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分析了洛陽市近年來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洛陽都市生態農業近期發展目標、發展定位及全面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都市;生態農業;現狀;對策
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將加快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列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四大工程”之一,并將洛陽市確定為試點城市。現階段洛陽市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總體水平已處于成熟期,但距全面實行都市生態農業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拓展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滿足都市區居民不斷增長的農副產品消費和休閑生活需求,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提出洛陽市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新舉措。
1洛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洛陽市高度重視都市生態農業,將都市生態農業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突破口。以都市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展農業功能,優化農業結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逐年加大對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大“菜籃子”工程的實施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都市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洛陽市都市休閑農業項目總數達到961個,其中都市休閑農業園區196個,休閑農莊73個,農家樂692家。欒川縣、嵩縣先后被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銀杏嘉年華被確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嵩縣天橋溝入選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宜陽縣祥龍養殖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欒川廟子鎮莊子村、孟津縣送莊鎮、梁凹村等4個村被農業部命名為“美麗鄉村”,洛寧縣蘋果采摘景觀被農業部確定為2014年中國美麗田園,欒川縣重渡溝入選“2014河南十佳美麗鄉村”。初步形成了“春季賞花,夏避炎暑,秋品果香,冬泡溫泉,季季有亮點,月月不相同”的都市生態農業新格局。全年接待游客580萬人次,休閑農業總收入達到26億元,有力地帶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洛陽都市生態農業建設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認識不到位,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社會及生態效益;各地區發展不平衡;農業經營規模較小,制約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功能不完整,農業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開發相對滯后;園區功能及區域特征不明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任務艱巨;投入相對不足。
2洛陽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目標與發展定位
2.1發展目標
2015-2020年,重點提升全市的“勞均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科技投入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率”等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控制指標,到2020年總體達到實現都市生態農業過渡期的發展水平;2020-2025年,將洛陽市都市生態農業區域初步建設成為:鄭洛都市區的“菜籃子”產品重要供給區、農業先進生產要素聚集區、農業多功能開發先行區、農業標準化樣板區、農產品物流核心區、生態農業示范區。打造“都市生態農業、特色洛陽模式”,率先實現三農協調發展,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2.2發展定位
農業在洛陽市總體社會經濟中所占比例較小,更多的功能體現在穩定社會、食品安全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總體定位為“都市生態農業”。為進一步強化都市生態農業在洛陽市乃至中原經濟區的領先優勢和代表性,結合國家、省、市三級發展規劃和發展現狀,確定了洛陽市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定位。
3洛陽市全面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對策
3.1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各級財政要安排相應的資金支持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代農業、“菜籃子”工程、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等項目資金要向都市生態農業傾斜。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都市生態農業建設,鼓勵資源型企業和民營資本以協作、參股、合作、獨資等多種形式參與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加強農業金融服務,對都市生態農業項目優先給予貸款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企業帶動、能人領辦、政策引導、依法管理等措施,加快培育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為主要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農業托管公司、農業科技服務公司、育苗公司、民營農業研究所等新型經營性服務機構,探索都市現代農業服務的系列化、經營化和社會化。
3.2整體規劃,合理布局
將都市生態農業納入全市建設發展戰略和規劃,與城鎮化規劃、循環農業規劃相結合,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為都市生態農業發展預留一定發展空間。結合洛陽農業發展實際,在城區周邊規劃都市生態農業核心發展環,設置多個都市農業園區,形成“一花五葉,七彩洛陽”的空間格局。將全市都市生態農業空間劃分為三個圈層:城市農業景觀農業圈、近郊現代都市農業圈、遠郊生態特色農業圈。在九個城區和部分城市郊區組成的城市農業景觀服務圈內發展景觀農業和會展農業,適當發展社區庭院園藝、陽臺園藝、屋頂農業、校園園藝等城市農業形態,鼓勵發展以花卉、苗木、盆栽觀賞植物等以美化城市環境為目的的種植業;在近郊區平原、山前地帶和伊洛河流域兩側組成的近郊現代農業發展圈建設田園景觀式的蔬菜、水果、作物、花卉苗木等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完善基礎設施,鼓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重點發展觀光農園、教育農園、市民農園、農業主題公園及農業節慶活動等;在東北部、西部和南部低丘陵區組成的遠郊生態特色農業圈,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療養和養老農業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環境友好型農業產業,促進優勢產業如有機雜糧、果品、中藥材、食用菌和畜禽水產養殖等特色產品開發。要立足當地優勢,精心規劃,統籌安排,合理處理糧食生產和都市生態農業的關系。
3.3科技創新,示范帶動
鼓勵生態園區與農業科研單位聯合,引進一批農林及旅游專業的技術人才,開展科研工作,實現新型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各地先行先試、率先發展,爭取形成一批能代表洛陽市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方向的典型,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各地要科學引導,認定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示范引領作用強的示范園區,在現有農業示范園區的基礎上,打造集游樂、體驗、健康生活為一體的現代都市生態農業園區,積極探索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建設。加快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在都市生態農業園區中的集成應用和示范,實現信息技術與都市生態農業的深度融合,推進都市生態農業園區生產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加速都市生態農業園區現代化發展進程。同時,加強與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學習借鑒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促進全市都市生態農業健康發展。
3.4保障供給,狠抓“菜籃子”工程
實施“安心農產品供給工程”,不斷發掘糧食生產新潛力,推進洛陽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確?!安嘶@子”穩定供給。擴大油菜、谷子、紅薯、花生等耐旱作物種植面積,重點發展日光溫室、鋼架大棚和連棟溫室,建成一批完善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加快養殖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肉制品、乳制品、蛋品的加工能力,發展畜產品冷鏈物流,培育畜產品加工、物流企業2~3家。
3.5延長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流通業
在市、縣、鄉三級分別建立一級綜合園區、二級物流園區、三級加工(物流)園區,形成完善的加工物流體系。以龍頭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帶動農業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糧油深加工、果蔬初級加工、禽畜初加工等,著力發展核桃、紅薯產品精深加工,構建規范的葡萄、紅薯、中藥材、土特產等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圍繞牡丹、玫瑰、獼猴桃等發展豐富的文化休閑食品。加快推進都市生態農業流通領域信息化建設,提升產品交易、物流配送、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信息化能力,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交易、競價拍賣和產品配送等,為城市居民和農業生產者提供信息服務。統籌規劃全市農產品流通網絡布局,培育5~6個大型物流配送龍頭企業聯合形成配送網絡。
3.6依托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強農業加工業的發展,實現初級農產品到商品的轉變;依托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開發特色禮品和藝術品,實現一產和二產的融合;加快體驗經濟發展步伐,促進三產的融合。大力發展以特色產業為基礎的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全市打造6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片區,以文創科普教育為主題,建設文創益農休閑農業區;以濱河濕地景觀為主題,建設濱河智趣休閑農業區;以農耕田園生活為主題,建設田園體驗休閑農業區;以山地娛樂體驗為主題,建設山野暢享休閑農業區;以林果采摘休閑為主題,建設果嶺樂園休閑農業區;以生態觀光體驗為主題,建設山水慢活休閑農業區。建立市級休閑農業評鑒機構及評鑒體系,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服務品質、文化品位及區域品牌。積極申報省級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創建國家級、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3.7加強污染防控,著力生態農業工程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工程,規劃生產行為,實施生態養殖、水產健康養殖工程建設、從源頭上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廣清潔生產,建設規?;笄蒺B殖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工程,實施節約型農業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推廣節能減排,實施以沼氣池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從生產終端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同時,加強城郊園林和綠地建設,將荒灘、荒地納入綠化用地規劃,減少裸露農田和揚塵;發展節能農業,開發利用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經過3~5年努力,全市逐步實施循環、生態農業工程,形成特色明顯的循環農業產業鏈和循環農業經濟鏈。
作者:王秀存 單位:河南省洛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