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高校教育質量提升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致力于開拓提升我國民辦高校建筑類專業教育質量的新思路—以服務地方建筑業發展為導向,構思民辦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的實施策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使民辦高校的發展方向更加理性、正確。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育質量;建筑業;服務地方經濟
以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為依托,以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重大戰略為背景,探討民辦高校建筑類專業教育質量提升策略意義重大,既能夠促進民辦高校以育人文本,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又能夠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建筑類專業精英,助力我國支柱產業的良性發展。
1相關核心概念的界定
(1)民辦高校:即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高等學校。(2)教育質量:《教育大辭典》的解釋:“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衡量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后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3)服務地方經濟:本文中,服務地方經濟的內涵是指民辦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天然的聯系,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應圍繞地方主導產業著力打造契合地方需要的特色專業群,不斷增強辦學活力,突出辦學的“服務性”。(4)建筑業:指專門從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設和設備安裝以及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生產部門。其產品是各種工廠、礦井、鐵路、橋梁、港口、道路、管線、住宅以及公共設施的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再次明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我國民辦高校發展概況
我國的民辦高等學校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高校信息,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56所,其中民辦高校762所,成人高等學校268所,可見一斑。
3民辦高校服務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1)創新民辦高校辦學理念。民辦高校充分利用自主辦學、機制靈活的優勢,立足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嚴把教育教學質量關。(2)改革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包括民辦高校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產教融合機制創新、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以提升民辦高校教育質量、服務地方建筑業發展開拓思路。①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一是采取“3+1”、“2+1”模式,促進人才培養由學校向社會的順利過渡;二是通過專業理論課程體系設計及教學方法改革,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升級,積極融入BIM、裝配式等新技術,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推進相融合,保障人才培養的與時俱進;三是通過專業實訓方案的創新,增強學生參與實訓任務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能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四是通過“頂崗實習+促就業(創業)”模式的探索,保障學生由學校向社會的順利過渡,實現民辦高校、學生、地方企業的共贏。②產教融合機制創新研究:通過產教融合模式設計、合作辦學保障體系設計等,促進人才培養知行合一、工學交替,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實現學校與地方企業的互惠互利,為實現民辦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目標搭設橋梁。③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民辦高校教師專業素養、教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開發教師潛力,建設“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通過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管理、考核、激勵機制探討,激發民辦高校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的“傳道、授業、解惑”,切實做到教書育人、寓德于教、寓教于樂。(3)完善民辦高校教學質量校內評價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等,實現自我評價與社會監督雙管齊下,強化質量意識,促進全員參與,不斷完善質量管理機構和激勵機制,加大監控力度,促進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自覺性。
4結論
民辦高校教育質量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一個緊跟時展步伐、不斷改革創新的民辦高校,才會蓬勃發展,才能夠更好的服務社會,忘本文能夠為相關課題的研究拋磚引玉。
作者:孫娜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