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的關系及規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生態文明建設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其中,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建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不斷加強與水有關的生態建設,才能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為進一步發揮水土保持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紹了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的概念,分析了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的關系,進而探討了加強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措施。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生態文明;關系;規劃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而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不僅會給當地經濟帶來損失,還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面對這一情況,我國逐漸加大了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本文就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的關系及其規劃問題展開研究,以期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
1.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的關系
1.1水土保持的概念
面對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國家不斷加大對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水土保持是一門綜合性技術,其綜合了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等多方面功能,可以起到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科學利用水土資源,提高土地生產力等作用。一般來說,水土保持的關鍵在于保護植被不受損傷,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再結合工程建設、農業管理等措施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其實質是通過采取各項科學手段,充分發揮當地的生態和生產能力,進而獲得更加優質的生態產品;因此,水土保持不僅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1.2水生態文明的概念
水生態文明,是結合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新形勢而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從理論上來說,它指的是基于人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通過各項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進而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確保整個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可以說,水生態文明是我們整個社會是否進步的重要標志,其代表了人類與大自然、人類與水資源是否能夠和諧相處。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逐步深入,水生態文明已成為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建設美麗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1.3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的關系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水土保持,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其著眼點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考慮的是河流、湖泊等周邊區域的水土流失問題,另一方面考慮的是相關區域的農業生產問題,目的在于將農業發展與水資源保護有機結合起來。近年來,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既有對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同時也在不斷加快海綿城市等的建設,而水生態文明則是一個更加宏大的概念,可以對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可以說,它是人們在新形勢下對水土保持工作的再思考、再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范圍較廣、內容復雜等問題。如何才能將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密切結合起來,是廣大建設者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2.水生態文明建設中水土保持的關鍵內容
2.1水土保持功能的維護和提高
對于水生態文明建設來說,水土保持的關鍵內容要與之相對應,首先,要做好水土保持功能的維護與提高,有效發揮各類水利設施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保證某一區域范圍內的水土保持功能不受影響,其功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采取措施提高水土保持功能,也就是結合當地情況,對于不滿足要求的區域進行適當補強,進一步提升其水土保持功能,比如,通過荒山植林、植被改造等防治水土流失,提高該地區的蓄水功能。
2.2水土保持功能的保護與恢復
水土保持功能的保護與恢復,也就是做好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實施,這是當前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要求不斷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將工程項目的開展與水土保持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對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進行恢復。這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一脈相承的,一方面要保證當地的水土資源不受破壞,另一方面對于已經遭受破壞的要盡可能的予以修復;因此,在工程項目開始前,就要制定完善的計劃,通過對工程建設情況的全面分析,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建議,合理規避可能產生水土流失的區域,最大可能的減少對當地環境的破壞,以起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必須根據之前制定好的水土保持方案來實施,在避免水土流失的同時,對相關地區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3.加強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措施
水土保持與水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應采取措施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3.1提高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水生態文明建設,要以保護水生態環境為基本出發點,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水土保持,則是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采取預防與治理相結合的措施,實現水土資源的科學開發,確保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就要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使其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意識的保護生態環境,不對水土資源造成破壞,努力在整個社會形成重視水土保持、節約水資源的良好氛圍,有序推進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
3.2大力開展水土流失治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水土資源的開發力度不斷加大,甚至在某些地區為了短期利益而進行過度開發,進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現象,這已成為我國環境保護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給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就要大力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對水土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這是改善生態條件、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方面,我們要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項目來抓,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發動整個社會參與其中,不僅是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廣大群眾也要身體力行的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環境。
3.3健全水土保持監管制度
除了在思想上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還要加強監管,通過構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監管制度,對企業、個人的行為進行約束。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的管理規章,在已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工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的監測與驗收規范等,使得各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要采取措施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研究制定水土保持工作標準,為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上的支持。
3.4加強水土保持科學研究
水土保持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涉及到多學科知識,應不斷加強水土保持的科學研究。比如,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等方面的理論性研究,同時推動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結合,將水土保持和水生態文明建設與科技納入到一個整體,形成健全的科技服務體系,在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科學實施的同時,也使有關單位多年來的科研成果得到實踐應用。
4.結語
總的來說,水土保持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要將其放到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尊重自然規律,規范各類生產活動,使水土保持工作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當然,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續性的投入人力、物力資源,并針對相關問題,制定專門的解決措施,加大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健全水土保持監管制度,以此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持續開展。
參考文獻:
[1]曹麗軍.城市水土保持與生態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J].浙江水利科技,2014,42(2).
作者:張秀玲 單位: 長治市潞州區老頂山電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