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搭建初中生物教學新模式的橋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生物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以往封閉式教學,灌輸式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種種瓶頸,開發生本課程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說現代信息技術是搭建生物教學新模式的橋梁,是帶領學生步入生物探究殿堂的橋梁。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學習方式;教學情境;虛擬實驗
隨著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教學信息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帶來了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新課改明確提出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徹底打破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課堂、探究式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地學習主體。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搭建初中生教學新模式的橋梁呢?
一、整合教學資源,開發生本教學資源
長期以來教材就是教學的全部,教師在教學時機械地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部分教師要想充實課堂教學內容,但教學素材有限,并不能靈活地整合于教學之中。新譚改下的生物教學要構建教學新模式就必須要改變以教材為唯一教學資源的封閉式教學觀,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重組,以使生物教學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生本教學資源的開發,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素材與整合平臺,打破了以往教學的陜小空間,將生物教學引向更寬廣的空間。1.教學素材更為豐富。現代信息技術依托于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可以將與生物學科有關的各種教學素材充實到課堂教學中來,如圖片、視頻、文字材料以及其他教師的優質課件、教案等,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通過對這些教學素材的重組,可以向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生物教學。如“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們可以以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引入教學,以音樂來渲染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從而帶領學生進入正題,接著再收集珍稀物種的圖片、文字報道等,從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珍稀動物受到的威脅。這樣的教學圖文并茂,學生更能從中萌生保護生物的意識。2.教學中運用更靈活。以往的教學中以講解與板書為主,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不能盡情地展現,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建立生物學科素材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來靈活地調取,以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而自由的教學空間。這樣就可以使互聯網中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真正為我所用,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從而使整個教學圍繞著學生有效展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建立本校、本地區甚至是全國性的初中生物教學資源庫,讓更多的生物老師參與其中,吸收更多有用的教學素材,教學案例,使之成為生物教學共同成長與進步的平臺,為教師開發生本教學資源,提供便利條件。
二、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以學生為中心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這是對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本挑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的主體參與主動探究創造機會提供條件,以實現由以教師教到學生學的轉變。我們可以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課,將一個復雜的知識點分解成幾個聯系緊密的小知識點,分別制作成微課。可以在課上讓學生觀看,也可以讓學生在非課堂時間展開學習,這樣更能滿足于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與理解水平來自主地決定觀看的速度與頻度,真正實現學生個性化探究。可以說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沒有教師的壓制,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完全是自由的,已掌握的可以一帶而過,而沒有掌握的則可以放慢速度,邊觀看邊思考,還可以進行回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探究是主動而自由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發展與進步,這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教學理念,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以學為中心的自主探究性活動。
三、創設直觀情境,提高學生理解水平
初中生形象認知能力較強,抽象邏輯思維較弱,直觀的事物更能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更能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感性認知,進而實現對抽象知識的形象認知與深刻理解。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正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形象的特點,不再是機械而枯燥的講解抽象而深奧的知識點,而是為學生創設豐富而直觀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計算機具有很強的模擬演示功能,可以將瞬間發生的過程、肉眼無法直接觀測或是漫長的過程直觀地演示出來,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如在學習“生物進化”時,語言講解是難以將進化的過程講清講透的,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進行動態模擬,將魚進化成兩棲動物的漫長過程縮短,直觀再現于學生面前,這樣學生自然就可以真正地理解這一知識點。如“血液循環”,以往的教學中雖然借助了教學掛圖,但掛圖與講解并不能讓學生系統而全面地講解這一知識點,此時我們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心臟的結構和血液流動的過程動態而直觀地展現出來。將難以用語言講清、圖片說明的抽象的生命運動現象生動、直觀而動態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化靜為動,將學生帶入直觀的教學情境之中,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感性認知,進而上升為理性認知。四、輔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實驗是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重要研究方法與學習手段,加強實驗教學,讓學生掌握各類器材的使用,能夠展開自主的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這正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但在現實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學生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實驗操作。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突破這一瓶頸,帶領學生在更寬廣的空間展開更深入的探究。生物學是研究生命運動的學科,初中階段的生物實驗有很多是以動物為研究對象,如動物的繞道取食實驗、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等等,基于安全、保護動物等方面的考慮,我們完全可以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帶領學生完成虛擬實驗,不用傷害這些小動物就可以將整個實驗過程動態再現。如果操作不當,系統中會有相應的提示,這樣同樣可以發揮實驗的功效,帶領學生借助實驗來理解知識,提高實驗技能。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實驗教學中可以彌補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寬廣而自由的實驗平臺,學生可以將自己諸多的想法展現出來,這樣不能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驗技能的提高,同時更能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當然虛擬實踐雖具有諸多的教學優勢,但傳統操作實驗同親也具有虛擬實驗所不具備的優勢,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一個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能一概括肯定或是否定,而是要發揮二者的優勢,共同助力于實驗教學,讓實驗成為學生開展生物探究的重要手段,以實驗為橋梁帶領學生步入生物探究的殿堂。總之,現代信息技術是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學的必然趨勢,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們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生物教學實中之中,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與摸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使之成為構建生物教學新模式的橋梁,讓學生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帶領學生展開個性化探究,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陽.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及展望.新課程,2013,(05).
[2]吳榮.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的創新.中小學電教,2014,(04).
[3]陳澤芬.新課程理念下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生物技術世界,2013,(07).
作者:杜江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柳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