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施農業水平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是否配套完善,既是吸引更多農民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重要公共基礎條件,也是最大限度發揮設施功能、促進農產品貨暢其流、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形成區域影響力、提升整體形象的重要保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公共產品屬性,是各級財政扶持設施農業發展的重點,應當明確政府的責任,在全縣各鄉鎮設施農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根據財政實力,按照規模化、效益最大化要求,制定詳細的基礎設施建設長遠規劃,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年度計劃,集中各方面財力分階段、有步驟地建設實施。
2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的基本原則
2.1效益優先原則
發展設施農業,要以土地、資金產出效益最大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的,鼓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發展各種適宜類型的設施投資,采用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在不同地區確定不同的建設規模,在不同地區選擇不同的設施類型,在不同的地區發展不同的產業品種,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
2.2農民主體原則
農民應當是設施農業的建設主體和受益主體,在設施類型、規模和發展速度等方面必須尊重農民的選擇。
2.3政府扶持原則
樹立“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就是扶持農民、造福市民”的觀念,進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引導力度,擴大政府補貼范圍,解決制約設施農業發展的資金、技術等瓶頸問題,支持設施農業發展。
2.4功能拓展原則
在發揮設施農業集約化產品生產功能的同時,注重開發觀光休閑功能,實現農游結合,為設施農業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2.5持續協調原則
努力探索建立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將擴大面積與提升質量相結合,促進產銷銜接,爭創品牌,形成特色和產業一體化經營,實現規模、速度、質量、結構和效益的協調發展,爭取做到區域集聚度、產業關聯度和形象展示度的多豐收。
3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的政策建議
3.1在繼續加大設施農業建設財政投資力度的同時,集中財力,調整投資扶持的重點,充分發揮典型導向作用
3.1.1調整重點領域。財政支持的重點向基礎設施建設、經濟適用高效大棚和節能型日光溫室、批發市場(尤其是產地批發市場)、設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傾斜。在政府扶持補貼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建平縣設施農業扶持重點應當是受益面廣、見效快、有利于廣大農民增收的日光溫室和大棚。日光溫室建設主體應當是有實力的大型公司依靠自身實力發展,政府的各種補貼、投資應當嚴格限制用于日光溫室;并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的品種技術研發、種苗生產、高檔產品生產,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3.1.2調整重點區域。首先是向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基地傾斜,立足于發揮現有設施效益,使已經規模化具備生產能力的設施農業所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批發市場的配套完善;其次是向財政實力較弱、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弱的設施農業主要發展鄉鎮傾斜。
3.1.3集中各方面的財政資金重點建設。要加強多部門協調配合,各部門的扶持資金按照“渠道不變、管理有序、目標統一、合理分工”的原則分別對不同環節給予扶持。
3.2加快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擴大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解決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資金瓶頸,降低風險
3.2.1延長還貸時間,降低貸款利息。將農民發展設施農業還款年限由3年延長至5年以上,采取政府貼息等辦法解決農民發展設施農業貸款難、門檻高、利率和費用高的問題,降低農民貸款成本,擴大貸款規模。
3.2.2加大落實農村金融機構扶持設施農業發展的責任和義務,鼓勵多種貸款模式。按照有關規定,對于農村合作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扶持農業發展的義務和責任要加大督導力度,切實落到實處。同時扶持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農村開展小額信貸、探索農民抵押貸款的方式。
3.2.3完善設施農業保險。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把設施農業納入農業保險范圍,實現設施建設與政策性保險同步。
3.3建立完善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推進土地流轉
3.3.1建立各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配備專職人員調查掌握農民轉出土地、需要轉入土地的需求情況,為土地轉包、轉讓、互換、入股等流轉方式提供信息、政策、法律等服務,為實行設施農業規模經營創造條件。
3.3.2制定政策,保障服務中心高效運轉。對建立的各級服務中心提供必要的設備支持、經費支持,日常活動經費納入政府預算足額保障。建立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加大業務培訓和指導,引進相關專業大學畢業生充實到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