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聯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素質教育在黨的十八大中再次被強調,素質教育主要是解決“如何培養,怎樣培養”的問題,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其基礎,主動、發展、實踐、創新及參與性等各個方面。實現“三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經過這幾個方面。所以,理解和掌握兩個各自的內涵、捋順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十分有現實意義的課題。本文從介紹三生教育內容開始,在其基礎上重點論述兩者的關系。以期為開展包涵三生教育在內的素質教育推廣提供一份幫助。
關鍵詞:三生教育;素質教育;教育
素質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它主要是面對所有的人員,開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的德智體各個方面都收到均衡的發展,讓他們都具備自我開發的能力。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國家圍繞實施素質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而最新的表述再次清醒而鄭重的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主要是解決“如何培養,怎樣培養”的問題,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其基礎,主動、發展、實踐、創新及參與性等各個方面。實現“三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經過這幾個方面。所以,理解和掌握兩個各自的內涵、捋順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十分有現實意義的課題。本文從介紹三生教育內容開始,在其基礎上重點論述兩者的關系。以期為開展包涵三生教育在內的素質教育推廣提供一份幫助。
一、三生教育的內容和重要意義
(一)三生教育的內容
“三生教育”是生命、生存、生活三種基本教育的簡稱,其包含基本而重要的教育內容“生命教育”注重培養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生“認知、尊重和珍愛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生活教育”主要是讓人們了解生活常識,具備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可以拋卻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生存教育”則主要是培養人民的生存知識,讓人們擁有強大的生存意志,讓其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下來。最后通過“三生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三生教育”的意義生命教育,主要是關于生命文化與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研究生的命價值,讓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養成積極健康的生命理念從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價值。愛惜自身、尊重他人,使得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更有意義。生活教育具有生活的、行動的、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系的幾大特點。學校的生活教育主要是提高教師、學生的生活質量,從各個方面入手,培養他們的言談舉止,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珍愛和珍惜家庭和集體生活。生態教育主要是培養人們與自然和平共同發展的理念,讓人們能珍惜現在的生態環境,愛護自然、珍惜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的發展,讓人們在發展科技的同時珍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的相處,長久和平的發展。
二、淺談“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一)三生教育和素質教育兩者的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基本一致
素質教育是一種回歸教育基本規律基本價值的一種教育,受教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關注的焦點。對比“三生教育”內容可以得知。兩者都以“以人為本”為教育理念,兩者都以平衡發展學生各項基本素質為主要教學內容,兩者都以培養出具備綜合素質的學生為教學目標。
(二)素質教育的使命要求進行“三生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擁有良好正確的生命觀,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從而理解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自我和他人的生老病死,接收自然界各個物種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及規律的,進而愛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與自然界和諧發展。這是素質教育遵循的最基本規律,也是素質教育想要達到最基本的目的之一。生存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生存觀,了解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培養學生合法高效的解決安身立命的的能力,能夠在面對危險時能夠選擇適當的生存方式;使其擁有良好的生存觀,讓其能夠正確的面對生命的各種挫折,笑對生命,珍愛生命。這是素質教育中關于基本能力部分所想達到的目的,通過進行生存教育就可以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生活教育則主要是增加學生對生活常識的了解,增加對生活的實踐,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進而了解生活的意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父母、他人和社會存在感恩之心;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不僅僅是個體的,還是社會的,其有物質和精神組成,在生活中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要勇于面對現實,形成良好的生活追求,不攀比不追風,能夠正確的面對生活的誘惑和不公,善待自己和他人,了解生活的真諦,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生活教育所所達到效果正是素質教育中有關素養方面所要求的。
總之,作為素質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三生教育”對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羅明東,何元.論“三生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的關系[J].昆明學院學報,2009,(02):5.
作者:齊衛彥 單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