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課應用下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數學作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習內容以基礎數學知識和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為基礎,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是引導學生通過聯想、比較、分析等方法,發現蘊藏在事物背后的內在關系。微課的出現與推廣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義務教育中。筆者現從小學數學教學微課的實施中探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措施。
一、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小學數學學習主要包括四則運算、單位換算、形狀認識等知識,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只會抹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其未來知識體系構建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對未來更多未知領域的探索欲望,也阻礙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
(二)未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目前在小學教學中,雖然有一部分教師已經突破了前文提到的填鴨式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參與度,但是在教學手段上依舊過度依賴教材,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束縛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與思維。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教師對目前的信息技術知識缺乏,有些教師不知道一些新型教學方式的存在,有些是知道其存在,卻不會有效地利用這些技術,自身也缺乏再學習的能力。二是學校方面,在很多偏遠地區,由于經費和管理制度等原因,部分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數學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材料,而有些學校即使提供了這些教材,教師也不能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正確講解課堂內容。
二、微課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系
(一)動態展示,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借助微課動態展示的特點,借助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教學有關除法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小明過生日要給班上8名學生分80塊糖果,請問每個小朋友能夠分到多少糖果呢?借助微課,教師在進行展示的時候可以通過制作動態的生日場景和分糖果場景,讓學生在動態的視頻中思考題目,將文字表述的題目轉化為立體的題目,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內容,通過自己學過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知識進行運算。同時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性發問,可以通過題目有什么已知條件?怎么列算數計算式?通過這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和動態微課資源向學生展示此題目算式“80衣8”式子的形成原因,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借助微課和教師的教學引導,可以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與探討,增強思維能力。
(二)立體幾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感
小學數學中關于幾何的教學,相對于其他知識而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需要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構建空間圖形。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相對較弱,而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生動地展示相關幾何圖形,訓練學生的空間認識能力,可以為其以后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第四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節為例,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再配合教師的語言表述,讓學生自行在腦海中建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模型進行學習,在當今信息技術平臺上,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四維視圖,動態地展示圖形的各個視角不同與變化,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視角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從而更好地理解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異同,掌握課本知識。
(三)對比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特點,它的知識體系構建有緊湊性,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緊密。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系統地將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相似知識點之間的異同,深化數學學習深度,幫助學生構建學習框架。人教版小學數學中關于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內容也是最基本、簡單的。如角的度量、三角形、圖形的運動等,到六年級的圓、圓錐內容一步步深化,學生在學習這類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復習原有知識的同時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與聯系,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對比和回憶中學習知識。
三、結語
微課時間短的特點使它能夠有效地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復習和預習相關知識點,對小學數學學習具有很大的意義。微課通過直觀地展示課堂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感。在微課中展示相關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構建數學學習框架。
參考文獻:
[1]張月月.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6.
[2]王羅那.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小學數學微課的設計及應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作者:謝春燕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建設路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