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稅務風險的管理與防范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企業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很多風險,其中稅務風險是影響企業正常運轉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分析企業稅務風險及其產生成因,提出了管理與防范企業稅務風險的有效途徑和對策,對企業管理和控制稅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防范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未按照稅收相關規定少納稅款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和因企業適用稅法不準確導致多納稅款的風險。企業稅務風險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對稅法的理解不夠深入,納稅行為未能按照稅法規定,存在應納稅而少納稅甚至不納稅行為,使企業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和聲譽受損等風險;二是企業經營管理和辦稅過程中對稅收政策掌握不準確或沒有采取技術性的避稅措施,沒有享受到應該能夠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或稅收籌劃不到位沒有進行合法規避稅費,使企業承擔了不必要的過多的稅收負擔。
一、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與防范的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交易行為與模式越來越復雜,國家稅收制度的逐步完善、稅收征收管理技術的提高與征收管理力度的加強,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稅務問題也日益增多,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影響因素錯綜復雜,導致企業稅務風險加大,給企業各方面造成很大損失。因此,企業管理與防范稅務風險成為當務之急。(1)樹立防范企業稅務風險的觀念,有利于企業規避和降低稅務風險。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及時發現企業稅收業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和解決,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合理合法地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2)企業管理與防范稅務風險能有效減少或避免企業受到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時常控制企業稅務風險以及進行稅務審計工作,能促使企業依法納稅,減少企業因為稅務風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3)企業管理與控制稅務風險可以有效提升企業自身信用度,避免受到信用損失。如果企業由于某些原因而無法及時繳納稅款,可能會被稅務部門認定為偷漏稅和逃稅,就會給企業信用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并給企業帶來納稅信用的不良記錄。通過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企業納稅風險,維護企業良好的聲譽和形象。(4)防范稅務風險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協調稅務機關和企業之間的征納稅關系。在企業發生稅務風險時,企業如果能及時與稅務機關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協調,就可以避免給企業帶來各種損失。
二、產生企業稅務風險的因素分析
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通常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對納稅籌劃和稅務風險的認識、企業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經營理念與發展策略、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與實行、企業信息管理狀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效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場經濟形勢和產業政策,稅收法規或地方法規的適用性與完整性、稅收征收管理技術和管理力度、市場競爭環境等。
(一)企業自身因素導致的稅務風險
(1)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經營的多元化使很多企業業務種類越來越多,業務范圍也越來越廣,涉及的稅種也相應增加,企業經營活動的復雜性極大地增加了稅務風險。同時,企業往往將主要精力用于生產經營和產品營銷方面,而忽視了稅務風險的防范。(2)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缺失。目前,很多企業都缺乏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缺乏對稅務風險的長效控制,忽略了對稅務風險的全面識別、評估和管理,沒有認真挖掘企業稅收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各種稅務風險,也沒有制定和實施切實可行的稅務風險管理計劃和管理方案,更沒有根據稅務風險來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對策和措施,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不到位。(3)稅收政策的執行不到位。新的稅收政策頒布后不可能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經濟發展的動態進行調整,作為納稅人也應該相應地及時對納稅業務進行調整,如果沒有及時掌握稅收政策變化將必然形成稅務風險。
(二)企業外部因素導致的稅務風險
(1)稅收體系的復雜性形成稅務風險。我國稅收體系涉及的稅種較多、內容龐雜而且稅收政策的調整也比較頻繁,稅收政策以及規范性文件的一些規定比較籠統、模糊而不明確,使企業在依法納稅過程中形成理解性的偏差,影響了企業的納稅行為,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2)稅收征收管理技術的提高和管理力度的加強。“金稅三期”管理系統的全面上線使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稅務管理更加嚴格和規范,以前容易忽視的稅務風險,就可能被系統自動識別而導致稅收處罰并影響納稅人的信用評級;“金稅三期”管理系統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智能化稅務監督管理能力,有助于稅務機關高效地識別和查處納稅人的違法行為;“金稅三期”通過整合從數字渠道獲得的所有納稅人數據,提升了稅務機關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和水平,使得稅務機關能夠利用稅收大數據進行分析比對,以達到對高風險點進行預警和征稅監管,使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稅收征管環境。
三、管理與防范企業稅務風險的對策
風險和收益相伴相存,企業在追求收益的同時應該對相應產生的風險防范到位,如果為了一味追求收益而置各種風險于不顧,就會給企業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企業應該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管理與防范稅務風險。
(一)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加強風險意識是防范風險的基礎。因此,企業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對員工進行稅務風險管理與控制方面的培訓和宣傳,鼓勵各個部門及其人員增強稅務風險的防范意識,使企業在稅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將企業稅負降到最低。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納稅籌劃考核機制,對有關部門和人員根據在稅務風險防范工作中的表現給予獎懲,強調權責分明。
(二)建立健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
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與控制機制是防范稅務風險的制度保證。(1)構建企業稅收業務自查體系。建立企業稅收業務自查體系是企業開展稅收工作和進行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充分考慮企業對稅收風險認知程度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發展、企業財務狀況、企業規模和經營方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涉稅人員的財務管理能力和涉稅業務的處理能力等,從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各個方面構建稅收業務自查體系,將稅務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2)完善企業稅務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稅務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稅務控制環境、風險評估、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等方面。內部控制環境主要是合理設置稅務審計機構,以滿足實際生產經營中稅收業務的處理需要;稅務風險評估主要是找出形成企業稅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和風險特點,通過風險識別來確定風險控制的關鍵點以采取相應的對策;風險評估后應該建立相關的資料信息數據庫,為后續進行稅務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持;信息溝通是樹立“培育稅基、培養稅源”的理念,保持與稅務機關的溝通聯系,建立融洽的稅企關系。(3)建立稅務信息化管理系統。“金稅三期”使稅務機關能夠全方位全過程地對企業納稅行為進行稅收征收管理和監督,因此,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稅務風險管理以保證及時發現稅務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為稅務風險管理提供基礎信息和技術支持。
(三)重視稅收政策的研究和執行
企業應該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動態和產業政策調整、會計制度的變化和稅收征收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進,收集整理與企業有關的涉稅政策信息資料并對企業應該執行的稅收政策進行認真學習、領會和研究,以防范和降低由于稅收政策的變動或錯誤地執行稅收政策而帶來的稅務風險。總之,企業稅務風險的管理與防范已經成為稅務征收機關和納稅人必須面對的新課題。為了減小稅務風險,企業需要逐步完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將稅務風險的管理與防范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加以統籌和規劃,從而將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維護規范的稅收秩序,保護國家的稅收利益和納稅人的權益,都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徐鐵牛.企業稅務風險成因及其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
[2]賈增杰.“金稅三期”管理系統的稅務風險分析及防范[J].中國總會計師,2017(12).
[3]宋麗.“金稅三期”后企業稅務風險的規避與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4).
[4]季邵華,周純玉,劉淑芝,任九坤.企業稅務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納稅,2018(7)
作者:陳小霞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