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泥生產管理中設備技術改造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設備技術改造是設備技術升級,提高設備健康運轉率,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徑。在企業生產管理中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可忽視。那么如何進行科學的設備改造就是本文論述的關鍵。同時,實踐出真知,本文通過技改實例,深入淺出,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設備改造;重要性;科學性
引言
眾所周知,在機械設備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在“修舊利廢”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這是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流程,節能降耗減排的必要措施。那么如何正確,嚴謹、科學、適時的組織技術改造,合理的進行設備升級就成為了眾多設備管理技術人員所關注的重點。筆者將從業二十余年的工作經驗,就設備改造的重要性和科學性以及結合改造實例和廣大同仁探討,以求同存異,共同進步。
1設備升級改造的作用和意義
所謂設備升級改造就是指將新的科技成果,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等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攻關,對現有的老舊設備進行再淘汰和重組。原則上不破會原有的大型技術裝備,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再優化。其主要意義在于:引進新技術、應用新裝備,優化新的工藝流程,以此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2設備改造的科學性論述
眾所周知,工業生產的基礎是設備,而高效、穩定的設備運行則是保障穩定生產的基礎。尤其是如今大型的、精密的的儀器設備,更應該在做好設備保養維護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優化,小改小革。因此,科學的設備改造是提升企業生命力和效益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具體在實際改造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預算先行。在技術改造前必須進行科學的預算,必須把握“投資最小,效益最大”的原則。一定要針對設備的薄弱環節進行改造,突出解決一些技術瓶頸難題,解決一些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和影響設備健康穩定運行的問題。力爭做到“花小錢,辦大事兒,不花錢也辦事兒”,力爭把錢花在刀刃上。切記盲目投資,一律淘汰換新的做法。(2)見縫插針。注意堅持“改造時效和實效”。也就是說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不能影響正常生產。應科學合理的把握檢修和設備維護的時間,穿插進行,見縫插針,力求時間最短。同時根據技改方案合理的分析投資風險和回報期,進行必要的效益分析,尤其是關于企業降本增效的分析,但絕不能忽略社會效益,在保證社會效益(節能、環保、安全、可持續發展等)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確保企業利益最大化。如高能耗、高污染的設備和工藝應果斷淘汰,引進新技術和裝備。(3)全員參與。技術改造必須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從實際生產出發,多聽取基層技術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多討論,多對比,多考察,多交流,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總之,設備改造必需堅持“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原則。尤其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確保小改到位,大改超前。否則,今年改,明年用,后年淘汰。
3設備改造的實例借鑒
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下面筆者將選舉幾起設備改造優化的實例進行分析,共廣大同行討論和借鑒。
3.1冀東水泥黑龍江公司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回轉窯支撐改造項目
3.1.1實施背景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7200t/d生產線原設計回轉窯規格Φ5.8×88米,設備價格為4650萬元,按照原設計要求黑龍江項目部已經于2015年初訂貨完畢,承接設備制作的供貨方已經將回轉窯支撐部分加工完成,其中包括輪帶、托輪、托輪軸及支撐底座(含球瓦、軸承座等)等,支撐部分價格約1549.28萬元。后續由于設計變更,計劃調整,生產線規模下調,回轉窯規格調整為Φ5.4×82米,按照制造廠系列裝備圖紙,新設計的回轉窯支撐裝置與原設計回轉窯支撐裝置相差很大,無法使用,需按新設計的設備圖紙重新制作支撐裝置,已經產成的回轉窯支撐裝置只能報廢。由此黑龍江冀東水泥有限公司必將承受此項預先已經支付的部分費用1549.28萬元,給公司帶來投資限額上的巨大壓力,同時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減少公司的經濟損失,減輕投資壓力,公司決定成立攻關小組,專題研究如何利用現有產成的支承裝置。
3.1.2技術創新點回轉窯是水泥廠的主機設備,設計制作技術和工藝相對成熟。常規的大型回轉窯設計輪帶與筒體之間設有墊板,厚度在30~40毫米之間,并且具有足夠的接觸面積來承受巨大的支撐反力,以防止回轉窯筒體變形,造成筒體內的窯襯變形脫落。該項目計劃調整后,回轉窯規格相應調整,新設計的輪帶與已經產成的輪帶直徑相差400毫米,按常規設計已經無法對其加以利用。課題組人員通過大量的調研、長期的設備使用經驗,查閱大量的技術資料,根據彈性力學理論,系統的研究計算了不同的墊板結構對輪帶受力及其對筒體剛度、強度的影響,最終確定了在現有輪帶、托輪加以利用基礎上的設計方案:在輪帶與筒體之間設置200毫米高的墊板,設定合理的寬度及結構形式,既考慮到輪帶對筒體變形的可靠約束,還要考慮筒體冷卻風通風、輪帶潤滑的要求,在滿足可靠性的同時,適應溫度應力的釋放要求。同時核算了墊板增加的重量對回轉窯驅動功率帶來的影響,最終經過與制造方技術人員反復核算、比較,一致達成最終意見并付諸實施。
3.1.3改造方法及效果支撐系統由全新設計改為對原有的支撐裝置加以利用,使用性能完全可以達到全新設計對輪帶等支撐結構部件的性能要求。即筒體的剛度、墊板的穩定性等指標完全可以達到回轉窯穩定運行的各項要求。與國內同類技術比較,目前國內大型回轉窯設計輪帶與筒體之間均采用墊板結構,其特點是輪帶對筒體的徑向剛度具有很好的約束作用,其缺點是回轉窯正常運行時,筒體散熱性能較差,輪帶的潤滑有相當的難度。本技術改進對筒體散熱有較大的改善相對于常規的回轉窯支撐結構,設備正常運行時輪帶溫度明顯降低;并且方便輪帶的潤滑。該規格及該形式的的回轉窯支撐裝置在國內尚屬首例,處于領先水平。
3.1.4社會經濟效益及行業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首先對我公司回轉窯正常,穩定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有效的降低了公司項目投資,對同行業其他企業類似相關設備改造,也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可以很好的推廣利用。
3.2分解爐分級燃燒技術的應用和改造
3.2.1實施背景某水泥有限公司生產一線在運行時,NOx排放濃度達到720~750ppm(SNCR不運行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國家新的環保標準要求,就不得不采用SNCR方式在分解爐內噴入大量的氨水來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分解爐內噴入氨水,一方面提高了生產運行成本,另一方面影響了系統的穩定性和提高了系統熱耗及電耗。采用分級燃燒技術后,燒成系統的氮氧化物排放含量在不噴氨的情況下達到500mg/Nm3以下,氨水使用量可節約15%-20%,達到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
3.2.2改造措施分級燃燒技術改造對分解爐喂煤點進行重新設計和布置,具體做法是:在原三次風入口下側增加兩個低氮燃燒器,引20~25%的煤粉在此噴入。增加三次風支管連接至分解爐中上部,對預熱器過剩空氣進行分級。使之下部成為空氣系數至0.85左右的貧氧還原區,上部恢復過剩空氣系數1.05左右的正常狀態。
3.2.3技術創新點一是、與工藝結合從源頭有效降低NOx的產生;二是、無二次污染,沒有污染物或副產物生成;三是、對生產線正常運行和水泥熟料產、質量無不利影響;四是降低氨水使用量,減少生產運行成本,同時技改后,使運行參數得以優化,系統運行穩定性提升,并有一定的節能效果。總之,通過對分解爐下部結構改造和窯尾燃料的分級燃燒,有效構建了脫硝還原區域,改善了窯內的通風,創造了良好的脫硝空間,起到了良好的脫硝運行效果,很大程度降低了氨水的使用量約40%。
3.3分解爐尾煤系統的優化改造
3.3.1實施背景某公司一線尾煤系統(使用科氏力秤),在煤磨啟車后供煤很不穩定,供煤壓力從2.2MPa波動到4.5MPa。造成預熱器和煙室結皮嚴重,系統拉風不足,產生黃心料,由于尾秤下煤不穩定,造成停車次數較多,嚴重影響回轉窯的穩定運行和產、質量。
3.3.2改造措施針對尾秤喂煤不穩定的問題,特采取以下兩項措施:一是、在尾倉頂部安裝緩沖下料管道,管道長度和錐體上端齊平。管道內部焊接緩沖托板,呈“之”字形布置,保證煤粉不會直接沖擊秤體上方。二是、優化原輸煤管道的四處45°彎頭,改為直通管道輸煤,保證送煤風機壓力穩定。
3.3.3技術創新點改變原有煤粉下料對秤體的沖擊,緩解秤體負荷,喂煤系統穩定。在煤粉倉頂部安裝緩沖下料管,優化供煤管道角度。經技改后,尾秤尾煤穩定,羅茨風機壓力波動變小,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生產的瓶頸問題。管道壓力在穩定在3.7—3.8MPa,預熱器和煙室結皮明顯減少,窯系統拉風順暢,取得明顯效果。此項技術改造效果顯著,已在本企業內部推廣使用。
3.4煤磨喂料系統改造
3.4.1實施背景原煤磨磨機入口與給煤機直接連通無鎖風裝置,使外界冷風通過給煤機進入磨內,造成磨機頻繁振停且煤粉細度不宜控制,同時對磨機液壓緩沖系統造成巨大沖擊損傷,液壓缸漏油嚴重。技改前,煤磨煤粉細度較粗,平均在14%左右,且磨機振動頻繁,容易造成磨機振停,液壓系統原件使用周期明顯縮短。
3.4.2技術措施為解決生產中的煤粉質量問題和磨機頻繁振停問題,特組織技術攻關,實施如下:在煤磨磨機與給煤機之間安裝一臺4千瓦的鎖風給料機(40t/h),代替原來的喂料管道,達到減少入磨冷風量和穩定喂料的目的。
3.4.3技術創新點該工藝布置改動小,設備投資少,改造后喂煤量穩定、鎖風效果好。改造后,在原熱風閥門開度不變的情況下,入磨熱風溫度明顯提升,從60℃提升到65℃。原磨機每天振停三至四次,現在未出現因大幅度磨振造成停車現象。由于入磨溫度的提升和磨機操作系統穩定,通過一年的實際觀察統計,煤粉細度從14.0%降到6.0%,煤粉水分從5.0%下降到3.5%。本項目通過對煤磨入口加裝鎖風下料器,解決了入磨冷風的進入量,穩定了喂料量,減少因磨機振動而對其他設備的影響。尤其是鎖風效果顯著,操作容易控制。降低其他附屬設備的維護保養,提高入窯煤粉質量,降低煤耗、電耗、提升熟料質量等作用顯著。
3.5原料倉的技術改造
3.5.1實施背景公司一線生料系統板巖秤自投產以來一直受到本地區雨雪季節和材料供應問題(水分大)影響,一直不能保持穩定的連續運轉。進廠板巖水分大,粘度大,板巖在下料過程中結塊,結壁,卡料、蓬庫現象嚴重,造成了板巖秤下料不穩定,致使立磨頻繁抬輥,入窯生料組分波動大,嚴重影響熟料的質量和系統穩定運行。在技術改造前,板巖倉下料錐體時常結壁,崗位工每隔幾小時就得利用鐵鍬、鋼管手動清理一次,且清理時間不確定。在此之間,立磨抬輥空轉,大大的浪費電能;入磨風溫的驟然變化使增濕塔、電收塵器負荷增加,窯尾煙筒濃煙滾滾,造成了周圍環境污染。
3.5.2技術創新點液壓攪動器由電機、泵體、油箱、液壓缸、耙齒、儀表箱和管路構成,結構簡單,易損件極少,磨損較小,使用壽命長,運行維修費用低,極為經濟。該設備正常工作壓力為4MPA,電機啟動后帶動液壓缸工作,推動安裝在下料錐體內的耙齒進行往返式工作,且操作十分簡單。加裝液壓攪動器后,解決了因板巖水分大、粘性大而造成的卡料、結壁、蓬庫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因板巖倉下料不穩,秤波動造成的入窯生料組分波動和立磨頻繁抬輥的問題。在安裝過程中,我公司針對板巖下料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將清料耙齒加長一節,確保板巖倉下錐體完全在液壓攪動器的工作范圍內,并在攪動器液壓油管路外,安裝全覆式防護罩,預防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液壓油管路迸裂傷人等事故的發生。現場崗位在監控液壓攪動器自動工作的同時,在雨雪季節采用手動控制方式,增加液壓攪動器工作時間和啟動頻率。使用效果良好
4結論
通過對設備技術改造的重要性論述,結合筆者多年的設備技術改造經驗,結合改造實例,提出更為科學合理,嚴謹規范的設備改造理念和原則,對于指導企業進行科學的設備改造,提高設備健康運行水平,有效的降低設備維護檢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崔潔 單位: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