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質段施工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經常會遇到不良地質情況,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施工安全和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本文就以四川宜瀘高速公路馬頸子隧道工程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地質段的施工技術對策,以為同類工程施工提供有效參考,促進我國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 不良地質 施工技術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出行需求和物流運輸需求持續增長,對交通運輸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促進了高速公路建設的發展。由于我國地質環境復雜,許多高速公路隧道項目會遇到不良地質情況,給隧道施工增加了難度,降低了施工安全和質量。因此,加強對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質段施工技術的研究,保證施工進度和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四川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概況
以四川宜瀘高速公路馬頸子隧道工程為例,隧道洞內以Ⅴ、Ⅳ級圍巖為主,在出口K98+455~K98+505、YK98+380~YK98+449斷層、土夾層富水段等破碎層頻頻出現,節理裂隙較發育,施工從進向出口掘進。
2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質段施工技術對策
2.1斷層破碎段的施工技術對策
馬頸子隧道在出口K98+455~K98+505、YK98+380~YK98+449地質情況復雜,節理較發育,斷層、土夾石巖層等不良地質頻繁出現,需要采取合適的施工技術對策進行處理,比如超前預報與支護、隨挖隨護、上下臺階開挖法以及密閉支撐等方式,來有效降低施工對圍巖產生的擾動,避免斷層破碎帶巖石發生位移,對隧道施工產生不良影響。首先,在隧道工程施工開始前,需要對隧道進行超前地質探測和預報,采取合適的超前地質預報方法,比如地震波法、地磁波法、聲波法或者超前水平鉆探法等,得到地質松散、破碎的相關勘測數據,再利用地質素描的方法,來準確預測出斷層破碎帶的傾角、高度和長度等信息,為后續施工提供準確依據[1]。其次,根據超前地質探測所得到的信息,選擇合適的、針對性的斷層破碎帶施工方法,來有效預防斷層破碎段施工出現問題。比如,對于顆粒特別松散或者有泥夾層的斷層帶,需要在施工中利用錨噴支護技術,預防斷層帶松動;對于富含水的斷層帶,需要采取合適的排堵結合方法,來處理斷層帶。在馬頸子隧道施工中,在K98+455時線路左側出現土夾石填充物,通過超前鉆孔探測發現前方20m范圍內仍是破碎巖層并向線路右側發展,圍巖破碎程度嚴重,自穩能力差。施工不當極易造成側壁整體滑塌,應注意輔以鋼架和噴錨網聯合加強支護。在實際施工中,采取了在側壁不良地質的范圍布設¢42小導管注漿固結巖體;與線路方向成15°夾角、長度為6m,施工方法采用先兩側、后中間,短進尺、快支護的原則,較順利的通過了該地段。當施工至K98+467時拱部出現大量滴水現象并掉塊嚴重,為保證施工安全,改為人工配合機械施工,以人工為主,盡量縮短進尺,增加注漿小導管。施工至K98+485時隧道大部分斷面都在破碎巖層中,且破碎程度比較嚴重,隨時有掉塊、滑體現象發生。針對此種情況,采取分部開挖法,即先開挖破碎帶,開挖完成后立即采用¢42小導管注漿封閉巖體,待注漿效果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開挖較好圍巖。在開挖時,采取風槍與小炮相結合的方式,并盡量減少對已封閉好破碎帶的振動。
2.2隧道涌水段的施工技術對策
在涌水段隧道施工中,會發生地下水、承壓水大量涌出情況,影響施工進度,甚至會引起施工安全問題。為預防涌水問題的發生,在施工中,可以采取超前鉆孔的方式對富水段進行探水,探水段長度設計為8m,實際開挖5m,剩余3m作為下次探水的開端;探水鉆孔外插腳取10°,孔徑大小為55mm。在實際應用中,以噴射距離作為預報標準,暫時封閉小水量探孔,以噴距最大探孔的噴射距離作為依據,通過相應轉換計算后,預報涌水量;如果出現噴距過大情況,需要停止施工,進一步查明情況并處理后再行施工[2]。在本隧洞工程的有水地段,采取了引、排、堵相結合的方式,來處理好巖溶水,消除隱患。其中,防水是利用合適的防水材料和工藝,比如無紡布、防水卷材等,來在隧道內設置止水帶,堵塞涌水縫隙,預防涌水問題發生。排水是通過設置排水溝,來將地下水引入排水管中排出,控制涌水,有效避免涌水對隧道施工造成的不良影響。
2.3隧道坍塌預防施工技術對策
在斷層破碎帶、地下水等不良地質段的施工當中,圍巖失穩坍塌是經常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好坍塌的預防十分重要。圍巖坍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坍塌之前,巖石力學、水文地質特征等會出現一些預兆,包括:
(1)水文地質條件發生突然變化,比如地下水急劇增多、干燥圍巖突然出水、清澈水質忽然渾濁等;
(2)在隧道拱頂處,不斷有小石塊掉落,甚至是掉落下較大石塊;
(3)圍巖節理面的裂縫持續擴大,支護結構發生變形;
(4)圍巖或初期支護出現位移,拱頂下沉超過0.1mm/d,拱腳水平收斂超過0.2mm/d,并呈現不斷增大態勢。上述預兆都表明圍巖正處于不穩定狀態,有變形發生,可能會引起失穩坍塌[3]。在本隧道工程施工中,雖然在K98+485對破碎帶進行了注漿固結,但只是臨時支護措施。由于線路左側出現大量粘土填充,基底極其松軟,為保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在該段施工中,還采取了鋼架加強支護施工,具體方式為:縱向連接鋼筋用¢22螺紋鋼間距加密至50cm。同時,在右線上臺階施工至YK98+400時,線路左側發生塌方現象,隧道左邊形成一空腔(縱向3m,高度3.2m),對于這種空腔,鋼筋支護方式已經不適用。針對這種情況,為保證支護的安全,需要先對空腔周圍的危石、險石進行處理,然后進行鋼架架立;然后在鋼架后面采用鋼筋網片和縱向連接筋進行焊接,支模后澆筑C20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摸板,得到混凝土支護結構。
3結語
綜上所述,不良地質段施工是公路隧道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是施工中存在疏漏,就會引發一定的施工問題,影響施工進度,甚至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加強對隧道各種不良地質段施工技術對策的研究,比如斷層帶采用上下臺階開挖、破碎帶采用超前小導管或超前管棚和鋼拱架加強支護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不良地質段施工質量,對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志華.公路隧道不良地質段施工技術探討[J].四川建筑,2012(02):169-170,172.
[2]朱易揚.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質段施工措施分析———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為例[J].江西建材,2014(09):149.
[3]鄧應林.公路隧道不良地質段施工處理技術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5(07):156.
作者:扶勇 單位:四川巴廣渝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