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小企業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各級地方政府亟須臻于完善的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以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為切入點,詳盡闡述了現行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其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仍未滿足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的原因,進一步探究各級地方政府通過制定行之有效的稅收優惠政策解決幫扶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稅收優惠政策
一、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頒布了若干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但是截至目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仍未能滿足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內部協調性不足
1.稅收待遇的差異化導致中小企業減稅降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高培勇(2015)指出,“國家對中小企業雖然也給了一系列優惠,但在財稅領域中一旦涉及到差別待遇、特殊優惠,往往受益的還是國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對GDP貢獻大的企業。”迄今為止,差別待遇、特殊優惠等問題仍舊存在,主要表現為國家針對不同企業實施差異化的稅收政策,比如,國有企業可執行“先征后退”的稅收政策,而中小企業則因不符合條件而被拒之門外;稅法規定,小規模納稅人不執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政策,現實情況是很多小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因此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的中小企業實際產生的增值稅稅負不減反增,減稅降負政策沒有惠及該類企業。
2.稅收法制協調度較弱
現行稅收制度體系在運行過程中,中小企業的稅收法治制度滯后、稅收優惠政策落實不及時等問題較為突出,并且國家、地方政府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涉及減免稅優惠的對象主要面向小微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針對其他類型的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及中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很少,致使此類型企業均面臨較重的稅收負擔。另外,國家陸續頒布了諸多面向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由于地域、經濟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部分面向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沒有落地;同時,不同區域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錯綜復雜,最終稅收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很難惠及所有中小企業,其結果終將阻礙其快速發展。
3.各級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忽視了稅制結構的合理性
各級地方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中出現稅制結構不盡合理的情況,具體表現在部分地方政府只注重和強調扶持,沒有充分發揮政府指導、引領的導向性作用,致使一些中小企業最終因發展方向不符合新舊動能轉換要求逐漸被市場淘汰。
(二)稅收優惠政策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對中小企業采取的稅收優惠方式相對單一,主要集中表現為采用直接稅收優惠方式,即減免稅收和降低稅率等途徑;采用間接稅收優惠方式,如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虧損抵稅、投資抵免等涉及較少或者效果甚微,導致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完全獲得應享有的稅收優惠待遇。中小企業自身條件決定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抗風險能力偏弱,如果沒有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最終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因此,完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打破優惠方式的單一性,實施靈活多樣的多元化優惠方式是各級地方政府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三)稅收優惠政策針對性不強
稅收優惠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依據我國制定的中小企業發展目標可知,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中小企業均可以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雖然國家已陸續出臺若干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然而由于中小企業所處的產業、區域差異較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所處的劣勢缺少足夠的認識等原因,致使稅收優惠政策無法真正惠及所有中小企業,暴露出針對性不強的缺點。
二、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創新
基于目前扶持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創新稅收優惠政策。
(一)改進中小企業稅收優惠體系
1.逐步縮減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的稅收差異
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逐步縮減國有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稅收差異,繼續調高增值稅起征點,用以保障和扶持中小企業。在現行稅收法規下采取這一稅收優惠政策,可以使中小企業尤其是小規模納稅人資質企業的增值稅減稅降負落到實處,進一步減少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
2.提高稅收法制協調度
第一,政府應深入了解本地區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及時出臺或調整相應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擺脫困境,健康穩定發展。同時,要適當關注中小型企業,雖然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夠快速帶動產業發展,有利于市場經濟穩定運行,但是各級政府還應結合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扶持中小企業。實施優惠稅收政策不要只局限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擴大優惠范圍,盡量“一碗水端平”,凡是符合新舊動能轉換要求的所有中小企業均有資格申請獲得財政補貼,取得政府提供的中小企業投資項目,獲取中小企業參股或參與PPP項目的機會,并且得到與該項目有關的企業所得稅等各項稅收優惠。將適用于小微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范圍至符合新舊動能轉換要求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所有中、小、微型企業。另外,政府應加強對傳統企業,尤其是較落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對此類的企業給予引導鼓勵,幫扶企業盡快適應新舊動能轉換要求,通過轉型升級等措施適應時展要求,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期中小企業齊頭并進,共同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第二,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行業、類型繁多,區域化、差異化明顯,為了能夠全方位滿足各類中小企業需求,需要以全面對待為原則設計扶持政策,具體實施方案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區域差異、復雜多樣的特點,采取先分類,再設計扶持政策的方式,盡量給予不同類型中小企業等量的關注度和支持度,充分體現所制定扶持政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便扶持政策真正發揮其效用。
3.建立完善的稅制結構
建立日臻完善的稅制結構,使稅收扶持政策更好為中小企業服務。具體措施是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指引,政府充當企業發展的“指路人”,通過制定扶持政策為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引領中小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大背景下蓬勃健康發展。
(二)稅收優惠方式由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轉變
1.加大稅收政策方面的優惠、創新
就稅率方面的優惠而言,不應局限于降低稅率這一種方式,應多措并舉,創新稅收優惠模式。例如,為鼓勵大企業幫扶中小企業,通過制定實行聯動稅率的稅收優惠政策,即大型企業如果與中小企業合作開展項目,則該大型企業也可以從中受益,獲得合作項目減免稅費等稅收優惠待遇,使與中小企業合作的大企業得以享有稅率層層遞減的優惠政策。這一政策的施行,必然吸引大型企業主動伸出橄欖枝,積極牽手中小企業,從而促進大、中、小型企業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贏。2.采取多元化稅收優惠方式所謂多元化的稅收優惠方式,具體而言,就是實施直接與間接稅收優惠方式相結合的多元化模式。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既采用降低稅率、減免征收的直接優惠方式,又采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延長虧損彌補年限、盈虧相抵等間接優惠措施,形成稅收優惠的“組合拳”。
(三)稅收優惠政策區分產業導向性與區域導向性
對于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在制定優惠稅收政策時,應充分考慮不同產業和地區之間發展狀況的差異性,依據“因地制宜”、“求同存異”的原則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基于產業導向性考慮,國家、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扶持政策發揮產業導向的指引作用。例如,對于國家、政府重點鼓勵的行業,制定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減免稅費等稅收優惠政策;反之,對于目前產能過剩的產業或行業領域,應減少或取消其稅收優惠待遇。我國地域廣闊,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背景不同也會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由于中小企業所在區域不同,國家、政府可以借助區域發展現狀和背景制定適合本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制度。例如,山東省已全面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本省中小企業如果能夠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這一機遇,利用地區經濟優勢,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快速蓬勃發展,則本區域中小企業將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快車道,成為全國同行業的佼佼者。總之,立足于以產業及區域為導向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真正發揮此類政策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樹琪,仲慧.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困境與財稅政策激勵的再思考[J].當代經濟,2019,(7):27-29.
[2]梁曉雯.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
[3]李姝麟.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研究———以日照市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18.
作者:李梅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