主流,更是我國工程強國建設路徑的必然。2017年我國教育部明確指出,要積極、全面地啟動“新工科”教育培養工作,明確了“新工科”教育共識,為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提供路線導向,奏響了人才培養新旋律。
二、土木工程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缺陷
土木工程是擁有高度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具有一定地域性、人才需求量大等特征,現階段的土木工程專業存在更注重理論教學、教師工程實踐經驗不足、教學形式缺乏多元化等問題,導致土木工程教學中出現學生實踐能力不足、教學學科交叉程度有限等問題,學生無法在工作中解決龐大、復雜的工程項目,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我國“新工科”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所以,必須有針對性地轉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以保證其更好地滿足新時展要求,使學生成長為擁有新工科內涵的未來型專業人才。
三、新工科背景下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1.優化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頂層方案。新工科背景下,要想實現對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最終需求,就必須從人才培養的目標、理念、模式、體系、特色方面著手,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方案。培養目標:培養更具有社會理念、品學兼優、理論豐富、實踐能力強,擁有更全方位、現代國際視野,能引領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的工程先進人才。培養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完成學習能力與實踐發展雙向驅動的最終成效。培養模式:建立綜合能力提升、核心價值創造、知識多元化構建的現代三位一體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體系:建立專業、實踐、應用、個性等全面有機結合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培養特色:發展通識教育、深厚理論、高度實踐、嚴格專業環節、追求現代創新創業。在實踐教學中,學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狀況,進一步完善社會需求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如邀請土木工程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舉辦講座會、組織學校創新就業培訓等,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路徑,促使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培養等在各個教育環節得到貫徹。
2.豐富教學方法,構建線上與線下聯動人才培養機制。在實踐教學中,需要結合互聯網等現代網絡教育資源,構建線上與線下聯動教育機制,結合現代虛擬仿真技術等,實現學生的工程模擬仿真訓練,幫助其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全方位教學。利用問題導向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針對性,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學習課堂,使理論教學同工程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如利用校內建筑項目,使學生通過相關軟件模擬整個施工、建設過程等。另外,還需要借助慕課、微課堂等,構建精品課堂線上學習資源平臺,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擴展與補充,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利用歸納演繹等多種方法,實現對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使其真正成長為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
3.多學科有機交叉,形成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個性化需求,使多學科交叉結合已經成為高等院校變革發展的必然選擇,這種交叉結合發展形成的創新能力,正是新工科背景下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沖破傳統學科教育屏障,創建跨專業、跨領域的教學體系,積極探尋龐大、復雜土木工程建設問題解決的合理教學模式,如生物混凝土技術、建筑3D打印等,均屬于生物、計算機、機械等多學科內容的融合,需要學生具備多學科知識與技能。
4.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學校要發展校企合作,使更多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走入課堂,將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分析,在案例針對性講解中,使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并實現校內教師實踐知識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學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線土木工程專業教師進行實踐培訓,積極鼓勵教師取得職業資格、職稱等,發展學校的各種產學研項目,順利完成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組建與發展。
四、結語
由此可見,“新工科”建設的關鍵在于培養能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能引領未來工程發展標準的綜合型創新人才,賦予其多元創新思維、生態意識觀念、全球化視野,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跨學科大工程系統觀、辯證性思維、引領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現代能力與素養。所以,需要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人才需求導向,從優化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頂層方案,豐富教學方法、構建線上與線下聯動教學機制等不同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真正滿足新時代對未來型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標準。
作者:尹海云 單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