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銷售收款審計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國內學者文獻梳理
張岷勝(2010)對企業銷售收款循環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指出:企業從獲取銷售機會點開始,通過合同談判簽訂、組織銷售與發貨等環節,實現收回貸款并完成合同的一系列業務。陸玨(2012)指出企業在進行銷售收款循環錯弊審計的過程中,應對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與溝通、監控等五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審計,從而降低錯弊事件發生的概率。常燦(2012)將銷售收款循環的流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從客戶項目機會的發掘到合同的執行、從銷售訂單的建立到銷售收入的確認、從開發票收款到項目關閉。
1.2有關企業銷售收款循環錯弊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戚少云(2013)以XYZ公司銷售收款循環舞弊案例作為背景,分析了企業銷售收款循環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內部環境控制不力、風險識別評估不得當、沒有執行不相容崗位和職務分離控制、沒有加強對銷售收入款項的控制等。石光(2010)則以青島H集團為例,分析了企業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歸納為:銷售返利計算不準確、統購分銷政策執行不到位、優惠促銷政策執行不合理、銷售退回制度執行不力。上述問題是我國民營企業在進行銷售收款循環錯弊審計活動的一般性反映。
1.3有關企業銷售收款循環錯弊審計優化對策的研究
趙成良(2010)認為:企業只有加強銷售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才能夠避免錯弊問題的發生。同時,合理的銷售收款內部控制對企業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戰略目標,提升經營管理效率,維護資產安全完整性等方面,也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扈軍(2013)則探究了企業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的流程與要點,指出:企業內部在進行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時,應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符合性測試包括了解企業銷售與收款循環內部控制現狀、測試內部審計的執行情況、審查有關憑證上內部核查的標記等;而實質性測試則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實質性測試、營業費用實質性測試、應收款項實質性測試等。他認為上述測試環節是降低銷售收款循環錯弊事件發生的主要策略。吳曉蕓(2013)給出了房地產企業銷售收款循環審計的優化建議,例如:對財務活動中風險較大的環節進行內部控制、分離不相容的職務、嚴格執行授權批準制度。
2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相關文獻的查閱,不難發現,已有的關于企業銷售收款循環審計方面研究的成果十分豐富,學者們從自身研究的領域出發,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意見和建議。例如,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論層面,而國內學者研究的領域則相對豐富,分別從企業銷售收款循環錯弊審計的理論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三個方面,給出了較為細致的研究結論。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研究基調過于一致”的問題,且大多數學者的研究方向都趨向于純理論性研究,鮮少有學者采用定量分析、調查統計等措施,對企業銷售收款循環錯弊審計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并給出針對性的對策。綜上所述,本課題的創新研究工作仍有待深入。
作者:蔣俊 單位:上饒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