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創設路徑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動力功能分析
對于受教育者來講,其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所發揮的作用,對其自身的興趣、動機以及情趣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些方面對于受教育者來說都屬于動力系統。一般來講,心理活動包括兩個范疇,一個是受到智力影響的活動,比如說思考、認知等心理活動,另一個就是意志、興趣等,屬于非智力影響的活動。雖然,意志、興趣這些活動沒有直接參與到人對于事物的認知和理解過程當中,但是他們卻起到了動力和調節的作用。而感知、記憶、思維這些智力活動通過對事物的直接接觸來感知事物。同時他們又能夠對其內心的興趣和意志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要想讓受教育者能夠積極的地思維,對教育內容產生一定的感知,必須要調動其動力系統。所以,能夠調動起受教育者的動力系統,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受教育者處于輕松、舒適的狀態下,思維能夠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下,激發了學習者的動力系統,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效果更好。
(二)陶冶功能與規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對于教育對象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其情操進行陶冶,對其內心進行感染。陶冶功能包括了多個方面。首先是審美的陶冶,當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時,利用文學和美術等一些方式,讓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更加的豐富,產生了對于美好的追求。其次是情感陶冶,當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時,總會產生一定的情感。最后是人格陶冶,所謂人格,他是一個人包括了整體面貌以及其氣質、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評價。對于受教育者來講,教育者的精神面貌等人格特征都會對他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教育者通過自己的人格來影響受教育者的人格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創設時,可以用一些先進的事例作為手段,促使受教育者的人格發生積極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對于受教育者有一種規范的功能,對其行為產生影響,使其能夠自我約束。比如在一個環境衛生、遵守紀律的環境下,所有人都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不隨意丟垃圾,如果有人違反了紀律會受到大家的譴責。情境對于我們都有很大的約束力。
(三)養成功能與協同功能剖析
所謂養成功能指當受教育者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時,其行為會產生變化,逐漸養成一種良好的品行。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能夠對人的思想產生熏。所以,對于教育者來講,思想政治教育者創建了情境,同時也是情境中的一部分,必須要以身作則,內外統一,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受教育者在情境中會主動保持與教育者相一致的行為,進而會逐漸形成良好的品德。所謂協調是針對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來講的,要促使他們達到高度的統一。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創設,促進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感情,這有利于教育活動的開展。目前,很多教育者在創設的情境中沒有協調的氣氛,忽略了師生協調的關系,語言不帶任何感情,教育對象也因此沒有學習積極性,教育效果就非常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和能力,在此過程之中也必須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創設出來的情境才能夠輕松、愉悅,有利于教育活動的進行。
(一)創建良好的社會情境,引導社會認知
在我國,思想政治課往往是填鴨式的教學,只注重進行大量的灌輸。而與此相反的是西方的德育工作,更加注重教育中的隱形資源利用,將其更多的內容融入社會的大課堂之中,這樣所達到的效果令人震撼。所以,我們必須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對社會的文化環境進行優化,引導學生正確的社會認知。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情境,引導家庭情緒認知
學生最主要環境就是家庭,家庭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我國的歷史上,家庭教育受到重視。但是,我國的家庭教育有著自己的特點,專制、權威。這些特點對于受教育者來講阻礙了其主體意識的發展。所以,家庭教育者必須時刻地提醒自己,為學生做一個好的榜樣。家長要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家庭情境,與鄰里搞好關系,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處,同時自己要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用行為來影響學生。
(三)創設良好的精神情境,規范和引導個體認知
作為學生來講,由于他們還沒有進入到社會當中,因此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成熟,處于過渡時期?,F在的學生都有著非常獨立的個性,面對社會信息的爆炸式增長,社會不斷地發生變革,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容易產生變化。通過對情緒理論的認知,了解到其包括了三個步驟,刺激,評價和形成。所以,面對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刺激,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幫助教育者形成正確的評價,促使他們的情緒向著積極靠近。同時,也要對教育者的心理進行一定的疏導,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中的真、善、美,通過現實的情境去努力最求美好,規范自身的品德行為,形成正確的個體認知。另外,由于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學生個體的多樣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也要多種多樣,通過多種方式的表達來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
(四)創設優質擬態性情境,規范道德認知
在上世紀初,“擬態環境”的概念就已經被李普曼提了出來。在當今的信息化的社會,大眾傳媒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它所創造出的“擬態環境”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群體。由于尚未成年,跟社會沒有過多的接觸,因此作為青少年的學生并不具備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較高的可塑性,此時利用擬態環境能夠對他們的一些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進行影響。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讓依靠大眾傳媒的作用對主旋律的道德文化進行宣傳,以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大眾媒體具有獨特的優勢,時效性較強,并且擁有靈活多變的載體,因此,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進行加工和創作,形成優秀的精神作品,借助大眾傳媒的優勢,將社會中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隊社會成員形成影響。與此同時,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發達的網絡技術,將這些優秀的作品結合到課堂的教育當中,不但為枯燥的傳統教學增添了生機,同時也使得課堂的情境教育更加豐富。
(五)創設良好教育營造情境,加強情緒認知
情感是人類從生理方面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需求,一個完整的人,必定是有情感的人。一個人處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其情感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創建,情境質量的優劣,對于教育的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創設情境時,教育者營造性環境要能夠與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受教育者能夠更好的接受。同時要求盡量去選擇更為真實的環境,教育的內容信息量要控制合適,當未知的信息量能夠與已知信息量有一個很好比例時,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在具體的實施當中,可以考慮將情境的創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借助教育網絡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網絡當中,創建一些教育的網絡社區,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更加強大。從而使學生能夠加強情緒的認知。
三、總結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時對其影響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在進行情境的創設時,要不對社會環境進行優化,促進教育對象在社會中形成正確的認知,同時家長也要創設良好的家庭情境,對學生產生有利的影響。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使用多樣的情境手段,根據教育的內容和目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豐富多樣,才能夠是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更高的效果。
作者:王鴻政 單位:許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