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平井鉆井技術的石油勘探開發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基本的工業生產活動,石油是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但作為化石能源而言,石油的儲量極其有限,在使用過程中必須用可持續的眼光來看待。各種各樣的石油化石燃料都來自原油開采,因此,原油的開采能力和質量直接體現了國家的工業和綜合國力,可見石油鉆井技術的重要性。
關鍵詞:水平鉆井;石油勘探;開發利用
在石油勘探工程實踐中,鉆井角度大于87°的鉆井稱為水平鉆井。為了保證鉆進的準確性和效率,水平鉆井必須進行分段壓裂,尤其對于滲透性較低的油田而言,水平井的分段壓裂在節段部位形成了多條相互之間各自獨立的人工裂縫,通過裂縫的分布形式以改善鉆井的滲流條件,水平井鉆井效率較低,考慮到后期的壓裂,能夠擴大泄油氣面積,在此基礎上能夠起到緩解擁堵的作用,并最大程度提高鉆井的單井產量。對于水平鉆井而言,其較為常用的完井方式主要有固定完井和不固定完井,其中固定完井主要涵蓋射擊鉆孔、固定滑套及高壓水槍噴射等方式,不完全固井主要涵蓋篩選管、切割裂縫管及管外封割滑套完井等方式。對于水平井而言,其本質屬于定向井的特殊形式,在定向井的傾斜角度為0時,且在端部以傾斜角度為90°的方向左右傾斜一段井段,就可以得到水平井;水平井的傾斜角度不一定是準確的90度,一般的水平井傾斜角度介于85°~95°度之間,且其一般定向井只允許有一個靶向點位,但水平井可以允許有2個靶向點位。
2關于水平井鉆井的基本技術特點分析
對于石油鉆井技術的具體應用而言,主要依賴于不同油層的位置,依照既定設計的軌道進行鉆進。其中,石油鉆井如何計算卡位點,鉆井反循環原理,鉆井設備的工作效率及鉆進具體事項都是需要注意的內容。1)對于擬使用的鉆進設備的噸位和鉆井設備的長度的預提拉時間可以通過規范給定的公式直接計算,并直接咨詢專業的鉆井工程師。2)所謂循環泥漿就是通過泥漿泵送設備、水龍頭設備、鉆井機械、防噴射組、砂漿流出槽及三角罐體等設備組成的固體控制系統的正常工作,保證鉆井工作的順利推進;使用反循環設備的主要原因在于防止出現水眼擁堵的問題,通過砂漿流出槽直接向井下注入重漿,確保鉆井通過鉆具-水龍頭設備-鉆機流程以實現拉升游車大鉤發放低游車大鉤。3)在具體的石油鉆井施工過程中,必須落實好以下三大基本紀律,首先,在鉆井設備進入井下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勻速進入,不允許出現卡鉆和空溜等問題,且單根鉆井進入時間不能低于1min,此外,嚴禁出現強行拉壓鉆井設備的情況,必須注意鉆井壓力及泵送設備內部壓力的變化情況,并及時記錄內部壓力,對應到具體的編號下,做好記錄工作。還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4PDC型鉆頭的主要作用和功效是為了實現井下底部的切削工作,并需要保證井下質地較適中。若在1開或者2開過程中遇到砂巖層,為了保證鉆井順利,必須更換專用的帶牙鉆頭,以快速實現巖石的破碎。
3關于水平井鉆井施工技術在石油開發階段的運用分析
考慮到石油資源儲存的極其有限性,在全球范圍內的開采和儲運中,石油的開采水平和能力體現了其重要意義。通過使用水平鉆井設備和技術,能夠在確保環保優勢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開采成本,并能夠快速在石油化工領域推廣使用。當前的水平鉆井主要應用在石油的勘探和開發實踐中,通過使用水平鉆井技術和相關設備能夠保證在石油開采中獲取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并提升油氣產品的質量。所以,在當前的鉆井技術中,水平鉆井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使用水平鉆井設備的相關注意事項分析
對于水平鉆井設備而言,為了保證其能夠正常發揮其工作效果和質量,必須首先掌握一定的技術要領和基本原理,在綜合使用過程中就顯得非常重要和關鍵。水平鉆井設備及相關技術在當前的使用過程中已經較為成熟和可靠,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仍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鉆井設備扶正器的問題,在常規的定向鉆井設備中,當井傾斜角度小于5°時下伸設備,并采用直螺桿小鉆壓糾斜;雙扶正器螺桿,螺桿本身的尺寸一般都比常規扶正器小2~4mm,例如216井眼,一般用214mm常規扶正器,在螺桿上尺寸一般為212或210mm。下雙扶正器如果采取復合鉆進,只能起到穩斜的作用,而且井斜可能越來越大。如果采取轉盤定向的話,下彎螺桿,螺桿本身的扶正器尺寸與螺桿上部的常規扶正器尺寸不要超過2mm石油鉆井。
5結束語
伴隨石油化工行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石油開采行業日新月異,其綜合開采和生產能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伴隨我國相關勘察技術和開采設備的進一步升級和提高,我國的石油初步實現了安全、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態勢,為世界上石油資源的高效、合理、安全使用奠定了基礎和條件。積極推進和開展各類新的鉆井技術的使用和普及對石油開采行業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是所有石油從業者必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汝山,王寶新.勝利油田水平井鉆井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1999,27(5):27-29.
作者:鄧健 單位: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國際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