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娛樂化數學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娛樂化游戲教學
整堂課下來,自始至終學生們的注意力都被牽動著,吸引著,對所學的知識也都很感興趣。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學習的煩腦,又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對于每節課的導入過程,必須以學生自身的發展思維為主線去引導及教育,每節課之前都給學生留有神秘,每節課結束同樣也留有神秘,這樣學生會非常期待下一次課的到來,從而讓學生能夠從一種環境到另外一種環境,實現“師生共振”。給學生空間間就是給教師自己留有空間,讓自己身臨其境,也讓學生身臨其境,可以將課堂變成一個“原始森林”。
二、讓數學美麗心靈
一位中科院數學院士曾經在他的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到底是想象美重要,還是邏輯理性重要?”或許在我們看來,答案似乎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他是從事數學研究,講究思維的理性,嚴格的邏輯推理。但這位院士卻說,想象美比邏輯理性更重要。在這位數學院士看來,即使是數學研究這等枯燥的事,也在追求著美,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味。其實,想象美和邏輯理性孰前孰后這個問題并不重要,數學和美本身就是一體的,在數學中尋求美,在美中進行數學推算。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說:“為何數字美麗呢?這就像是在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為什么會美麗一般。若你不知道為什么,其他人也沒辦法告訴你為什么。我知道數字是美麗的。且若它們不是美麗的話,世上也沒有事物會是美麗的了。”當我們去體會數學之美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數學。藝術品并非只屬于藝術家,數學同樣有著他們的藝術品,就像畢達哥拉斯的勾股定理、高斯的代數基本定理、祖沖之的圓周率,美在解決問題,美在化繁為簡……這些作品就如同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凡高的《向日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樣,凝聚著人類最閃耀的智慧。數學之美不僅僅是本身的美,更是解決問題之美。和數學有關的電影《美麗心靈》堪稱經典,幾乎囊括了當年所有著名電影節大獎。該影片改編自數學家納什的真實故事。納什與病魔苦苦斗爭數十年始終沒放棄,依靠在數學生涯中對博弈論的基礎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后來,納什本人到中國訪問,聽眾中有人問他作為數學家獲得經濟學獎有什么感受時,他說,用數學去解決問題很美。或許正是這種在數學中尋找的美的信仰,支撐著納什與病魔抗爭,并最終走向諾貝爾領獎臺。其實,關于數學解決問題之美,在生活中有著太多案例,不勝枚舉。學數學是學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本身充滿著令人著迷的魅力,而運用這種思維去解決問題更是一種美。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通過我們的教學,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之美,真正理解數學,愛上數學,才能真正體會到數學這一學科的大美無疆。
三、結語
在教學“軸對稱”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具象的事物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軸對稱的存在。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可以在發現生活中軸對稱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將教學娛樂化地進行,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目的。對小學生數學學科的教育既要體現多元互動,又要充滿童真。同時保留學生的本性,寓教于樂,將教學娛樂化,豐富化,才能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成長奠定牢固的基礎。
作者:張金芳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