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都市農業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都市農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本文以東營市為例,分析了發展都市農業的優勢及不足,并從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就東營市發展都市農業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都市農業;東營;建議
目前都市農業已經在我國的許多地區取得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都市農業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區域性特色。現就東營市發展都市農業的優勢不足進行相關分析,并提出有關建議。
1發展都市農業的優勢與不足
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具有發展都市農業得天獨厚的自然、產業及政策等優勢。
1.1自然資源優勢
東營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黃河三角洲地域特點的氣候最適宜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土地后備資源得天獨厚,市內30.15萬hm2土地尚待開發,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適宜布局建設國家大型農業產業基地。
1.2經濟發展優勢
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綜合實力雄厚,201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43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358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服務業均居全省前列。其中,人均GDP為163426.71元,折合26604.60美元,位列山東省第1位。
1.3產業發展優勢
東營市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2012年被整建制列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市內農業龍頭企業600余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38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80余家;市內已建和在建休閑觀光農業園(點)186個,國家科技部批復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處。
1.4生態環境優勢
東營市為國家園林城市,市內生態林場11處,林區風貌初步形成,森林覆蓋率已達到25%以上。市內濕地遍布,面積達0.14萬hm2,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1.5政策支持優勢
東營市是山東省唯一全部納入黃藍2大國家戰略的城市,政策效應疊加,使東營具備了聚集生產要素、吸引各方投資和輻射周邊、帶動區域發展的良好區位條件。在看到都市農業優勢的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制約東營市都市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態脆弱問題突出;現代農業起步晚,傳統農業仍占有較大成分,培植農業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難度較大;對都市農業的發展缺乏系統、全面、專業設計規劃等,專業型人才欠缺;城市化進程還需加快,城市規劃布局與都市農業發展不相協調問題存在。
2發展都市農業的幾點建議
發展都市農業,關鍵是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性,將農業的廣度和深度做進一步拓展,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質量和效益的有效提升。
2.1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從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出發,在現有基礎上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布局,全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發揮東營市土地資源優勢,圍繞糧棉、林果、畜牧等優勢產業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2.2建立科技服務體系
重視農業科技應用與服務能力建設,以“百家院所進東營”為契機,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加速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農業發展整體素質。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革和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提高基層農業公共服務能力。
2.3建立組織創新體系
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植力度,完善扶持政策,盡快培育一批規模較大、管理模式先進、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相結合,盤活農村土地要素,提升農業的現代化經營水平。
2.4建立政策支撐體系
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加強都市農業理論的綜合性研究,從土地、金融、法律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體制,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2.5建立人才支撐體系
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扶持力度,培育引進一批農業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培訓,新型農民創業培訓,培育一批技術型、創業型、技能型、生產經營型和農技推廣型實用人才隊伍,為都市農業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2.6優化外部發展環境
當前對新形勢下都市農業的定位和功能認識還不夠充分,應采用多種形式,對現代都市農業的理念進行普及推廣,增強各階層對其功能與作用的認識,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俞菊生.中國都市農業——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實證研究[M].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
[2]闕金華,張洪程,萬靚軍.城市現代化進程中都市農業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03(4).
[3]邱化蛟,程序,朱萬斌.都市農業若干問題的重新認識[J].科技導報,2005(5).
作者:王婧 單位:東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