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并購重組過程的稅收籌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并購重組是企業實現資本結構優化、整合優質資源并擴張規模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有效的并購重組不僅能夠為企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還能夠促進產業深化改革。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稅收是制約并購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充分落實稅收籌劃有利于降低企業并購重組成本,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對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稅收籌劃進行了綜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并購重組;稅收籌劃;風險
一、企業并購重組概述
兼并與收購通常統稱為并購;企業重組則是指除日常經營活動外,企業發生的經濟結構或法律結構重大變化的經濟行為,主要涉及法律形式合并、改變、分立、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以及債務重組。換句話說,并購本質上是企業重組的一種形式,但一般會將并購重組視作一個整體來泛指與其相關的概念。企業并購重組是企業的重要發展戰略,通過合理的并購重組能夠協助企業對業務布局以及資源配置進行優化,讓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其產業規模以及行業影響力,并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1]。同時,有效的并購重組能夠對各種要素進行整合優化,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率,有利于規避并分散不同類型的經營風險。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可能會遇到發展瓶頸,此時企業就需要開拓新的業務空間來突破瓶頸,并購重組是讓企業突破瓶頸的有效途徑,能夠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總體上來看,并購重組是企業打開新的效益空間,提升競爭力以及市場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能夠讓企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二、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進行稅收籌劃具有其必然性。有效的稅收籌劃有利于實現企業并購后稅后利潤最大化。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會涉及多項稅種,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這使得稅收成本在并購重組總成本當中占據了較大比例。合理的稅收籌劃有利于降低上述成本,變相增加企業利潤。同時,企業并購重組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涉及多個環節,若某個環節產生偏差或存在失誤,可能會讓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2]。通過合理的稅收籌劃,能夠控制相關風險,促進并購重組活動順利實施。另外,企業稅收籌劃能夠從側面體現出稅收政策的調節功能,從某種程度上達成了國家促進和鼓勵企業并購重組活動的目的。
三、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主要稅收籌劃風險分析
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過程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風險。政策風險屬于宏觀性風險。一般而言,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均要以國家相關稅收政策為依據進行設計。然而國家稅收政策會隨著時間推移產生變化,相關政策時效的不確定性會讓企業稅收籌劃出現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會產生涉稅風險。特別是對于一些時間周期較長的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方案而言,其出現涉稅風險的概率將大大提升。與此同時,部分稅務籌劃人員對稅收相關政策理解不夠到位,與政策原本內涵及方向存在較大偏差,導致政策適用錯誤,進而引發涉稅風險[3]。(2)經營風險。經營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環境或經營活動發生變化,導致并購重組稅收籌劃設計及目標無法實現的風險。在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期間,相關人員會根據并購重組所處環境進行預測,并設置一系列的計劃。然而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實際環境與預測嚴重偏離的情況,造成稅收籌劃計劃不能落實到位,無法達成預期目標,會額外增加并購成本。同時稅收籌劃偏向于對稅收政策進行篩選,相關稅收政策會為企業創造稅收籌劃空間,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并購各方業務活動產生約束作用。換句話說,并購重組完成后,企業經濟業務可能會發生變化,若未能制定一定策略或進行動態調整,可能會導致稅收籌劃失敗。(3)操作性風險。目前來看,我國稅收立法體系還處于不斷健全的階段,部分環節還存在一定漏洞,部分稅收政策存在“模棱兩可”的情況。在稅收籌劃方案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顧此失彼”,造成操作性風險。同時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涉及面較廣,需要在財稅部門引導下,通過多方配合才能獲得相對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然而一些企業在稅收籌劃期間,并購各方協調性不足,缺乏有效溝通,影響了稅收籌劃計劃的實際操作。
四、完善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的相關策略
(一)建立風險評估及預警機制
在企業并購重組期間,稅收籌劃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因此企業要提前做好防范,構建風險評估以及預警機制,提前識別風險,并制定相關預防性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購方在篩選目標企業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性調研,特別是對其稅務情況進行摸底,及時發現目標企業可能存在的稅務缺陷。當然,并購方與目標公司之間會出現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倘若目標公司蓄意篡改某些關鍵信息,即便并購方進行了詳細調研,依然會出現遺漏[4]。并購方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一套并購稅收籌劃風險預警系統,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分析,捕捉可能存在的風險要素并預警。同時,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存在的風險要素進行綜合性評估,合理劃分風險等級,明確重點風險要素,給予優先級控制。并購方還要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充分銜接起來,保證信息傳遞的流暢性,并根據內外部環境對稅收籌劃方案進行動態性調整,以此來規避或降低風險。通過上述舉措,逐漸構建出一條完整的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風控鏈條,盡可能消除潛在性涉稅風險。
(二)加強與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交流
通常情況下,不同地區會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制定具有差異化的稅收政策,且不同行業之間的稅收政策也有所不同,所以稅收籌劃人員需要充分掌握并購各方所處行業特征,與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進行密切溝通,準確把握區域稅收政策內涵,做到依法進行稅收籌劃。企業還可針對稅收政策信息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對政策動態及變化進行分析,找準政策方向,為稅收籌劃奠定良好基礎[5]。在稅務執法期間,稅務機關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且稅務執法人員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受限于信息不對稱,稅務執法人員與企業稅收籌劃人員在稅收政策理解上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偏差。這就需要企業稅收籌劃人員充分了解區域稅務機關工作特征以及相關人員辦事特點,適應工作風格,確保并購重組稅收籌劃方案獲得其認可,保證稅收籌劃的有效性。
(三)加強稅收籌劃人員業務能力培訓
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本身就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經濟活動,要求相關人員不僅要充分掌握各類稅收政策,還要“吃透”公司法、會計準則等。因此,企業需要重視稅收籌劃人員業務能力培訓,制定定期培訓計劃,不斷提升其專業能力以及實操能力。企業還可聘請專家針對稅收籌劃開展專題講座,拓展相關人員視野,讓內部稅收籌劃人員能夠了解前沿動態。企業還可與行業內具有良好口碑的事務所進行合作,在其指導下合理制定稅收籌劃方案。另外,對于職業素養優秀、能力突出的稅收籌劃人員,企業可為其提供深造、晉職渠道,調動其積極性,不斷提升其專業業務能力。
(四)合理選擇并購重組融資方式
并購重組融資方式主要涉及以下兩類:1.債務融資。債務融資可以通過向銀行或非銀行機構貸款和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入資金。其優勢在于所得稅支付前可對貸款所產生的利息進行抵扣,以此來減少所得稅支付額,充分發揮節稅作用。同時債權融資產生的利息支出處理方式與貸款融資幾乎是一致的,均可進行納稅抵扣,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得稅額。2.股權融資。向股東分配新股、增發新股、定向增發等均屬于股權融資范疇。股權融資的資產負債率較債務融資更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債償能力。其中向股東分配新股和增發新股的費用可在稅前扣除,當定向增發滿足一定條件時,便可產生稅收利益。但由于股權融資的高成本會拉低每股收益,所支付的股利也能在所得稅前抵扣,會失去抵稅機能,進而增加稅負,會稀釋股東的控股權。企業需要結合自身需求以及自身實力合理選擇并購重組融資方式,盡可能發揮節稅效應,增加稅收利益。
五、結語:
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籌劃應該始終圍繞企業并購的動機,根據企業經營狀態,合理篩選并購方式,并且要靈活應用稅收政策,對多個方案進行理性比價,篩選出最優方案,盡可能降低涉稅風險。
參考文獻:
[1]王喬祎.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稅收籌劃研究[J].齊魯珠壇,2018(06):54-56.
[2]楊帆.對企業并購重組中的財務及稅收問題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32):141-142.
[3]黃曉紅.關于企業并購重組稅收籌劃相關問題的探討[J].納稅,2018(20):11.
[4]李長艷.企業并購重組中企業所得稅稅務問題研究[J].納稅,2018(13):19.
作者:易克 單位:大連昌興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