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滄州設施農業發展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發展設施農業對滄州市的重要意義
發展設施農業,可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對于保障滄州市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發展設施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設施農業是一種區別于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標志,其在生產集約化程度、農業技術含量、產品品質和種植效益等方面有著明顯的比較優勢,具有節水、省地、聚能、高產、高效等特點,對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2發展設施農業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
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現在的農用土地越來越少,要以有限的、越來越少的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益,創造更多的收入,發展設施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精品農業是必然的選擇。設施農業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生物潛能,在大幅提高單產的情況下保證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是滄州市種植業和養殖業中效益最高的產業,也是當前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1.3發展設施農業是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發展設施農業,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害的影響,減少農藥的使用,更好的實現無公害的目標。設施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業標準化,可實現生產各個環節采用現代化手段,實施科學的肥培管理,集約經營,可按照程式化、標準化生產,精準使用肥藥,減少環境污染。設施農業還可以通過調控生產環境,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保證農產品的鮮活度和周年持續供應。發展設施農業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發展設施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土地瓶頸
農業生產結構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導致原本緊張的耕地被再次細分,以至于農業經營規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規模優勢,而且種植的蔬菜品種多而雜。
2.2人力資本
目前,滄州市農業發展的人力資本相對匱乏,農民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農民科技知識儲備不足,導致其對新管理和新技術手段較為陌生,對新設備的使用較為生疏,對新的經營理念較為消極,大多憑以往經驗進行農業生產,高新技術應用較少。
2.3冬季采光
由于冬春季節光照時間短、強度低,使溫室多采集陽光對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滄州地區冬季多霧也是影響溫室采光的一個重要因素。
2.4產銷銜接
缺乏專業批發市場和營銷組織。目前,滄州市農產品外銷還只是依靠少數農民經紀人憑借關系聯系外地客商收購,沒有專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就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的外銷,制約了滄州地區設施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發展設施農業的舉措
3.1進一步創新完善政策體系,建立以政府扶持為導向、社會投入為主體、自我積累發展為基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制建立農業保險的政策性補貼機制,以吸引金融資金流向農村、流向農業,用保險來穩定農業風險對農業生產的沖擊和影響,保持農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如招商引資、促進土地流轉、發放貼息貸款、小額貸款等,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政府和財政部門應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技術培訓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設施農業提供物資和技術保障
3.2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加快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意義重大。溫室新能源(太陽能、生物能)的利用,也將推進設施農業的發展。抓好技術培訓工作,把農業新技術手把手地傳授給農民,切實解決生產中的各種技術難題。
4調整結構和方式,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提高經濟效益
4.1調整農業結構
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溫室,引進優良品種,實施設施農業優種工程,需加大國內外名優新品種的引進力度,特別是引進推廣適應餐桌需求的名優新品種;擴大設施蔬菜規模,提高設施蔬菜生產能力,推廣保溫性能好的厚墻體、半地下式溫室結構,實行節水灌溉及微滴灌溉技術等;培育一批蔬菜優質品牌,加快無公害生產步伐。
4.2調整品種結構
實現良種引進、示范、推廣新突破,種子是農業進步中最具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優種,可以形成一個產業,打開一片市場,加快設施農業品種的更新換代,是搶市場、推動設施農業新發展的關鍵。
4.3調整種植方式
要充分利用設施農業種類多、品種豐富、栽培特性復雜、種植方式靈活的特點,加大推廣力度,把設施、品種、技術以及栽培方式、種植模式進行優化組合,組裝配套,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同一品種可以通過露地栽培、地膜覆蓋、中小棚和日光溫室種植等一系列方式在同一地區分批播種,分批收獲,分批上市,避免一次上市量過大,影響經濟效益。
4.4調整質量結構
實現質量安全水平新突破要突出“三項殘留”控制,圍繞產前、產中、產后關鍵環節,推進“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一是做好宣傳,讓農民盡量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盡量施用有機腐熟的肥料,從源頭上做到“無公害”。二是抓好冬春季節的技術培訓,利用冬季農閑時間,向農民宣傳設施無公害種植技術。
5發展特色建設,推動設施農業發展
5.1抓好典型特色村建設
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典型村、示范戶、示范棚建設,鼓勵技術人員包戶、包地塊搞特色種植,為農民提供學習樣板,使農民看得見,學得會,利用效益引導、典型帶動的方法,促進設施農業快速發展。
5.2抓好批發市場和營銷組織建設
解決產品銷售問題,第一靠品質,達到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就是要標準化生產,把好投入品(農藥、化肥、水等)關;第二要有規模,有了適度的規模才能有較為固定的客戶、市場;第三做好包裝、加工和服務。
5.3發展旅游觀光農業
開發一批風格獨特的農業觀光基地,開展“農家樂”、“漁家樂”等旅游活動,使旅游觀光農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亮點。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加大旅游觀光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發展名、特、優、新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設施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